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開校門 歡迎非遺

2020-12-10 金臺資訊

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小學教授洪拳。 廣州市文廣旅局供圖

廣州市海珠區前進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體驗「合作繡」。 廣州市文廣旅局供圖

廣州市海珠區南洲小學自編中醫藥校本教材。廣州市文廣旅局供圖

每個周三下午,廣州市白雲區竹料第二小學的洪拳武術興趣班裡,都能看到學生們紮實的馬步,聽到虎虎的拳風。這支洪拳隊,在近幾年的各級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名聲赫赫。

從單線灌輸,到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積極參與,竹料二小洪拳班的蓬勃成長,是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廣州逐步形成類型齊全、形式多樣、具可持續性的「非遺進校園」推廣體系,點燃了孩子們對非遺的濃厚興趣。

日前,廣州市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申報的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廣州市執信中學琶洲實驗學校申報的廣州市佛山木版年畫進校園實踐案例,分別入選「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這是廣州連續第二年「雙入選」。

「學非遺、用非遺、秀非遺」正成為廣州各個學校的潮流。

廣州起步領先全國

廣州是嶺南文化中心和廣府文化發祥地。據統計,目前廣州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

豐富的非遺資源,以及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1998年,番禺區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成立醒獅隊和廣東音樂社團;2002年,海珠區前進路幼兒園在小班和中班開展學前刺繡活動;同年,番禺區沙灣鎮實驗小學成立沙坑醒獅、武術、舞龍、舞鳳傳承研究小組;2003年,番禺區紅基學校開始開設「民間灰塑藝術特色德育校本課程」;2004年,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番禺區大龍街沙湧小學、白雲區長紅小學分別把鹹水歌、鰲魚舞、醒獅加入到教學內容;2005年,天河區珠村小學將乞巧文化節作為每年的重點校園文化項目……

2015年,根據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的調查顯示,當時全市約有40所學校開展非遺相關活動,形式包括理論學習、傳承人授課、實地考察、創作實踐等。

雖然早期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相對分散,有些由學校自發組織,有些由市、區非遺保護中心搭橋聯絡,有些則是傳承人自發推廣的成果,但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探索校園傳承模式,推進非遺校本教材和課程研發,助力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都起到積極作用。

形式多樣層次多元

在廣州市越秀區瑤臺小學就讀的蔡曉墨,通過學校開辦的龍獅興趣班,已經學會「執掌龍珠」這個高難度動作。「操縱龍珠需要學的動作很多,但我平時練得用心,所以在一些比賽和表演中都很有信心。」蔡曉墨說。

據該校老師謝慧玲介紹,學校非常重視把非遺優秀元素融入教育中,僅校內的龍獅興趣班就有近100名學生報名。「有的孩子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舞龍,一直到畢業。」

不僅是瑤臺小學,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推動力度不斷加大,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範圍形成形式多樣、層次多元的校園傳播活動。

例如,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探索寓傳統文化於幼兒遊戲,海珠區瑞寶小學開設醒獅特色課程,廣州市第十七中學開設太虛拳課程,廣州美術學院開設廣繡創新設計課程。

近期,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一項調查顯示,全市「非遺進校園」遍及11區,至少有500餘所學校長期開展「非遺進校園」實踐,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技校、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學校等多個教學培養階段,共計開設86000多課時;全市共有130餘名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參與「非遺進校園」實踐,佔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總數的2/3;共有51項市級以上代表性項目進入校園,佔項目總數的將近一半。

嶺南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在永慶坊非遺街區裡開了工作坊。 「周邊一帶的學校是我們推廣古琴藝術的重要目標。」謝東笑說,「不能光讓人家參加雅集、茶會,我們也要走到學校裡面去傳習,讓學生們來體驗傳統文化的美,也是在更大的範圍裡推廣古琴藝術。」

注重頂層設計

廣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既重視整體框架、大方向的把握,又重視各子系統和微觀層面的操作,形成行之有效的「廣州模式」。

今年以來,廣州相繼出臺一些列文件政策,從頂層設計方面推進非遺與學校教育融合。例如,《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提出,鼓勵、引導中小學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體系,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專業納入城市扶持專業目錄。同時,通過將學校打造成傳承基地,以及發展傳承示範學校,搭建起遍布全城的非遺傳承傳播工作支點網絡。

