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潛水培訓系統
目前,國內水肺潛水市場上主要有PADI、CMAS、SSI和NAUI四大考牌系統,基礎的潛水員等級大體分為初級潛水員和進階潛水員兩種。到底是要忠於一家,還是該多多嘗試?不同系統之間又該如何找出最合適自己的那一個?這著實讓人費神。
這四個系統看起來複雜,但也不是全無規律可循。就比如在基本課程的設置方面,因為牽涉到初級潛水活動中的安全問題,所以大體都遵從了最基本的技術能力水平要求。初級潛水員課程(統稱OW)是最基本的潛水課程,受訓學員會學習到基本的潛水理論知識、認識與組裝裝備、潛水基本技巧和潛水安全知識等內容,課程通常是四天三晚,分為課堂理論知識、泳池或控制水域技巧練習,和兩天共4次開放水域下潛練習。現下國內的開放水域訓練主要是在三亞進行,也有一些俱樂部會安排在千島湖等淡水湖中進行。而進階潛水員課程(統稱AOW)的課程則是在OW的理論技術基礎上,重在培養良好的浮力控制與水下應變力,課程主要涉及一些專長學習,如深潛、頂尖中性浮力、水底導航、高海拔潛水、魚類識別、船潛、水中推進器、放流潛水、乾式防水衣潛水、夜潛、搜索和尋回和沉船潛水等課程,可根據個人興趣選擇。
起步:12年間的相繼崛起
CMAS成立最早,1958年成立,總部設於義大利羅馬。組織下設有許多分支組織,如CMAS/ADS、CMAS/UHA、CMAS/STARS、CMAS/SSDF等,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會員之一。它是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唯一承認的官方潛水組織,也是唯一有資格組織世界性潛水比賽的組織,在協調各個會員國、制定潛水競賽規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CMAS在中國的業務(包括證照審核與發放)均由分布CUA(北京)負責。
緊隨其後的是NAUI,創辦於1959年,由Niel Heiss將當時的「國際潛水隊」(National Diving Patrol)重組後更名而成,總部設在美國佛羅裡達坦帕。它是眾多潛水教育體系中唯一非營利性的一個。自2001年4月起,中國的相關業務由NAUI亞太地區辦公室(NAUI PACIFIC RIM,馬來西亞)管理。
到了1966年,由Ralf Ericssion及John Cronin創立了PADI,總部設於加州Santa Ana。在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英國、瑞士、挪威、瑞典及新加坡等多地均設有辦事處,而在中國的管理機構是位於雪梨的亞太區總部(PADI ASIA PACIFIC),在廣東深圳設有辦事處。
四年之後的1970年,SSI成立。在1983年時它先在東南亞開展了區域中心,並以同樣的形式發展至全球。1999年春,它和全國水肺潛水學校協會(NASDS,成立於1967年)合併,成為了如今的SSI機構——揉合了NASDS的銷售/營銷專長和SSI的教育產品,成為潛水業界一股新的力量。總部設於德國,中國區業務由亞太區辦公室(臺灣)管理,在上海設有辦事處。
領地:至少橫跨100多個國家
PADI是市場佔有額最大的培訓機構,佔全球潛水培訓市場超過60%的份額。它在全球擁有超過25,000名教練,潛水員數量超過20,000,000每年發放潛水證書超過百萬張,授權的潛水店超過6,100家,所使用教材的語言種類超過26種。
CMAS與全球113個國家籤署了認可協議,其中包括中國,10,000,000個CMAS潛水會員遍布各地,還與其他潛水認定機構的大部分籤訂了認可協議,交叉認定潛水員資格和等級。
NAUI在全球擁有16,000名教練(會員),不過在國內註冊在案的俱樂部目前只有三家。儘管如此,僅美國市場,NAUI就佔據了1/3的市場,並在持續增長。
SSI分布於全球120個國家,並在30個地區建立了分部和國際辦公室,擁有超過2,500家的優良潛水中心和度假村,教材版本更是多達25種語言以上。SSI在中國大陸地區以自由式潛水教學而逐漸為潛水員所熟悉。
PADI
PADI的最大優點就要數它各地統一的休閒潛水培訓標準,它的所有訓練課程、教學標準、資質認定在世界各地都具有相同的嚴格標準,不論你在何處接受訓練,所學習的技巧與理論都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只是學習環境。同時,因為它規模大,囊括了幾乎全球所有的潛點,再加上統一的標準,當地潛水店能有效地判定你的資格與水平。
同時,PADI不僅培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潛水員,更是要訓練你成為有責任感的潛水員——它要求每一個下水的潛水員都自始而終保持著清晰的海洋保護、海洋生物保護意識。這也是它的理念之一——「通過推廣潛水,讓更多的人進入這個領域,在愉快的學習中體會潛水的樂趣,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保護海洋、保護我們居住星球的必要性」——的最佳闡釋。為了該理念,PADI創始了Project AWARE海洋環境長期計劃,並開設Project AWARE專長課程、鯊魚保護專長課程,非常難能可貴。
