防騙課堂:冒充領導、熟人詐騙時有發生,請提高警惕防止受騙!
冒充領導和熟人詐騙是詐騙分子慣用伎倆。許多群眾礙於情面,不願得罪領導、拒絕熟人,詐騙分子利用這個心理,精心設計劇本,實施詐騙......
案例重現
案例一:冒充領導詐騙
某運輸公司因原出納請產假,臨時安排韋女士負責出納工作。8月4日韋女士登陸QQ時,發現被拉入一個名為「XXX(本公司名稱)的工作群」,群組成員只有韋女士、公司負責人「黃總」和「王出納」三人。
當天,公司工作群內,黃總讓韋女士匯報公司帳戶的可用餘額,要求將帳戶餘額截圖發在群裡,韋女士以為是公司新組建的工作群,便按對方要求完成了匯報工作。接著黃總讓王出納把項目合作單位的銀行卡號發在群裡,稱需要加急處理一筆款項,要求韋女士先往該銀行帳戶轉帳4.8萬元,後續再補充相應合同手續,韋女士毫不懷疑就進行了轉帳,並且還將轉帳記錄截圖發到群裡給黃總過目。
沒過多久,韋女士接到公司負責人黃總的電話,詢問她剛剛將公司帳戶內4.8萬元轉出的原因,韋女士稱是黃總在QQ群裡讓她辦理的,黃總表示沒有,韋女士才發現被騙。
案例二:冒充親人詐騙
9月15日,詐騙分子使用QQ以陳先生之子的名義向陳先生發送好友申請,陳先生通過申請後,騙子以繳納學校培訓費為由讓陳先生添加「學校」的QQ帳號,隨後對方通過QQ讓陳先生將「培訓費」轉帳到其提供的銀行帳戶,陳先生通過手機銀行APP先後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帳戶轉帳,4次共轉了27200元。
案例三:冒充好友詐騙
8月23日,家住海口的張先生收到一條微信好友申請,驗證信息顯示是朋友李某的頭像和名字,因此陳先生通過了好友驗證。在聊天過程中,對方稱其公司正在舉辦一個內部福利報單套現活動,將以1:1的形式進行報單返現。對方通過微信將報單模板發給張先生,張先生將個人信息填充完整後,按要求將5000元轉到了對方指定的銀行帳戶,隨後對方告知張先生需繳納15%的個人所得稅才能返利,張先生以沒錢為由拒絕。次日,張先生接到朋友李某的電話後發現被騙,損失共計5000元。
手法剖析
一、不法分子通過盜號軟體盜取QQ號或者微信號,登陸QQ或者微信後冒充當事人與其親朋好友聊天,繼而以急需用錢等理由實施詐騙,或盜取學生微信、QQ號碼以繳納學費、培訓費、生活費不足等理由詐騙學生家長。
二、冒充老闆詐騙,不法分子一般將木馬程序植入廣告,發送給受害人,一旦被點擊,木馬程序就會自動竊取受害人QQ密碼,並在受害人不在線時登錄,對其QQ好友職業角色、對話語氣語境等進行分析揣摩,選擇老總級好友下手。或將老總QQ號刪除,再加入和老總相同圖標、網名的QQ為好友。實際上,受害人QQ上閃動的「老總」,早已易人,不仔細查看QQ號碼,根本無法察覺。
警方提醒
遇到上述情況一定要認真核實,針對此類冒充身份詐騙,務必通過其他方式核實清楚情況。
1、如遇親朋好友、同事領導等突然在社交軟體上提出借錢、匯款等請求的,尤其是要求轉帳至第三方陌生人帳戶或直接支付款項的,務必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線下確認。
2、如對方稱不方便通話,可採取私密問題提問的方式驗證對方身份。
3、若錢款轉出後意識到被騙,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並準確提供轉帳金額、轉帳時間、對方帳戶名稱等信息,配合警方做好止損、取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