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捉泥行天下,一條無法流入海洋的河流,竟行成了世界最大內陸三角洲,那麼最大內陸三角洲是怎樣形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非洲,不少人會想起廣袤無垠,望不著邊的撒哈拉大沙漠,會想起比長江還要長的尼羅河,甚至也會想起大草原上每天都在上演著的那些弱肉強食。當然可能更多的人第一時間還是會想起那些皮膚黑得發亮的黑人。非洲,一直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兒,由撒哈拉沙漠為分界線而分出的非洲的南北部,其北方的非洲人基本是白色皮膚的,而南方的非洲人膚色則多為黑色。當然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叫做奧卡萬戈的三角洲,是在非洲大陸腹地的,一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內陸三角洲。
"三角洲",很多中國人都會感到熟悉。像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很多人都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這兩個三角洲之上有著我國最大的兩個城市經濟群。不少人都在治理工作和學習,甚至闖蕩著。但是這兩個三角洲都是在比較大的江河入海口處,非洲的這個奧卡萬戈三角洲為什麼會出現在陸地呢?
既然三角洲都和江河有關,那這個非洲的三角洲也是和一條叫做奧卡萬戈的河有著很大關係的。這條河流是一條找不到入海口的神奇河流。
奧卡萬戈河是一條在非洲大陸南側的內流河。它的長度為1600公裡,在世界中其長度排到了第六名。當然比起3600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來說,這個數據算不上什麼。但伏爾加河和世界上排第二的錫爾河都是最終流入到了大海的,一個流入了裏海,一個流入了鹹海。比較尷尬的是奧卡萬戈河一直都沒能流入海洋,甚至連胡泊都沒有,有的只是綿綿的陸地。
在奧卡萬戈河的必經位置波札那,是一個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奧卡萬戈河被其阻擋,流不出去,於是就有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只有小部分的河水往東流去,最終流入了馬卡迪鹽沼。
在很久很久以前,奧卡萬戈河其實最終是要流入一個叫做瑪加第加第湖的遠古大湖的。那個時候的瑪加第加第湖的湖水將撒哈拉沙漠的絕大部分地區都給覆蓋了。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地質的運動以及周圍環境的不斷惡化,這個曾經的大湖就這樣慢慢消失。只留下了奧卡萬戈三角洲以及周圍無比巨大的鹽沼。
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面積是十分大的,面積有15000平方公裡。這個面積是黃河三角洲的3倍,是上海的2倍多。而且每逢雨季它的範圍會變得更大。但那裡因為季節性的原因,不能進行大面積的耕種,只能以旅遊的形式來賺錢。
文/由百家號(捉泥行天下)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捉泥行天下)原創,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