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說籤證那些事兒……
嚴謹的德國人,不僅對待生產生活是嚴謹的,連籤證也嚴謹得很。德國的申根籤證,仍然不需要面籤,只需要提交材料和採集生物學材料即可。但給的時間就很緊張了,給你可丁可卯地掐好了時間,你說你啥時候入境啥時候離境,他便就給你這樣的時間段,假如航班延誤過了時間點,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你看,就六天時間,還給你一個MULT(多次)。不過對於一個國家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大小的歐洲來說,幾天時間跑上幾個甚至十幾個國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北京籤德國籤證的出籤時間仍然是五天以內,效率還是很高的。
另外,補充一句,包括之前提到的英國義大利和德國,籤證時提供電子版原件和電子籤名都是被認可的,最後將要提到的美國籤證也是一樣。當然,能有紙質原版材料是最好的。
最後來到可謂籤證需求最多但同時拒籤率也最高的美國籤證。
四次籤證申請,兩次親歷H4(家屬陪同籤證),兩次為家人準備B2(探親旅遊籤證),經驗也算是頗為豐富了。
第一次H4,在上海領事館跟老公的H1B一起送籤。美國籤證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必須面籤(記得是14歲以下小孩和80歲以上老人可以不用)的籤證,所以心理還是很忐忑,上網做了一堆功課,還準備了兩人的合影相冊。但事實是,籤證時我一句話也沒說,全程都是籤證官用英語問我老公問題(工作籤證學生籤證一般都會用英語提問,因為需要證明有足夠的英語能力在當地完成工作和學習),跟我有關的只檢查了我們的結婚證。不過需要插一句的是,老公公司幫忙安排走的美商會(在華美國企業的一個非盈利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過籤的籌碼,並且在籤證排隊時,有專門的美商會隊伍,相較其他人群來說有相對的優先權(隊伍人少排得快)。基本上H1B過了,H4就不會不過,特殊情況應該就是別人說的被懷疑「假結婚」以獲得身份的原因了。因為H1B籤證是允許有移民傾向的,而對於其他一些籤證,如學生F1籤證,訪問學者J1籤證,出差探親旅遊B1/B2籤證來說,是不可以的,並且但凡表現出了有移民傾向的話,就會被拒籤。
第二次H4是自己在北京大使館辦籤。碰上中美關係碰撞厲害的時間段,據說當時過籤率僅為三分之一。材料其實也不複雜,老公的在美身份工作居住收入納稅證明,我們的結婚證明,至於我個人材料,就幾乎沒什麼用。面籤時,籤證官全程也都是中文,他們應該不少是中國通吧。
第一次幫爸爸媽媽辦理籤證,其實也算順利,除了上述老公的材料外,還額外增加了一份邀請函,申明父母在美行程居住地址以及費用自理的問題,提供父母財產證明(不動產,銀行存款,工資收入,越多越好)。此類非移民籤證,要證明自己有足夠資金能力負擔在美旅遊生活,證明自己與國內有很強的聯繫,沒有移民傾向。以前看到一句話是說,其他國家都看你去那裡做什麼才決定要不要給籤證,而美國這邊是只要你沒有踩到禁區(比如不能有移民傾向的籤證卻提到想在美國買房子,不能工作的籤證卻有找工作的記錄等),就會給你個機會去看看這個世界第一大國。然而我認為現實並不是這樣,尤其是建國同志為了大選這段時間的騷操作,基本隔絕了中國和美國的友好關係(也許會說從來就不曾「美好」過吧)。因為我姐夫因為是外科醫生的敏感身份,便被拒籤了,那時候也還是大約三分之一通過率的情況(廣州領事館辦籤)。
不過關於美籤,還有很多可以計較的地方。比如,就全國範圍來說,北京大使館上海領事館過籤率還是很可觀的,畢竟地域優勢擺在那裡,但就是申請人過多,排隊能站到腿抽筋,在上海因為美商會的原因,一個多小時基本上就排到了,在北京,按預約時間領號進入後,我還排了三個多小時,而面籤時間不到兩分鐘……另外,資金證明非常重要,除了像H4這種家屬陪同籤證外,沒有收入或者收入甚少,沒有固定資產或者其他資產證明,很難過籤;單身女性白本(從未有過籤證的護照)則更是難上加難。
或許大家因為愛國熱情,不屑於辦理出國籤證,但是很多人是因為工作(外派,出差或者更高的工資更好的平臺)、生活(有親友在國外)、學習(不能否認美國有世界頂尖的大學,這個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追趕)等等,不得不去面臨籤證問題。希望大家都順利吧!
疫情期間,國內真的很安全,如無必要,在外者避免回國,國內者則不要出去。如有必要,遵守各類規則,降低風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