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源所等發現河源區域為全球溫室氣體重要排放源---中國科學院

2020-12-18 中國科學院

地理資源所等發現河源區域為全球溫室氣體重要排放源

2020-12-17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全球溫室氣體(GHGs)排放持續增長,引發全球變暖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環境問題。為應對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首先需要釐清全球GHGs的主要源匯途徑。在傳統全球碳循環研究中,河流生態系統僅作為陸地碳庫通往海洋碳庫的一個傳輸通道,加之總面積相對較小,一般不納入碳源或碳匯估算過程。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河流底泥中儲存了大量高濃度有機碳,使其具有巨大的GHGs排放潛力;迄今為止,科研人員對全球河流GHGs排放的估算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且排放通量的調控因素也尚不清楚。 

  為了深入揭示上述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UQAM)等多家單位的研究團隊合作,構建了全球595條河流GHGs通量觀測數據集,定量估算了全球河流水體生態系統溫室氣體(CO2CH4N2O)排放總量並探究其通量相關調控因素。估算結果表明,河流生態系統GHGs年排放量為6.6 (5.5–7.8) Pg CO2/yr29.5 (19.6–37.3) Tg CH4/yr0.6 (0.2–0.9)Tg N2O /yr,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中河源地區(河流等級小於或等於3)貢獻超過70%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且GHGs 排放通量隨河流等級增加而呈現降低趨勢。河源區域GHGs高排放量主要與該區域內水體中碳氮營養物濃度較高以及溶解氧濃度較低有關。相對而言,在河流下遊區域,隨著徑流量增加,碳氮營養物濃度被「稀釋」,加之因浮遊植物和水生植物增多導致的溶解氧濃度上升,共同導致了GHGs排放降低。此外,在下遊靠近河口區域,人為源汙染物的大量輸入,使得CO2排放通量再次增加。該研究提供了全球河流生態系統GHGs排放的系統性估算結果,指出了河源地區是全球GHGs排放重要源頭,為進一步完善全球GHGs排放清單和後續過程機理模型的構建奠定理論基礎。 

  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Water Research。上述工作獲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  

不同等級河流GHGs排放通量差異及潛在調控因素


  全球溫室氣體(GHGs)排放持續增長,引發全球變暖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環境問題。為應對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首先需要釐清全球GHGs的主要源匯途徑。在傳統全球碳循環研究中,河流生態系統僅作為陸地碳庫通往海洋碳庫的一個傳輸通道,加之總面積相對較小,一般不納入碳源或碳匯估算過程。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河流底泥中儲存了大量高濃度有機碳,使其具有巨大的GHGs排放潛力;迄今為止,科研人員對全球河流GHGs排放的估算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且排放通量的調控因素也尚不清楚。 
  為了深入揭示上述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UQAM)等多家單位的研究團隊合作,構建了全球595條河流GHGs通量觀測數據集,定量估算了全球河流水體生態系統溫室氣體(CO2、CH4和N2O)排放總量並探究其通量相關調控因素。估算結果表明,河流生態系統GHGs年排放量為6.6 (5.5–7.8) Pg CO2/yr,29.5 (19.6–37.3) Tg CH4/yr和0.6 (0.2–0.9)Tg N2O /yr,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中河源地區(河流等級小於或等於3)貢獻超過70%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且GHGs 排放通量隨河流等級增加而呈現降低趨勢。河源區域GHGs高排放量主要與該區域內水體中碳氮營養物濃度較高以及溶解氧濃度較低有關。相對而言,在河流下遊區域,隨著徑流量增加,碳氮營養物濃度被「稀釋」,加之因浮遊植物和水生植物增多導致的溶解氧濃度上升,共同導致了GHGs排放降低。此外,在下遊靠近河口區域,人為源汙染物的大量輸入,使得CO2排放通量再次增加。該研究提供了全球河流生態系統GHGs排放的系統性估算結果,指出了河源地區是全球GHGs排放重要源頭,為進一步完善全球GHGs排放清單和後續過程機理模型的構建奠定理論基礎。 
  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Water Research上。上述工作獲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  
  不同等級河流GHGs排放通量差異及潛在調控因素
  

