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網吧的日子比想像中還要難熬。
記者查詢相關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國網吧相關企業共新註冊了1557家,同期卻吊銷、註銷了6487家,淨減少4930家,行業整體出現明顯的負增長趨勢。
網吧伴隨網際網路共同生長,如今已有20餘年。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網吧這門生意也早已呈現頹勢。疫情之下,行業已提前迎來洗牌,傳統的經營之道又該如何求變?
3日、4日,記者調查發現,疫情期間,我市有些網吧為了緩解停業壓力,開闢了電腦租賃、沙發椅變賣等業務。現在很多網吧已經關門大吉,而有些規模較大的網吧卻逆勢擴大,趁機兼併一些難以為繼的小網吧。
雖復工但生意慘澹
位於解放路與沂蒙路交會處西200米的網魚網咖解放路店,是一家全國連鎖的知名網吧連鎖。4日上午,網吧大廳零散坐著幾位正在打遊戲的年輕人,網管小陳守在門口為進來的客人測溫登記消毒。客人上機都隔位就座,上網期間也全程佩戴口罩。
該店負責人梁店長告訴記者,他是2018年底從安徽來臨沂工作的。網魚是全國加盟連鎖模式,他來臨沂兩年間轉戰了好幾家網魚,慢慢幹到了店長的職位,沒想到2019年底遇上疫情。今年上半年,網吧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停業狀態,5月份復工之後客流量也不好。
「目前在臨沂市區,網魚有解放路店和通達路店兩家網吧。我們公司是全國連鎖,實力還不錯,今年下半年想要趁一些小網吧轉型閉店時候進行收購,年底打算擴建到吾悅、八一路、新華路等區域,希望能做到8家門店。」
在市區東嶽廟街,一家不願透露名稱的網吧楊老闆對記者表示,自己原本有4家網吧,疫情期間難以承受經營壓力賣掉了2家。「主要是把電腦設備低價賣出去,來補貼維持其餘幾家網吧的人工和租金流水。」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該網吧員工工資在原有基礎上降了1000元。
「說實話,恢復營業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現在每個月還在虧損,上半年總計大概虧損了40來萬。」楊老闆介紹,另一家網咖一共有60臺電腦,疫情之前上座率基本在一半以上,恢復營業後平時只有20到30臺電腦投入使用,下降接近一半。
記者還注意到,疫情期間,有些網吧主為了緩解停業壓力,開闢了電腦租賃、沙發椅變賣等業務。「但據我了解,這些只能彌補虧損中的很小一部分。」楊老闆說,「疫情期間,個人房東也不免除租金,總體來說還是損失很大。」
實際上,即使不經受疫情的影響,網吧行業本身也早已在走下坡路。楊老闆說,他從事網吧行業十幾年,網吧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2014年到2016年之間,此後整個行業逐漸衰退。
2014年11月,國家四部委聯合聲明取消網吧總量控制、放開網吧審批,網吧行業迎來政策利好,網吧數量重回增長。也是在當年,英雄聯盟、穿越火線、DOTA2等大型網路遊戲風靡網吧,推動網吧行業進一步發展。
之後,網吧行業卻開始遭遇一系列內外部挑戰。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線遊戲場景從固定位置的PC端開始向任意時空的移動端轉移,與此同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遊不斷爭奪網路遊戲市場,更是擠壓了傳統網吧的生存空間。
網吧轉型出路艱難
當下,傳統網吧正面臨嚴峻的洗牌。
記者梳理發現,把時間跨度從疫情期間拉長到最近3年,網吧行業在企業數量、設備數量、客流量等多個指標上都顯示出頹靡趨勢。傳統網吧經營者認識到了這一趨勢,亦在轉型路上不斷探索。近年來,網咖、電競館等叫法的興起,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傳統網吧的轉型軌跡,基本都從優化客人的上網體驗出發來進行改造升級。一些網咖在提供上網服務的基礎之上,還增設了餐飲、棋牌、桌遊等其他業務板塊,但收效甚微。
網魚網咖的梁店長對記者表示,目前網吧的營收來源主要還是依靠網費,出售副食是網吧營收中較小的一個方面。之前也開拓過桌遊等娛樂項目,但並不是很吸引客人。「主要是大家根本上都不願意來網吧,這些輔食生意就做不起來了。因為疫情影響,客人來進行預存款等金額也變少了,所以相關生意也不好做了。」
另外,電競似乎也是個好行當。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電競產業的支持,電競玩家、電競賽事的持續增長,網吧與電競業結合也成為轉型升級的趨勢。
不過梁店長也指出,目前這類轉型的一大瓶頸是專業人才的缺失。針對單店店長的能力需求,已不再是管理門店日常經營,還涉及電競賽事策劃、營銷傳播等多種需求。梁店長認為,網吧之所以舉辦一些電競比賽,其主要目的還是吸引客人來玩遊戲,真正和電競專業賽事機構對抗難度不小。「電競是否能夠成為整個網吧行業的轉型方向,目前來看一般的小網吧帶不動,還需要專業的電競賽事機構。據我了解,目前很少有網吧能獨自舉辦相對大型的電競活動。」
採訪最後,記者看到了網管小陳在疫情閉店期間寫的日記。他寫道,「每天起床搞完衛生,吃飯完畢,開始打遊戲,然後在會員群裡安慰一下無法來上網的客人們……我覺得疫情總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後,讓我們期待能開業的那天吧,奧利給!」
臨報融媒記者 江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