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施工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建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內容
(1)工程施工用地範圍內的地形狀況;
(2)全部擬建的建(構)築物和其他基礎設施的位置;
(3)工程施工用地範圍內的加工設施(攪拌站、加工棚)、運輸設施(塔式起重機、施工電梯、井架等)、存貯設施(材料、構配件、半成品的堆放場地及倉庫)、供電設施、供水供熱設施、排水排汙設施、臨時施工道路和辦公、生活用房等;
(4)施工現場必備的安全、消防、保衛和環境保護等設施;
(5)相鄰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構)築物及相關環境。
二、建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依據
1、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施工現場管理提出的要求及地方政策的要求
2、設計與施工的原始資料
3、設計文件
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原則
(1)平面布置科學合理,施工場地佔用面積少;
(2)合理組織運輸,減少二次搬運;
(3)施工區域的劃分和場地的臨時佔用應符合總體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減少相互幹擾;
(4)充分利用既有建(構)築物和既有設施為項目施工服務,降低臨時設施的建造費用;
(5)臨時設施應方便生產和生活,辦公區、生活區和生產區宜分離設置;
(6)符合節能、環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7)遵守當地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關於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的相關規定。
四、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繪製步驟
4.1垂直運輸機械位置的確定
1.起重機的布置
位置、開行路線或塔道、控制範圍、有關數據。
2.固定式垂直運輸設備
井架、門架、外用電梯位置: 使地面及樓面上的水平運距最小或運輸方便; 減少砌牆時留槎和以後的修補工作;應避開塔吊搭設,保證施工安全。
3. 混凝土泵和泵車
混凝土泵布置時宜考慮設置在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供料方便、且距離澆築地點近,便於配管,排水、供水、供電方便的地方,並且在混凝土泵作用範圍內不得有高壓線。
4.2確定攪拌站、倉庫、材料和構件堆場以及加工棚的位置
應儘量靠近使用地點或在起重機服務範圍以內;並考慮到運輸和裝卸料方便。
4.3現場運輸道路的布置
儘可能利用永久性道路;應保證行駛暢通,圍繞建築物布置成一條環形道路。
4.4臨時設施的布置
1.辦公設施:包括辦公室、會議室、門衛等。
2.生活設施:包括宿舍、食堂、廁所、淋浴室、閱覽娛樂室、衛生保健室等。
3.生產設施:包括材料倉庫、防護棚、加工棚(站、廠,如混凝土攪拌站、砂漿攪拌站、木材加工廠、鋼筋加工廠、金屬加工廠和機械維修廠)、操作棚等。
4.輔助設施:包括道路、現場排水設施、圍牆、大門、供水處、吸菸處等。
布置原則: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安全防火。
4.5臨時水電管網布置
(1)施工水網的布置
1)施工用的臨時給水管:環狀、枝狀及混合式三種。
2)供水管網應按防火要求布置室外消防栓。
3)及時修通永久性下水道,設置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溝渠。
(2)施工供電布置
1)配電線路的布置與水管網相似,亦是分為環狀、枝狀及混合式三種
2)一般採用架空配電線路;
3)現場線路應儘量架設在道路的一側;
4)供電線路應儘可能接到各用電設備、用電場所附近,以便各施工機械及動力設備或照明引線接用電。
五、施工平面圖的繪製
施工平面圖繪製要求:
(1)繪圖時,圖幅大小和繪圖比例要根據施工現場大小及布置內容多少來確定。通常圖幅不宜小於A3,應有圖框、圖籤、指北針、圖例。
(2)繪圖比例一般採用1:200~1:500,常用1:200,具體視工程規模大小而定。
(3)繪製施工平面布置圖要求層次分明、比例適中、圖例圖形規範,線條粗細分明,圖面整潔美觀,同時繪圖要符合國家有關製圖標準,並詳細反映平面的布置情況。
(4)施工平面布置圖應按常規內容標註齊全,平面布置應有具體的尺寸和文字。比如塔吊要標明迴轉半徑、具體位置坐標,建築物主要尺寸,倉庫、主要料具堆放區等。
(5)紅線外圍環境對施工平面布置影響較大,施工平面布置中不能只繪製紅線內的施工環境,還要對周邊環境表述清楚,如原有建築物的性質、高度和距離等,這樣才能判斷所布置的機械設備等是否影響周圍,是否合理。
(6)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應配有編制說明及注意事項。
某高層建築結構施工階段總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