據統計,目前廣州共有5所學校入選2012—2014度市級非遺傳承基地;21所學校入選2015—2017年度市級非遺傳承基地;31所學校入選2018—2020年度市級非遺傳承基地。

除此之外,廣州還先後舉辦「非遺進校園」成果展和研討會,「繡美校園——廣繡進校園」等活動,搭建非遺傳承人和校園聯繫的橋梁,通過精準示範為全市「非遺進校園」的一線實踐提供了有效的操作範本。

廣州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各層次的「非遺進校園」推進過程中,廣州市文廣旅局和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更多承擔著統籌者和資源整合者的角色,持續對「非遺進校園」的當代走向和前沿發展保持高度關注,開展一系列預研預判的課題。

接下來,廣州將著力推動非遺教材、課件的編寫和製作,推動非遺教學的規範化、系統化,進一步拓展「非遺進校園」的外延和深層次認知,使學校的非遺活動與當下社會環境、當地民眾生活更好地協同,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傳承廣州非遺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內核,樹立起新時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廣州歡迎您」越秀分會場主打「非遺」傳統文化
    「廣州歡迎您」越秀分會場主打「非遺」展示傳統文化廖靖文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廖靖文)作為「廣州歡迎您」系列活動的越秀分會場活動主打廣府非遺 有得睇有得食本次越秀區文商旅嘉年華邀請非遺文化、大灣區著名旅遊景區和粵菜大師的代表進行展示互動,從大眾最熟悉的「飲食」作為切入點,與非遺文化和旅遊文化相互融合和深化,打造廣州惠民文化旅遊品牌。
  • 首場「廣州歡迎你,海珠非遺有約」活動熱鬧開張!信息時報小記者...
    8月7日上午,天公作美,廣州市民在陽光下走進曉港公園,參加由海珠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海珠區公園管理中心、仁蘭(廣州)文化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廣州市促進文化藝術發展繁榮基金會支持,廣州博貿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廣州歡迎你,海珠非遺有約」首場活動。
  • 在廣州塔打開「嶺南之窗」
    1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廣州木雕、潮州木雕精品作為第一批非遺精品,將搬進城市地標廣州塔與遊客和市民見面;以廣州塔為舞臺、以新中軸為背景,「梅花獎」粵劇名家將與發燒友「零距離」接觸;由年輕人打造給年輕人的「潮墟」,將在廣州國際媒體港上演非遺與文創的「最新玩法」;遊客必經的廣州塔地鐵站,也將成為嶺南非遺文化的展示空間……在以廣州塔為核心的沿江區域,將創新性地成為非遺展覽、展示、展演、展銷的「嶺南之窗」,為非遺傳承傳播再造
  • 永慶坊國家4A級景區授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受年輕人歡迎
    8月22日上午,「文化有約·美麗景區」——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活動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建設廣州非遺街區、打造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批示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荔灣區政府共同完成的文旅重點融合示範項目,旨在促進廣州非遺保護事業發展,激發「老城市新活力」。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由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人社局聯合主辦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繼續在廣州市青
  • 廣州探索非遺創新性 展現廣府非遺之美
    下一步計劃是希望能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做更多的跨界合作,「歡迎更多對廣州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並有想法的小夥伴們,加入我們的隊伍,共同開拓,講好中國故事」。據介紹,為了探索廣作振興新路,早在2018年上半年,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就攜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調研團隊開展深度調研,遍訪20餘家傳承人工作室,建立起35位廣作新生代傳承人群基本檔案;2018年下半年,經遴選的25位新生代參與2018年廣作新生代提升季,來自各領域的知名專家為新生代們講授新時代視域下非遺的傳承與發展理念,引導新生代打開視角、開放眼光。
  • #OpenDays#熱那亞大學打開線上校門,與你相約2020開放日!
    #OpenDays#熱那亞大學打開線上校門,與你相約2020開放日!原創 Uni-Italia 留意風向標熱那亞大學2020線上開放日Open Days UniGe 202015/05/2020 - 31/05/2020#UniGenonsiferma(熱那亞大學永不停止)疫情沒有阻止大學的腳步,熱那亞大學為全世界的同學們打開了線上的校門
  • 廣州首條非遺街區情況怎麼樣?
    能否讓更多非遺項目入街?除了現場走訪外,新快報記者採訪了非遺大師、專家和粉絲等,他們各抒己見,積極建言。記者走訪聚集十家非遺工作室 有的工作室標誌牌不醒目8月底,廣州第一條非遺街區落戶永慶坊,成為展現嶺南文化的亮麗窗口。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由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人社局聯合主辦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繼續在廣州市青
  • 獨家探營廣州首個「非遺街區」
    廣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遺街區能夠讓大家「見人見物見生活」,有效引導非遺資源活化利用及創新發展,推動整個片區構築可持續發展的非遺生態系統,將助力傳承廣州文化,傳播廣式風味。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建立10間大師工作室3年補助900萬元日前,記者跟隨廣州市文廣旅局工作人員,到現場獨家探營。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廣州開展
