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5月12日早8時,海口市民黃茜在海口市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晨跑時,無意間發現綠化帶上躺了許多死蟑螂,再定睛一看,蟑螂旁還躺著不少米粒大小的蚊蟲屍體。「看來昨天消殺的效果不錯,幹得漂亮!」想起自己近來天天被蚊子鬧得睡不好覺,黃茜頓覺解氣。
讓市民感到解氣的,是近日海口市對公共環境開展的蚊蟲消殺統一行動。數日的全覆蓋消殺,將一波蚊蟲、蟑螂終結在這個夏天,還市民一片清淨。
但這還不夠,我省各地正在陸續開展「愛國、愛海南、愛家鄉、愛家庭」衛生健康大行動(以下簡稱「四愛」大行動),從出動專業隊伍消殺蚊蟲,到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清除蚊蟲孳生地,再到組織衛生防病培訓、定期發布滅蚊監測報告……一場維護人民健康、提升衛生防病意識的蚊蟲消殺統一行動,在這個初夏徐徐拉開。
五月十三日,海口市美蘭區,工作人員向下水道投放抑制蚊蟲孳生的藥物。
煩惱待消除
「公園環境好,我經常來跑步,但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總被蚊子咬,有時繞公園跑一圈身上就有10多個『蚊子包』!」黃茜對海南日報記者說道,停下來講話時,她就得不停地晃動手腳,時不時檢查自己裸露在外的皮膚,以防再被「小吸血鬼」叮上。
為消除市民們夏天的煩惱,海口市兩天前已經開展相關行動。
「哧!」5月10日下午5時許,海口市不同地點騰起了一股股白色煙霧,為海口今年的蚊蟲消殺統一行動拉開帷幕。在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12位裝備完畢的工作人員攜帶不同的消殺設備,朝公園深處行進,進行地毯式滅蚊消殺。背負式、手提式、手推式……各式的消殺設備在他們手裡發出各異的聲響,向藏匿在花葉和草叢間的蚊蟲布下「天羅地網」。
「公園裡樹木、草叢眾多,是蚊蟲的聚集地,尤其是有水體的公園更受蚊蟲青睞,同時公園的人流量比較大,所以我們選擇先從公園開始蚊蟲消殺。」南京拜斯特消毒殺蟲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經理謝彥濤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防蚊滅蚊,除了使用藥水進行全覆蓋消殺,清除蚊蟲孳生地也同樣重要。
「業內有句話,叫作『滅蚊先治水』,因為成蚊一般藏在陰溝、綠化帶等潮溼陰暗的地方,而幼蚊孳生的必要條件也是水。」5月11日下午,海口市衛健委病媒辦負責人麥海平走進海口市海墾街道濱濂南北社區,一邊檢查環境衛生一邊對海南日報記者介紹,「吸引蚊蟲產卵的水環境,除了溝渠、農田、池塘等自然水體外,還有窪地、廢舊車胎、塑料薄膜中的積水等這類非自然水體。」
在社區裡的一株芭蕉樹前,一名消殺人員正將管狀工具插入芭蕉樹樹幹。被戳了個洞後,芭蕉樹幹中汩汩地流出不少積水來。
「這類植物軀幹裡很容易積水,蚊蟲喜歡躲在裡面產卵,所以我們消殺時還得注意給這類植物放水。」濰坊派斯特害蟲防控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經理陳永華解釋道。
那麼,海口這次為啥要開展蚊蟲消殺統一行動呢?「消殺蚊蟲,不僅因為蚊蟲刺叮人體造成困擾,更因為蚊蟲是很多傳染病的媒介。」麥海平介紹,如瘧疾、登革熱、黃熱病、西尼羅熱、寨卡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毒和疾病,都可經由蚊蟲傳播。
五月十三日,工作人員使用超低容量噴霧器對社區進行蚊蟲消殺。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滅蚊有科技
在濱濂南北社區消殺時,工作人員手中的工具裝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有的像是花灑,在給植物澆淋藥水,有的像是煙囪,噴出的「白霧」一次能籠罩一大片……
「我在海口做蚊蟲消殺4年多,手裡的裝備也『鳥槍換炮』了。」海南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黃海韜指著自己皮卡車後廂裡滿滿當當的裝備說,「我們現在有10多種消殺設備,可以應對室內室外各種環境下的消殺需要。」
碰上室外需要大面積消殺時,就由「新兵」機動式噴霧器搞掂。「機動式機器的藥筒大,存藥多,效率高,有多個噴頭,噴一次的出藥量是手搖式機器的六七倍。」黃海韜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而在室內環境下,則仍是派「老將」出馬。黃海韜從一堆機器中拎出個長得像油壺一樣的設備,這就是手搖式噴霧器。「手搖式機器雖然藥筒小,效率相對低,但勝在不燒汽油,對室內環境更友好。」黃海韜進一步介紹。
隨著海口市第一輪蚊蟲消殺行動的開展,黃海韜每天都會派出17個人,負責美蘭區海甸街道6平方公裡面積的消殺工作。
「這樣大面積地消殺,用的藥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呀?」黃海韜的隊伍在街道上消殺,一位市民湊近問道。「您儘管放心,這些都是符合農業部門規定的藥物,只滅蚊蟲,不傷害人體健康。」黃海韜擺擺手解釋道。
