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訪著名導演烏爾善

2020-12-24 正北方網

烏爾善與愛人蒙柯卓蘭。

影片《尋龍訣》劇照。

影片《刀見笑》劇照。

「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實施文化名家工程、重點文藝人才和鄉土文化人才培養計劃,為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繁榮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人才支撐。」這是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報告關於文化建設的要求。近年來,我區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他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各自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為一道道亮麗風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一位傑出的電影導演。

他拍的電影不多,但是口碑都不錯。他的作品比他的人更有名。他就是今年憑藉影片《尋龍訣》摘得大眾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烏爾善。

烏爾善,是蒙古語,意為「向前、前進」,這個出生於呼和浩特的蒙古族導演,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在電影藝術的道路上前進,前進,再前進。

在《尋龍訣》之前,他一共拍攝了三部影片。2004年執導的電影《肥皂劇》,榮獲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2011年執導的電影《刀見笑》榮獲第48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2012年執導的電影《畫皮2》票房超過7億元人民幣,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獎項。從影片數量看,他是電影界新人,而從質量看,他是堪稱國內大師級別的導演。他的成功是屬於偶然還是水到渠成?為什麼總是能一鳴驚人?

帶著好奇心,記者日前與他取得聯繫,採訪了他。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在記者看來,也的確如此。

拍大片可以但是不燒錢

「我決定進入電影行業的時間比較晚,已經35歲了,因此目標比較明確,只選擇我感興趣的類型和適合我的項目,同時也很珍惜每一個創作機會,每一部電影我都會全力以赴。」烏爾善談吐間透露著穩重和內斂。

很多人都是因為《畫皮2》認識烏爾善,並記住他。這部影片是中國古裝魔幻片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他電影生涯迅速上升一個臺階的重要作品。「首先是投資方的意願,他們希望找到一位大陸的年輕導演,能給《畫皮2》帶來一些全新而且本土的氣質。他們只跟我見了三次面,看了《刀見笑》的6個片段,就決定讓我來執導《畫皮2》,我覺得很意外,當時建議他們再慎重考慮一下,或者等《刀見笑》上映後看看市場反應再決定。畢竟《畫皮2》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大製作,上億投資交給一個新導演來掌控還是非常冒險的。但是他們很堅持,因此我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他告訴記者。

據他透露,拋開電影本身的內容,當時製片人最關心的是:《刀見笑》花了多少錢?當烏爾善告訴他們「600萬」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住了。因為像《鋼的琴》這種文藝片成本都達600萬元。而這是一部古裝武俠電影,講了俄羅斯套娃式的3個故事,也有像張雨綺這樣的知名演員,影片片段雖然不完整,但已經顯示出了精美的場景、造型、美術等製作特徵。以他們的經驗,達到這種效果至少得花2000萬元左右的製作費。這個年輕導演身上有一種成熟的能力吸引了他們:會花錢。

「我把錢用在焦點上、儘量拉小景別,戲服能借的絕不花錢買,比如片中的一些衣服都是《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宮女的衣服。為數不多的群眾演員身兼數職,演各路俠客、演太監,群眾演員不夠用的時候,就把朋友、同事、劇組裡所能捉到的人都拉進戲裡跑龍套,不是為了賣人情讓大家體驗,而真的是為了『省錢』。」他告訴記者。都知道拍電影是非常燒錢的活兒,烏爾善為了節約成本,帶著團隊每天拍18個小時,連拍70幾天,最後才有了《刀見笑》超乎尋常的品質。

用電影本身吸引觀眾

烏爾善拍的影片視覺衝擊力特別強,有著鮮明的個人美學風格,這與他多年來沉澱的美術修養有著密切關係。

他曾經就讀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然而中途退學,又考取電影學院廣告導演專業,從而與光影的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93年我離開中央美院之後無所事事,每天就去北京圖書館看書、看錄像帶,那時看了很多電影大師的經典作品,發現電影挺有意思,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正逢1994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新開設廣告導演專業,我就去參加考試,然後被錄取了。」說得雲淡風輕,那卻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從電影學院畢業不久後,烏爾善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拍廣告、拍MV、做獨立影片、蒙古音樂,甚至包括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現代藝術玩家,同時也成為這個圈裡的寵兒,得到大家的認可。「1998年剛進入廣告行業的第一部作品——為美國MTV頻道拍攝的片頭,就引起了業內的關注,然後就接到很多拍片邀約,獲了一些廣告行業內的獎項。在拍廣告的同時,我也創作當代藝術作品,和許多藝術家朋友一起辦展覽、做舞臺劇、出唱片等等,參加一些國際藝術節與雙年展。2007年我決定開始主流類型電影的創作,4年後完成了《刀見笑》,然後繼續拍攝了《畫皮2》和《尋龍訣》。大概就是這樣,一部一部靠作品獲得認可的吧。」他說。

