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舞會》演出資料圖。
《簡·愛》演出資料圖。
《弄臣》演出資料圖。 本版圖片均由國家大劇院供圖
《赤壁》演出圖。
國家大劇院在5年間推出了歌劇《託斯卡》《漂泊的荷蘭人》《茶花女》,京劇《赤壁》,話劇《簡·愛》等一系列自製精品劇目,使藝術生產成為一塊金字招牌,在國際舞臺上漸具影響力。近日,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副部長韋蘭芬分別接受了本報專訪,詳述國家大劇院自製劇目從無到有的過程,其中學習是成功的最大法寶。
□盤點年產量可達七八部
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介紹,5年來大劇院共製作歌劇、京劇、話劇、舞劇等29部,其中原創作品11部。明年,大劇院將製作13臺劇目,包括5部西洋歌劇、3部中國歌劇、3部話劇等。目前,國家大劇院已達到年生產6至8部劇目的能力,這是國際一線劇院的水平。
2008年,國家大劇院在開幕演出季推出了第一部歌劇《圖蘭朵》,當年還製作完成了新版京劇《赤壁》。2009年,大劇院的製作產量上升到7部,獨立製作的有歌劇《藝術家生涯》《西施》《山村女教師》及話劇《簡·愛》,聯合製作的有歌劇《魔笛》《弄臣》和《蝴蝶夫人》。2010年,大劇院製作了歌劇《愛之甘醇》《茶花女》《賈尼·斯基基》《卡門》及舞劇《馬可·波羅》。2011年,國家大劇院製作了歌劇《蝙蝠》《灰姑娘》《託斯卡》《趙氏孤兒》和話劇《王府井》,聯合製作了歌劇《塞維亞理髮師》。今年,國家大劇院大手筆製作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運河謠》等劇更是引起廣泛關注。
提前三年安排劇目
李志祥稱,國家大劇院有六大品牌,其中之一就是活躍的藝術生產機構,「能否在藝術生產上起到推動和引領作用,這是衡量世界劇院的重要指標。《託斯卡》也好,《卡門》也好,很多劇都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同,被評價和紐約大都會、斯卡拉歌劇院等一線劇院的製作在同一個水平上。」
李志祥介紹,5年來,國家大劇院的製作流程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符合國際藝術慣例,「我們做了很多交流活動,去英國皇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學習,把我們的流程給同行看,他們的評價很高,給了我們信心。」
隨著國家大劇院邁進一流劇院行列,在演出日程方面,除了演出節目排期提前兩年完成,在藝術生產上也與國際接軌,目前已經完成了2015年所有劇目的安排,「必須提前安排,那些國際大腕的檔期都是提前很久就確定了,比如強卡洛導演現在打造的歌劇《羅恩格林》,就是兩年前就商量好的,明後年我們跟他也有合作。像他這樣一流的導演,有很多劇院向他發出邀請,即便他願意來中國,時間不對,肯定也來不了。」
李志祥稱,來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家幾乎都會驚嘆,「第一是吃驚國家大劇院有這麼旺盛的生產力;第二是製作水準和國外知名劇院沒什麼兩樣;第三是那麼致力於原創歌劇的製作和推動。」
□起步 借《弄臣》偷師國外
談到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的團隊建設,演出部副部長韋蘭芬體驗最深。她介紹,大劇院自製團隊的形成,得益於和帕爾瑪皇家歌劇院聯合製作歌劇《弄臣》的過程。2009年,雙方聯合製作的《弄臣》博得了滿堂彩。韋蘭芬說,當時大劇院還沒有自己的合唱團和樂團,「所以,用的是他們的合唱團、樂團和舞臺技術團隊。當時,舞臺監督在國內幾乎沒有,我們就看他們怎麼弄,等於引進了一個航母。」
第二年再演《弄臣》時,大劇院的一些工作人員開始跟國外團隊一起工作。到第三年,大劇院樂團和合唱團都成立了,《弄臣》的舞臺操作、舞臺監督、舞臺管理、技術管理、燈光操作人員,全都變成了大劇院工作人員。
連續三年擔綱《弄臣》主演的世界「第一男中音」裡奧·奴奇見證了國家大劇院的成長。韋蘭芬說:「他連續三年都來唱,每次來都很興奮,每次的興奮點都不一樣。第三年離開的時候,他說還想回來,他愛這個團隊,愛這個劇院。」
□成長
確立成熟製作體系
5年來,國家大劇院的製作團隊和體系從零到有,一點點建立起來了。韋蘭芬介紹:「在跟帕爾瑪合作的同時,我們在摸索自己的體系。5年來這個體系已經摸索出來了,有些方面做得比國外都好,適合中國的現狀。」
韋蘭芬介紹,現在大劇院的歌劇製作體系由八大板塊組成——主創、主演、樂團、合唱團、舞臺技術、排演、製作管理和群眾演員。「主創和主演邀請一流藝術家,讓世界藝術家資源為我所用;樂團和合唱團是自有的;舞臺技術人員採用內外結合的方式;服裝、舞美等製作則通過招標,確定一些工廠來做,國外有的是自己做。」
韋蘭芬認為,國家大劇院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了排演板塊,「之前我們沒有這一塊,比如助理指揮、合唱指揮、舞臺監督等。舞臺監督這個專業在中國藝術院校裡是沒有的,我們就招音樂專業學生,進行再培訓,現在用的這批舞臺監督是國內最專業的。」
□規劃
籌建舞美服裝基地
李志祥說,隨著自製劇目的增多,舞美、服裝的製作儲存管理就成了一個問題。大劇院籌備在通州建舞美基地,為原創劇目提供配套服務,「舞美基地馬上就奠基,功能非常全,一是舞美設施的儲存功能,第二個功能是排演,劇目前期的排演會在那裡完成。基地會建一個和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同等尺寸的排演劇場,同時還有配套的生活設施。第三是藝術推廣教育功能,想做成旅遊項目,對公眾開放。」
這個舞美基地將於2014年底投入使用,佔地約200畝。李志祥說:「這樣我們的舞美和服裝可以自己製作,這對舞美服裝的監製非常有利,有助於控制成本和工期,最終的效果是控制質量。」(記者許青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