    11月7日晚,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開展。該展展出廣彩、潮繡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為遊客帶來廣州、潮州兩地的特色美食。圖為遊客排隊購買潮州牛肉丸。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11月7日晚,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開展。該展展出廣彩、潮繡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為遊客帶來廣州、潮州兩地的特色美食。
  • 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等您...
    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等您來體驗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2020-10-1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圖/通訊員提供10月18日,「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宣傳活動」評選結果在中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論壇發布,「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成功入選,成為全國非遺旅遊代表的
  • 廣州初高中非畢業班學生返校第一天:歡迎回來!
    越秀校區精心設計的歡迎儀式:用小石頭記錄心情的塗瓶子活動廣東華僑中學廣州華僑中學的防控工作從把好校門關開始做起華僑中學的老師們親切指導學生消毒手部班會課作返校動員 廣州外國語學校廣州外國語學校正在為返校的學生們做校門消殺工作準備返校的學生們正在領取個人班級信息
  • 廣州非遺街區開市迎客 邀你體驗非遺項目
    VR體驗醒獅,蕭笛館看展覽,沉浸式體驗廣繡……開門迎客的首日,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動靜皆宜的「花式」非遺項目體驗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打卡。跟隨大師「花式」體驗非遺項目據了解,作為將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匯聚了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項目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是集體驗互動、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的主題街區。
  • 打開「嶺南之窗」共賞非遺魅力
    人民網-人民日報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打響「四大文化」品牌,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提升嶺南文化輻射力、影響力,廣州市聚焦建設嶺南文化中心,開啟「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以廣州塔為核心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亮相廣州塔
    2020年11月7日-12月31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亮相。本次展覽是廣州與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覽,作為嶺南之窗首個跨市展,通過兩地非遺項目的對比式呈現和場景化展示,讓遊客切身感悟嶺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廣州攜手潮州,聯袂奉獻華章「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於11月7日-12月31日在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舉辦。
  • 廣州非遺喜訊頻傳:「文」納百川,有「新」乃大
    廣州和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兩個國家級非遺中心在穗設立分基地、羊城首場非遺傳承人培訓開講……近日來,廣州非遺工作領域喜訊頻傳。讓潮州非遺走進廣州塔共同展覽,邀請京劇名家同臺出演,廣州的開放包容讓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融合創新,以資源共享、合作互通的方式,共促非遺文化的繁榮發展。
  • 當景區遇上廣州非遺
    是老廣州文化風貌最典型的區域,面積約76公頃。把非遺工作坊引入這裡,正如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所說,無論遊客、愛好者,還是專業人士,「大家都方便了」。 荔枝灣畔的大戲臺 成了票友的打卡地 非遺街區一牆之隔的粵劇藝術博物館,是全面講述粵劇發展史和廣州粵劇故事的文化殿堂。
  •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市
    8月22日上午,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活動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普天樂廣場舉行,市民紛紛前來觀賞非遺藝術品。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丹穎 鄭潔琳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廣州又一文旅重點融合示範項目落地永慶坊。8月22日上午,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市、西關永慶坊國家4A級景區掛牌。進駐非遺街區的10家非遺大師工作室開門迎客,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項目匯聚永慶坊。
  • 世界名校校門的設計之美
    靠近校門是一種接受,走進校門是一種感受,解讀校門是一種領受……這就是校門所承載與發揚的"門"文化,這也是名校校門所具有的無限生命力。為迎合國立首爾大學的校訓"真理是我的光明",整個正門的右半部分像是一把抽象的鑰匙,能夠打開左邊光明的大門,寓意國立首爾大學是打開學術與真理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