其實烏爾善喜歡的電影類型很多,他只是覺得奇幻史詩類型的影片是目前在中國創作空間比較自由的類型,可以不受非創作因素所幹擾,完成得比較到位。他透露,目前正在籌拍在中國流傳了五百年的經典故事《封神演義》,其中宏大的世界觀和東方式的想像力是令他最為著迷的部分。以目前中國電影的市場、資本、技術條件以及他個人的創作狀態來說,應該是把它搬上大銀幕的合適時機。他說:「我會把它做成一套系列電影,希望它能成為東方的《指環王》或奇幻版的《星球大戰》。」

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會對電影的前期宣傳有幫助,但觀眾走進影院後還是希望看到精彩的故事、生動的表演和精良的製作,真正吸引觀眾的永遠是電影本身。觀眾對他的電影美學是讚賞有加的,有些網友認為他還需要一個更好、更會講故事的編劇。對此,他覺得,好編劇是中國電影行業最稀缺的資源,每個導演都希望得到一個完美的劇本。但現實情況是,我們面對主流觀眾的類型電影創作才剛剛起步,非常缺少作品的積累和對創作規律的研究。僅僅從編劇角度,距離成熟的類型敘事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準備拍攝關於民族精神的影片

烏爾善的電影事業風生水起,而生活中的他已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愛人蒙柯卓蘭是一位優秀的新銳音樂人,在她眼中烏爾善幾乎是完美的男人,「他很博學,音樂知識很豐富,經常能給我一些非常專業和準確的建議。他的情感很真摯,在生活中,對家人朋友很體貼。在工作上他是個完美主義者,非常專注、勤奮,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電影的創作和研究上。因此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能在一起休閒,但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最讓我欽佩的是他的膽識,敢於在每一部電影創作中有所突破、超越自我。」蒙柯卓蘭說。在事業取得成功的同時能得到家人如此高的評價,可見烏爾善不是一般人。

在他之前所拍的影片裡多少都能感覺到蒙古族骨子裡帶的豪邁氣場,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拍攝民族題材電影的計劃時他說:「我一直在準備,不是一部是很多部。因為我是蒙古族,所以對自己民族題材的創作會更加慎重,我希望我的電影拍的不僅是民族題材,而是關於民族精神。」相信,很多內蒙古觀眾都非常期待能早日觀賞到他拍出的關於民族精神的故事。

在他還沒開始拍電影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廣告導演了;他的處女作《刀見笑》還沒上映,國外大導演道格·李曼就已經在海電影節上為其「吆喝」上了:特意來中國,約見中國記者,目的只為推薦烏爾善和《刀見笑》;此外,寧夏電影集團也等不及觀察《刀見笑》上映的票房成績,早早就把烏爾善請過去執導大片《畫皮2》。目前籌拍的《風神》系列影片,已經準備了2年半,據他本人透露準備4年才能開拍,真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我想,觀眾之所以期待,是因為他是國內不多見的真正能讓經濟效益與藝術品質雙贏的實力派導演。(記者鄧玉霞 本組圖片均由烏爾善提供)

[責任編輯:烏旗]