「過去,蚊蟲消殺使用的藥水注重藥效的持久性,現在我們更加注意對環境的影響。」黃海韜介紹,消殺蚊蟲的藥物一般分三類: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其中以敵敵畏為代表的有機磷類幾乎退出了舞臺,氨基甲酸酯類的應用也極少,而擬除蟲菊酯類藥物,合理使用對人體基本無害,對環境更加友好,且遇光、遇鹼會降解,是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消殺藥物。
黃海韜進一步表示,這次在海口蚊蟲消殺統一行動中使用的擬除蟲菊酯類藥水,還分為速殺型和滯留型。其中速殺型藥水見效快,但滯留時間短,就在居民區使用,而滯留型藥水的藥效長,一般可持續10多天,多用在公園綠化帶以及蚊蟲孳生地。
據了解,海口本次的蚊蟲消殺統一行動共分為三項工作:一是環境綜合整治,即自5月10日至10月底,開展以環境綜合整治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為主的愛國衛生活動,動員組織群眾,人人動手,通過翻盆倒罐、填平窪地、疏通水溝、清除積水、清理衛生死角等行動,全方位清除蚊蟲孳生地,並輔以化學消殺;二是蚊蟲全覆蓋消殺,即從5月10日至6月15日,組織三輪全覆蓋的消殺滅蚊工作,第一輪消殺時間為5月10日—16日,第二輪消殺時間為5月17日—22日,第三輪消殺時間為5月23日—30日。同時由海口市衛健委牽頭,以區為單位組織4場蚊媒疾病防控培訓,提高市民群眾的衛生防病意識;三是效果監測,自5月15 日至8月底,每半個月做一次「布雷圖指數」和成蚊密度監測,為滅蚊防病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在評估蚊蟲消殺效果時,「布雷圖指數」和成蚊密度是兩個重要的指標。其中「布雷圖指數」,即平均每100戶住宅內,有伊蚊蟲幼蟲孳生的積水容器總數,成蚊密度即每小時捕獲蚊蟲數。
像這樣的蚊蟲消殺行動效果如何?麥海平以海口市秀英區書場村為例,2019年9月,書場村「布雷圖指數」超過20,經過蚊蟲消殺行動之後,該指數降至5以下。「蚊蟲消殺統一行動的目標是讓『布雷圖指數』小於5,成蚊密度小於2,可以說消殺效果非常明顯。」麥海平說。
防治需合力
在南方尤其是在熱帶地區,溼熱的氣候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容易孳生蚊蟲等有害生物。
「近年來,海口每年都會開展蚊蟲消殺工作。」麥海平說,「特別是從2015年海口開展『雙創』工作以來,我們引入了專業的消殺公司,由專業人員對公園等公共場所進行全面消殺,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
黃海韜所在的海南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海口開展「雙創」工作以來便承擔海口市部分地區的蚊蟲消殺工作,「我們全年12個月都會進行蚊蟲消殺,夏天每周1次,冬天每月2次,如果做完消殺後又下雨,藥水被衝刷掉,還產生很多積水,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重新補做。」
但滅蚊是個系統工程,要想最大限度降低蚊蟲傳播疾病的概率,政府和專業公司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還是要靠全民配合。」海口市龍華區衛健委副主任楊東在社區裡一邊監督消殺工作,一邊向周邊居民普及滅蚊知識。「家裡的水缸、花瓶、花盆都要及時清理積水,花盆下墊的託盤更要多注意,閒置的容器最好都倒扣過來……」每見到一位居民,楊東就要宣傳科普一遍防蚊滅蚊的注意事項,並呼籲市民以自身行動積極支持蚊蟲消殺統一行動。
3月底以來,我省統一部署開展「四愛」大行動,立足當前,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著眼長遠,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衛生,引導市民群眾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創建海南健康島,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四愛」大行動開展後,海口、三亞帶頭行動,大力開展對公共環境的蚊蟲集中消殺行動。各部門、各市縣積極響應:省直機關單位動員黨員幹部開展辦公環境 「大清掃、大消毒」集中整治活動,市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頭下基層,與機關幹部和群眾一道開展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除「四害」、清除衛生死角、整治城鄉環境衛生,海南「四愛」大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一圖讀懂防蚊滅蚊知識點
作為貫穿「四愛」大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清除蚊蟲孳生地和滅蚊工作,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群眾的支持和參與。
在濱濂南北社區,看到工作人員在給芭蕉樹放水,社區租戶蔡文華義務上前幫忙清理流到地上的積水,「最近蚊子很多,一晚上能在蚊帳裡打死10多隻蚊子,幫著一起滅蚊,就能早點還我清淨了!」
「我們家有老有小,抵抗力都不高,誰知道蚊子身上帶著什麼細菌、病毒呢?回去我也要重新打掃家裡的角角落落。」面對工作人員的消殺和科普工作,濱濂南北社區居民嚴永梅表示,「相信今年夏天肯定會好過不少!」 (本報海口5月15日訊)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