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沂市阿湖鎮,人才在這裡匯聚,創新技術在這裡集成。葡萄產業研究院平臺、人才、科學技術,就像三顆「明珠」,照亮阿湖的「致富之路」。
2019年下半年,阿湖鎮積極響應徐州、新沂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三鄉工程」戰略部署,抓住新沂市「鍾吾英才計劃」政策機遇,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共建集技術研發、成果示範與推廣、技術轉移轉化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新沂葡萄產業研究院,力求通過與高校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為地方凝聚人才、技術和資本等要素,助推葡萄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打造科研陣地,人才輻射效應充分釋放
阿湖鎮經過十餘年發展,形成了以桃嶺、阿湖兩大片區為核心的萬畝葡萄產業園。2019年前後,阿湖鎮葡萄產業發展遇到瓶頸,產出葡萄單純產量高,品質、串型、口感等逐漸達不到市場要求,單價增速相對遲緩,葡萄種植戶經營風險逐漸增大。為解決上述問題,阿湖鎮以「人才下鄉」支持政策和產業基礎為依託,在農業和科技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對接南京農業大學,籌建葡萄產業研究院,謀求通過與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為葡萄注入人才、科技力量,助推阿湖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想葡萄產量從量變到質變,發揮人才「產出」效應是關鍵。阿湖鎮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為研究院提供科研和辦公場所1200平方米,購置研發設備6套,建成中試車間1座,建設葡萄品種和生產示範基地100畝。以王三紅教授、陶建敏教授為代表的南農大、省葡萄體系專家長期駐紮研究院,大力推廣葡萄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導傳統種植戶更新理念,由追求葡萄產量向提高葡萄品質轉變。
依託於產業研究院平臺,阿湖鎮先後招引高學歷農業人才1名、葡萄種植示範基地技術顧問1名;吸引接洽5個批次南京農業大學果樹方向研究生團隊到阿湖葡萄產業園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專題調研;組織葡萄種植技術培訓4期,培訓葡萄種植農戶、農村土專家超過1550人次。
賦予人才動能,豐富活動提升產業內涵
阿湖鎮政府以人才下鄉為契機,著力打造農村「土專家」工作站和人才交流活動中心,讓下鄉人才活動有場所、有陣地。
今年5月,通過舉辦首屆「阿湖葡萄杯」大學生景觀創意設計大賽,邀請南農大農學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到阿湖葡萄產業園實地考察並進行規劃設計,為產業園提檔升級提供新思路、新想法、新創意。7月,舉辦阿湖桃嶺葡萄文化節和阿湖「最甜葡萄」評比活動,邀請省、市葡萄體系專家學者齊聚阿湖葡萄產業園,評選「最甜葡萄」,線上直播推介阿湖巴山葡萄小鎮,為打響「阿湖葡萄」品牌和「阿湖巴山葡萄小鎮」名號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術支持。
阿湖將休閒體驗與葡萄文化融入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探索葡萄品牌創建,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村莊美、產業強、農民富」儼然成為阿湖鎮的「新名片」。
立足人才項目,民富村強帶動成效顯著
在阿湖,葡萄科研開發與投入的加大,讓葡萄種植戶也享受到了紅利。目前,研究院試驗葡萄新品種6種,在研項目5個,完結項目2個,計劃實施項目2個,其中包括李偉教授團隊葡萄果汁、酵素深加工項目,已實現科研收入超30萬元,產生經濟效益超百萬元;科研成果輻射葡萄種植面積近萬畝,帶動種植葡萄農戶100餘戶,直接從業人員300餘人,帶動桃嶺村、黑埠村低收入農戶23戶,戶均增收超40000元。
阿湖鎮特地邀請南農大專家團隊入駐研究院,指導農戶推廣葡萄種植新技術,探索葡萄種植新模式,提升葡萄品質;招引葡萄酵素深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在葡萄產業研究院人才團隊的指導下,葡萄種植戶畝均收益由原來的7000—8000元,上升到每畝收益12000元左右,畝均增收4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產業研究院輻射下的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5000元/年,桃嶺村、黑埠村村集體增收在30萬元以上。(沙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