相關焦點

  • 《一人之下》電影選角招募,導演為烏爾善,仍有多數粉絲不看好
    12月1日,導演烏爾善發出選角招募海報,為電影《一人之下》徵選最適合角色的演員,無論出自"何門何派",均有可能成為電影的"一人"。本來很多人是不看好《一人之下》真人版的,但是一看導演是烏爾善,也就妥協了不少,開始轉為期待。
  • 烏爾善導演《一人之下》電影三部曲,劇本如何改編你才能滿意?
    前言:很早就看到烏爾善導演發起《一人之下》的劇本創意徵集,不過作為一個動漫自媒體作者,菜鳥實在是沒有能力去寫一篇漫改的電影劇本,哪怕僅是篇粗略的大綱。但是導演或官方真的是為了徵集劇本嗎?羅天大醮、碧遊村、唐門三大篇章,這或許就是烏爾善導演心中初設的三部曲內容主題。至於這三大篇章如何銜接,在菜鳥看來似乎並不難,而難度在於這並不是《一人之下》故事的全部。那麼《一人之下》三部曲電影也會像《封神三部曲》那樣的連拍嗎?
  • 由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談中國電影工業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這些都是高度電影工業化的產物,而越來越多的佳作並不是僅僅得益於電影工業化的某一個環節:不是單純的宣發,技術或者劇本,而是它經過幾十年的嘗試給了好萊塢電影一個標準體系,一個讓觀眾驚呼,讓行業TOP榜單不斷刷新的標準體系。
  • 烏爾善下一個三部曲,《一人之下》真人版電影開始全球海選
    繼《封神三部曲》後,烏爾善的下一個三部曲,網絡知名漫畫作品,《一人之下》的真人版三部曲電影選角海報,正式發布了。烏爾善不是還在拍那個封神三部曲嗎,應該還沒有拍完吧,怎麼又要搞另一個三部曲了呢,是不是封神三部曲已經完工了,下來之後柳林就好好查了一下。烏爾善是在拍完鬼吹燈尋龍訣之後,開始打造封神三部曲這個史詩性項目的。
  • 《一人之下》真人版將啟動,導演1決定被猛誇
    所以烏爾善導演借著這股東風,正式啟動了熱門IP《一人之下》真人版的選角儀式。其實早些時候烏爾善導演就已經放出了消息,要在全國徵集優秀的改編劇本。想必也是選到了自己心儀的劇本,才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大招。米二給出了自己的態度,烏爾善也不會掉以輕心,在選角時的一個選擇,受到了大多數動漫迷的誇讚。他決定所有被選上的演員,不光要具備上面各項技能,還要接受為期6個月的「苦訓」。
  • 它有一個幸運、兩點保障、三大擔憂
    文|令狐伯光12月1日,著名導演烏爾善發出《一人之下》真人電影選角招募海報。意思非常的簡單,就是向全球招募年輕演員。《一人之下》漫畫,動畫伯光君都是看過的。但更重要的一直影視公司、導演編劇和幕後團隊。如果這三個方面靠譜,它甚至連「流量明星」都能救。《一人之下》電影版的導演烏爾善,有個現成的例子就擺在這裡。烏爾善上部公映的電影《尋龍訣》。
  • 五大導演談及電影工業化!《流浪地球》《封神三部曲》就是例子
    導演烏爾善、郭帆、陳思誠、路陽、饒曉志幾位影視行業大咖紛紛發表了自己對「電影工業化」的理解和看法。 其實說到電影工業化,就不得不提及北京文化出品的兩部電影——郭帆導演執導的《流浪地球》以及烏爾善導演執導的《封神三部曲》,這兩部影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探索進程中的一個剪影
  • 第八屆兩岸影展轉戰臺北 導演喬梁攜《基隆》訪臺
    第八屆兩岸影展轉戰臺北 導演喬梁攜《基隆》訪臺第八屆兩岸電影展在結束4月於北京舉行的「臺灣電影展」活動後,即將於5月中旬轉戰臺北,上演「大陸電影展」大陸著名導演喬梁攜兩岸藝術家高度參與製作的電影《基隆》,在獲得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十五屆中國電影「百合獎」優秀故事片和優秀男演員獎後,本次將與金馬影帝馮小剛主演的《老炮兒》、張國立《一切都好》、名列大陸華語影史票房前列的《夏洛特煩惱》、董子健主演的《少年班》、劉德華、王千源主演改編自真實綁架案的《解救吾先生》以及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一同赴臺,參加本次兩岸影展臺北「大陸電影展」部分活動
  • 尼採極精闢的名言,一語道破了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發人深省
    他們相對於理想主義者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輕鬆,沒有什麼壓力。房子我買得起就買,買不起,也不刻意去追求勞累了自己。那麼說起理想主義者,我們不妨讀一下,尼採極精闢的名言,一語道破了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發人深省!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會再製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
  • 《一人之下》真人電影導演發出全網邀請:尋大神漫迷,講異人故事
    宣布了《一人之下》製作真人電影的消息,並且請來了大導演烏爾善執導電影三部曲。除了三部曲,宣傳中還有「一人電影宇宙開啟」的字樣,很明顯,野心很大啊!有了騰訊的雄厚財力,加上烏爾善的執導能力,《一人之下》真人電影值得期待!