列印 責任編輯:江澄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牛排放的氣體加劇了全球變暖?不,牛打嗝才是關鍵
    從這個角度來說,奶牛放的屁很可能比汽車尾氣對溫室效應的貢獻更大。這可並不是一句玩笑話,據聯合國糧農組織(AFO)發布的一項報告,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8%,而所有交通工具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僅佔13%。 可別小瞧畜牧業所排放的氣體,據報導,德國中部小鎮拉斯道夫曾發生過一起牛棚爆炸事故,罪魁禍首就是這個。
  • 有機養殖業製造的溫室氣體並不比常規養殖的少
    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奧格斯堡大學的三位研究人員發現,生產有機肉的過程,溫室氣體排放與常規肉的生產過程大致相同。 Maximilian Pieper,Amelie Michalke和Tobias Gaugler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描述了全球糧食生產對氣候變化的實際影響。 隨著地球持續變暖,研究人員繼續致力於更好地了解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在這項新工作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與糧食生產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 非季風區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特徵及排放因子研究獲進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要求所有締約方定期編制並提交溫室氣體各種排放源和吸收匯的國家清單當前採用更高層級方法編制我國農田溫室氣體清單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一些重要區域和種植體系排放通量和排放因子觀測數據的缺失,如年尺度農田氧化亞氮(N2O)排放通量和直接排放因子(EFd)數據基本來自於東部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非季風區觀測數據嚴重缺失。
  • 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協同治理研究展望
    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2005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13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達到了7.2噸,超過了歐盟的6.8噸。2015年6月,中國為推動《巴黎協定》達成,提出了「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等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從哪兒來?狗尾巴草告訴你
    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正經受劇烈的氣候變化,其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溫室氣體(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濃度的快速升高,這主要是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產生CO2(化石源CO2)造成,而其中約有70%的化石源CO2排放發生在城市。
  • 市政府關於印發淮安市「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低碳城市試點...
    為切實做好我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江蘇省淮安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氣候〔2013〕526號)和《省政府關於印發江蘇省「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13〕9號)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 水汽——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氣候學家的研究表明,水分作為影響氣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對於全球能量的傳遞也是氣候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研究報告指出,太陽能在全球的分布涉及若干複雜的反饋周期。其中有些部分彼此是相互對抗的。例如大氣中的水汽,學術界在探索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實際上水汽是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雲和冰蓋將輻射反射回空間,是一種導致大氣降溫的變量。
  • 日本、韓國反對歐盟將航運溫室氣體排放納入其排放交易體系(ETS
    日本和韓國反對歐盟將航運溫室氣體排放納入其ETS中 信德海事網 馬琳 日本和韓國反對歐盟將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其排放交易體系(ETS)。
  • 美聯航承諾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圖:美聯航生態天空計劃 美聯航供圖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16日消息:美聯航計劃於2050年前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量,成為100%綠色航司。早在2018年,美聯航便成為首家承諾於2050年前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美籍航空公司。除繼續投資於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發展和使用外,美聯航還將注資百萬美元發展革新的碳捕捉技術——「直接空氣捕獲(DAC)技術」旨在以更直接的方式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非採取類似碳抵消等間接措施。這一消息宣布後,美聯航將成為全球首家承諾投資直接空氣捕獲技術的航空公司。
  • 科學家發現乳業碳排放高,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
    當地時間3月13日,據英國《每日星報》報導,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乳製品在生產過程中會導致溫室氣體的巨大排放,這些氣體主要來自奶牛們打嗝和放屁時產生的甲烷。
  • 俄羅斯拒絕批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
    俄羅斯拒絕批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
  • 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發布會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WMO/GAW)溫室氣體本底觀測在國內的唯一執行機構。 我們《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主要數據來源基於中國氣象局七個國家級大氣本底站觀測結果,包括1個WMO/GAW全球大氣本底站、3個WMO/GAW區域大氣本底站、3個中國氣象局本底站。
  • 我廳組織召開市區2017—2018年度溫室氣體清單評審會
    我廳組織召開市區2017—2018年度溫室氣體清單評審會 2020-12-15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聯航承諾於2050年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
    早在2018年,美聯航便成為首家承諾於2050年前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美籍航空公司。除繼續投資於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發展和使用外,美聯航還將注資百萬美元發展革新的碳捕捉技術「直接空氣捕獲(DAC)技術」,旨在以更直接的方式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非採取類似碳抵消等間接措施。這一消息宣布後,美聯航將成為全球首家承諾投資直接空氣捕獲技術的航空公司。
  • [一納20191202]為減少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紐西蘭培育放屁少的羊
    04:廣州一路面出現塌陷 一輛清潔車和一部電動車墜入12月1日9時許,廣東廣州,一路口出現多次路面塌陷,致一輛清汙車和一部電瓶車墜入,事發路段為十一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據悉,墜入的兩車裡有人員事發後失聯。
  • 全球15%的溫室氣體排放由牲畜打嗝放屁造成 | 美通社頭條
    根據調查,牲畜所釋放的氣體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5%。一頭奶牛每天打嗝和放屁,就會釋放300-500公升甲烷氣體。同時,消費者每天需要大量的肉類和奶類產品,因此奶牛對我們的生態環境和經濟都起著重要作用。為此,美國企業研究了一種全天然飼料添加劑 Mootral。奶牛吃了添加 Mootral 的飼料後,甲烷排放量能降低至少30%。這種添加劑由大蒜粉和柑橘提取物等專有配方製成,不僅能減少甲烷排放,還能促進動物健康發育。
  • ...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等二項團體標準徵求...
    各位專家及有關單位:  根據《北京低碳農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由北京市畜牧總站牽頭編制的《生豬生長過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技術規範》和《生豬生產過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質量控制和評價》二項團體標準已完成徵求意見稿的編寫。
  • 盧森堡擬在2030年前減半溫室氣體排放
    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27日電(記者潘革平)盧森堡消息:盧森堡政府27日公布關於2021年至2030年能源與氣候綜合計劃的草案,打算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2005年水平的一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