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課本,總對江南充滿嚮往,溫柔的水,溫柔的霧,溫柔的巷陌和溫柔的姑娘,似乎那裡的一切都是溫柔的,讓人不自覺放輕了腳步,生怕驚擾了誰。而當我真正抵達江南,又發現它和自己想像中仿佛不太一樣,巷陌裡不只有溫柔,也有說不盡的往昔故事。譬如周莊,便是這樣一座無法描述清楚的水鄉古鎮。
想要抵達周莊,你首先需要乘坐船隻,飄蕩在曲折又寬敞的水面,然後沿著長橋上岸,走過一棵老樹,才能抵達周莊。周莊裡,最出名的當屬雙橋,景如其名,一橫一豎兩橋面,形成古時鑰匙一般形狀,因而又有了別名,喚作鑰匙橋。這兩座橋,一叫永安,一叫世德,皆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古物,橋洞狹窄,只容小船通過。
再往裡走,又會在巷陌盡頭看到另外一座橋,它的名字同樣很有祝福意味,喚富安橋。這座橋的來源同周莊名人沈萬三有關。相傳,由於此人一生經歷曲折,甚至最後客死他鄉,未能善終,所以他的弟弟抱著不願意重複哥哥苦難的美好願景,出資修葺這座橋梁,以此來希望自己可以獲得富足平安的人生。
而富安橋在周莊小橋中也確實特別,它的橋梁兩端各有兩個橋樓,整體構成一個整體建築,古樸又特別,哪怕在我國古代橋梁裡,亦是鮮少能見到的典型。當你站在橋上,會不自覺擔心自己是否容易跌落水中,因為兩旁欄杆很低矮,橋梁弧度又大。但這裡的景色確實漂亮,小橋流水人家,是非常經典的江南風光,也是遊人最愛駐足的地方之一。
說到沈萬三其人,便不得不提周莊裡的一處建築,名叫沈廳,是沈萬三後人在清朝年間修建的宅院。佔地面積廣闊,有房屋百餘間。但當你行走在其中,卻很容易打破心中對江南院落的幻想,因為除卻主廳,其餘地方確實狹窄又憋屈。特別是供給小姐們居住的閨房,不只樓梯陡峭,而且房間簡陋,一展舊時代女性卑微的地位。
除此外,餐廳的布局也很有意思。它繼承了江南水鄉民居的特色,在宅院的廳堂前專門設有一處碼頭,供主人和來客能隨時進出。而沈廳古樸的裝飾同樣吸人眼球,小隔窗、木桌椅,庭院中的草木山石等等,即便滄桑爬滿,也依然難掩它們的雅致和精美。
當然,在周莊可不只沈廳一處宅院,一樣出名的還有張廳。張廳的主人是明初大將徐達的弟弟徐逵的後人,原名怡順堂,後由於為張氏家族所有,所以更名張廳。張廳的佔地面積亦不小,房屋足有七十來間,沿河建造,古樸又典雅。特別是河從屋下過,船在家中停的奇景,是江南宅院裡極少可見特色。
張廳裡還有一處仿佛密道的狹窄小弄,只容一人行走,兩側皆是斑駁牆面,但它並非人們猜測的秘密空間,而是供下人進出的專用道路,如今它變成了遊人離開張廳的通道,帶給每一位來客不一樣的體驗。
古戲臺是周莊一處充滿古典氣息的景觀,雕梁畫柱,精緻藻井,人們不只能看到富麗堂皇的江南建築,也能坐在庭院中,聽上一場經典優美的江南戲曲。逸飛之家是陳逸飛先生的紀念館,有先生生前的用具、畫稿等等。澄虛道院則距今已有將近千年的歷史,古老的建築藏著無數人最虔誠的祈願,是很莊嚴的景觀。
當你在周莊逛累,也可停下腳步,嘗一嘗這裡的特色美食。萬三蹄是這裡最出名的美食,吃到口中甜中帶鹹,並不油膩。相較於真空包裝,可以帶回家的萬三蹄,我會更愛當地烹製的熱乎乎的豬蹄,絕對讓你吃不停口。奧灶面是江南特色,也是周莊可嘗的主食。定勝糕用糯米粉和紅豆烹製,可當遊玩途中的小點心。
對我來說,周莊的旅程便像一場永遠不願甦醒的美夢,哪怕遊人很多,道路擁擠,可當你站在那曲折水道和古舊房屋前,也依然會不禁愛上這裡的一切。但遺憾的是,由於行程關係,未能看一看周莊的夜,讓人徒生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