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海釣(磯釣)釣場及魚情簡介
洞頭位於浙南沿海、甌江口外東南方向,是全國14個海島縣(區)之一,由103個島嶼和259個礁組成,被譽為「百島之縣」、「東海明珠」。全縣總面積892.3平方公裡,其中陸域100.3平方公裡。其規劃基本範圍在東經121°34′03~123°24′,北緯30°16′~31°14′之間。洞頭縣域由洞頭半島與224個島嶼、369個巖礁組成,陸域面積1175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618.17平方公裡,海岸線總長達924.67公裡。
洞頭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氣溫年月差較小,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為17.3℃。冬季以2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7.2℃,絕對最低溫為-4.1℃;夏季以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7.4℃,絕對最高溫可達35.7℃。
洞頭洋水溫變化明顯。其表層水溫一般在平均水溫最低的2月份的8.5℃至平均水溫最高的8月份的27.9℃之間變動,年平均水溫為18.46℃,一般略高於氣溫1℃左右。
海釣資源條件分析
洞頭漁場是僅次於舟山漁場的浙江省第二大漁場,面積4800平方公裡,常年洄遊的魚、蝦、蟹類達300多種,10米等線以內淺海26.6萬畝,潮間帶灘涂10.16萬畝。洞頭港是國家一級漁港,東沙港是國務院批准的活海鮮錨地,鹿西港是東南海上最大的水產品市場。全區建有五個海洋捕撈基地,六個海水養殖基地,擁有機動捕撈漁船1200多艘,其中漁輪170多對,海水養殖面積3.02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羊棲菜養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養殖基地。
洞頭洋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影響,溫和溼潤,日照充足。由於海區海水淺,太陽光熱可以直達海底,有利於魚類等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長。而且由洞頭洋西面的甌江和島上河流不斷衝刷下來的泥沙,在島嶼周圍形成了許多灘涂,並日夜不斷地注入大量的營養物質;加之漁場內上升流又不斷地把海底的無機營養鹽類翻送上來,為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大量繁殖以及藻類生長提供了養料,促進了各種餌料生物大量繁生,是各種海洋魚、蝦索餌、產卵、繁殖的良好場所。因此,魚類資源豐富。
據本地資源調查報告,本海域存在浮遊植物119種、浮遊動物97種、潮間帶生物190種、遊泳生物水深20米以內區域的共有210種、底棲生物種類110種,均高於全省平均島嶼海域生物量總數的水平,其中秋季的海洋初級生產力,目前已經發現本區域能夠開展近海遊釣活動的可釣魚類品種多達30種以上。
綜合上述,洞頭發展海釣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一是洞頭海釣歷史悠久,海上垂釣一直以來是部分漁民謀生手段和群眾休閒愛好之一,作為全國海釣基地,每年吸引全國各地廣大愛好海釣人士掄杆垂釣。二是漁業資源豐富,洞頭漁場是浙江省第二大漁場,面積4800平方公裡,洞頭海域存在浮遊植物119種、浮遊動物97種、潮間帶生物190種、遊泳生物水深20米以內區域的共有210種、底棲生物種類110種,均高於全省平均島嶼海域生物量總數的水平,目前我區近海可釣魚類品種多達30種以上。三是岸礁垂釣平臺遍布全區。洞頭有302座島嶼,目前可供垂釣的釣點已達180個,已建設大眾海釣點80個。四是休閒海釣旅遊發展不斷推進。洞頭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7.3度。海島風光旖旎迷人,有石奇、灘佳、礁美、魚鮮、鳥多之美譽,非常適合海釣項目的發展。成立了海釣接待服務中心、魚拓工作室,著手謀劃建設國家級海釣休閒生態島,海釣主題公園建設有序推進,投資打造了休閒海釣船隻,推出了大眾休閒海釣旅遊線路產品,倍受遊客、釣客青睞,近年來每年均有3萬多人到洞頭列島掄杆海釣休閒旅遊。
釣區範圍
1.磯釣A區46個釣點:虎頭嶼22個釣點,北貓嶼6個釣點、筆架嶼10個釣點,南園嶼8個釣點。
2.磯釣B區45個釣點:大竹嶼35個釣點,小竹嶼8個釣點,赤嶼2個釣點。
3.磯釣C區50個釣點:東策島10個釣點,四嶼10個釣點,無草嶼7個釣點,五嶼頭14個釣點,南貓嶼9個釣點。
溫馨提示:長按圖片即可保存至手機,放大觀看。
釣天下---中國釣魚運動協會唯一官方平臺,為釣魚愛好者提供信息資訊、互動交流、賽事服務、釣技培訓、電子商務等多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