NAUI
NAUI的特色則是它的管理機制與課程設置。NAUI的運作全由全員組織,教學原則相對來說更倚重教練個人的經驗。也就是說,NAUI的教練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教學內容,還可依照學員的需要對教學內容加以修正。不難看出,一個好的教練大大決定了你在學習過程中能有多大收穫。為了確保每個人都能遵從「安全潛水」的基本原則,NAUI認真訓練自己的教練,確保各個會員的能力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給予他們自行編排課程內容與動作要求標準的自由度,教練依照學員的能力選擇課程,因材施教,讓學員更容易完成訓練目標。當然了,NAUI也有基本課程,所訂的課程標準都是潛水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技巧,教練可在最低標準之外自行增加課程內容,以進一步保證學員下水後的安全。
CMAS
CMAS的內部管理機制很有個人特色:它將內部管理工作分攤給三個委員會(運動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運動委員會與各會員國之間一起訂立自由潛水、釣魚、蹼泳、水球、水中曲棍球等的國際競賽規則,是唯一有資格組織上述競技運動比賽、發布世界紀錄的機構;技術委員會則負責訂立標準化的水肺潛水訓練規則及國際認證系統,推動、改善水肺潛水安全性之相關高科技材料與潛水裝備的研發;最後,科學委員會單管經費提供,保證「潛水科技」研究計劃順利進行。
SSI
SSI則非常強調學習的趣味性,它將教與學的樂趣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以「認真潛水,認真娛樂」作為多方面市場規劃的目標與方針,並為此提出了塑造成功潛水員的「鑽石原則」: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技巧+適當的裝備+充足的經驗=享受真正的潛水樂趣。
優弊:並不存在完美無瑕
PADI
PADI在中國的潛水中心數量較多,學習方便,可隨時登陸官網或本雜誌的PADI list藍頁查詢,就近報名。對於那些無法有固定的學習時間的人來說,也可以先通過e-Leaning網上培訓系統學習理論知識,爾後再聯繫俱樂部進行平靜/控制水域和開放水域的技巧學習,方便而有很大的機動性。而且,PADI的各個級別的教材均有中文版,對於外語不佳的學習者來說也不存在學習上的困難。因為各地擁有統一的休閒潛水培訓標準,所以持PADI牌照去各地潛水時,當地潛水中心的運營者能輕鬆獲悉你的能力水平,據此提供適合你的潛水計劃,非常安全。
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因為在國內發展規模迅速,難免有個別教練放鬆教學質量要求。另外,就這四個系統而言,PADI的培訓價格與教材都較貴。且證書到手的周期較長,一般要1~2個月。(不過,在結業時,俱樂部會提供一張有效期三個月的臨時證書,方便你在正式證照卡到手之前出門潛水,不會對行程有所耽誤。)
NAUI
NAUI各級別潛水員培訓同樣有系統的中文教材,價格也相對便宜;教學要求或許是四個系統中最為嚴謹嚴格的。對於日後想從事潛水業的人來說,NAUI拍照可謂有備無患,因為部分地區(比如香港)的俱樂部會規定從業者必須持NAUI執照。要說弊端的話,一是NAUI在大陸的潛水中心較少,記錄在冊的僅有三家;二來就是市場宣傳力度不夠,大家查找資料較為不方便。
SSI
SSI和PADI有類似之處,SSI提供交互式DVD學習,也提供相關課程的在線學習,學員可以自行決定學習的時間,非常方便;雖然進入中國大陸時間最晚,但發展速度也比較令人矚目。另外,拿到牌照的時間較快,約15天。然而,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說就會有不同的說法,進入大陸時間晚不但是它的優勢,也是劣勢之一。因為進入晚,所以整個系統對國內市場來說比較陌生,教授SSI課程的潛水中心數量也比較少(約20家)。
CAMS
CAMS的培訓費用相對低廉,課程設置方面也易於初學者入門;等級劃分也更簡單,從一星到四星,內容記憶和理解;發證很快,大概1周左右就可以拿到證書。不過CMAS缺乏系統的中文教材(僅有一本中文教材《潛水》,由中國潛水運動協會出版),而且各個級別所學的內容限定也不夠清晰。據一些教練講,初級課程中對浮力控制的技巧不夠重視,而中性浮力在水肺潛水、水下攝影中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TIPS
中國籤發的CAMS證照在個別地區(如馬爾地夫)可能會遭遇當地潛水業經營者的能力檢驗後,方可潛水。
(以上摘自潛水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