  • 一人之下電影版導演全國徵集劇本,尊重粉絲意見,一次三部
    因此無論是劇情改編還是選角,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不同於其他大火的IP,對於《一人之下》真人版期待和不看好的觀眾可以說各佔一半,有人覺得這部動畫如果改編成真人網劇的話,如果能請來不錯的特效團隊,再加上操刀第三季打戲的黃成希老師來擔任武術主導,劇版還是挺有看頭的。
  • 五大導演談及電影工業化!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備受期待
    前幾日,電影芝士派獨家視頻帶來了五大著名導演烏爾善、郭帆、陳思誠、路陽、饒曉志對電影工業化的解讀,引起了較大反響。那麼究竟什麼是電影工業化呢?電影工業化跟我們這些普通觀眾又有什麼關係,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工業化是什麼?工業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而電影工業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項目化、標準化、流程化。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有相對應的規範和價格。
  • 領航者說|容德鍾燁: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瀏陽河國際文化科創基地是基於容德對整個文化產業的一個大的思考,因為我們一直覺得藝術和技術是一體兩翼的,必須互相借力,互相給對方賦能。中國的文化產業一直以來對於藝術的研究是非常深入和寬泛的,但是技術怎麼跟藝術配合起來,這樣的一個場景其實是比較欠缺的,我們基於這樣一個訴求,包括容德對文化產業的理解,所以創設了這樣一個科技、文化、金融三位一體的產業園區。」
  • 豆瓣9.2分背後,那個著名的「失敗導演」
    紀錄片導演 - 張景 所以《尋找手藝》火了,張景作為導演也火了。 張景的「火」是有傳奇性的,他的故事自帶反差與反轉:人近中年時候忽然被夢想召喚,賣了北京的房子,自費帶團隊在全國尋找手藝人,拍紀錄片。 片子做出來後,卻沒有一家電視臺採購,賠了一百萬製作成本。最終片子在B站收穫了粉絲與好評,第一季豆瓣評分8.9分,到了第二季,高達9.2分。
  • 專訪:務實合作的累累碩果是中瑞70年友好歷史的最好註腳——訪新任...
    新華社瑞士伯爾尼9月9日電 專訪:務實合作的累累碩果是中瑞70年友好歷史的最好註腳——訪新任中國駐瑞士大使王世廷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陳俊俠9月14日,中國和瑞士將迎來建交70周年。
  • 著名導演原雅軒榮獲國際微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頒獎典禮現場騰訊娛樂訊 10月29日,韓三平、沈丹萍、朱明瑛、原雅軒....昨天信陽明星雲集,全國電影行業的精英,著名編劇,表演藝術家和眾多的青年新秀們雲集信陽,以「著名青年導演原雅軒在領獎臺上在本屆微電影節參獎的作品評選中,著名導演原雅軒導演的《夢裡水城》和《爺爺·孫子·狗》系列影片榮獲「最佳影片獎」。
  •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反映臺灣少數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史詩性歷史巨片《賽德克•巴萊》將於4月2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紐約、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等地上映,並將於5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南極之戀》導演吳有音:世界盡頭的冰雪映照萬丈紅塵
    在殘酷而荒涼的南極大陸,一個廢棄救生小站,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互支撐,冰原求生。導演吳有音說,《南極之戀》不是個愛情童話,骨子裡是現實主義的。——在南極,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被放大出來,紅塵裡的法則,全部體現在男主角富春一次次的歷險之中。
  • 細數日本著名導演!
    細數日本著名導演!在日本這樣的國家裡,其實還有比較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電影。而電影的製作離不開導演,那麼你知道多少日本著名的導演呢?黑澤明代表作《七武士》、《羅生門》等黑澤明,日本電影編劇,導演,監製人。
  • 中國有哪些著名導演
    從此開始實現他電影創作的三部曲,由攝影師走向演員,最後走嚮導演生涯。1987年至1999年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外屢獲電影獎項,並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