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華人在海外建立首個共和國,面積堪比20個臺灣,現在怎麼樣?

2020-12-17 趣觀歷史

引言

楊炯曾在《從軍行》一詩中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古往今來,無數英雄好漢投筆從戎,選擇徵戰沙場,建功立業。比如東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班超,他初至洛陽時做的是校書郎的工作,每天抄抄寫寫令他不勝其煩,便嘆道:「大丈夫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賞,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隨後投筆從戎,奔赴西域,成為一時美談。

今日也有一人,他雖為平民無官無職。但卻能在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現狀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芳伯傳奇的一生。

▲羅芳伯雕像

01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羅芳伯出生在廣州一個農戶家中。這裡山清水秀遠離紛擾,鄉鄰之間相處融洽。羅芳伯自幼讀書習武,性格豪爽,頗受鄉裡歡迎。他從小就立下志向,那就是憑藉才學考入仕途,報效國家。然而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34歲的羅芳伯還是屢試不中,只能在家當一個教書匠。這讓他心中煩悶不已,本以為自己能在官場縱橫,可人到中年還是這樣一番沒落光景。漸漸他開始尋找一條新出路。

當此時家鄉正掀起一股「淘金熱」,許多中國人到海外淘金。羅芳伯認為這是個機會很快便和幾個同鄉出發了。他曾在《遊金山賦》中說:「即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由此可見,羅芳伯在離開家鄉時就有了去海開疆拓土、稱王稱霸的雄心壯志。

▲羅芳伯故居

02

羅芳伯跋山涉水,經過一番艱辛,終於來到「採金」目的地——婆羅洲。剛到婆羅洲的羅芳伯還是以教書育人為生,起碼這樣能夠供應他在這裡的日常生活。與這片土地上的人熟識之後,羅芳伯就發現當地華人生活頗為艱辛,生產用具十分落後,經商貿易也沒有流通。當地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因此導致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羅芳伯看到問題所在後,先是與當地華人一起成立「同鄉會」大力開採金礦,推動商業流通發展,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之後便開始專心處理安全問題。他組織了一支華人隊伍將境內土匪一一解決,其驍勇的指揮作戰能力令當地土著十分欽佩。不止如此,羅芳伯後面還聯合當地首領奮力抗擊外來入侵者,平定了個多處海盜,讓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圖

隨著羅芳伯聲望漸長,他的部隊也擴大到二十萬人。當地首領更是主動歸附,將王位讓給他。就這樣,在公元1777年,羅芳伯以坤甸為首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轄110萬民眾,當地人尊稱他坤甸王。

03

羅芳伯成立蘭芳共和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一方面是羅芳伯想歸屬大清,在海外稱藩;另一方面,也是想將清朝作為靠山,免受荷蘭侵擾。可當時的大清號稱「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又怎會對這彈丸之地看重呢。所以並未承認羅芳伯身份,只同意開展貿易。雖然投靠沒成功,羅芳伯藉此機會,對外宣稱已經歸屬大清,此舉在當時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荷蘭礙於清朝國力也不敢輕易襲擾了。

▲蘭芳共和國人民照片

解決了外憂問題,羅芳伯開始大力發展經濟。農業上,改進農耕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建立採金公司統一由國家統一經營管理;軍事上,建立「工農兵」一體政策,定期組織軍事訓練,平時從事農耕生產,一旦開戰迅速集合;教育上,創辦學校,羅芳伯從清朝引來一批儒生來教學,推動了當地的文化教育。法制上,蘭芳推行依法治國政策,各屆領導人都嚴格按照法律條規行事。

在國家制度上,蘭芳也是開創了民主共和的先河。每一屆領導人換屆需要推薦並進行民主投票選舉,國家內部設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每逢大事須經「議會」商定。

▲羅芳伯墓碑

在這樣井然有序的治理下,荷蘭人雖然眼饞蘭芳共和國,但始終不敢侵擾。1795年羅芳伯去世,他創立的蘭芳共和國歷經110年鬥爭,最終於十九世紀後期被荷蘭侵佔。後人為紀念羅芳伯將其墓園命名為「蘭芳園」。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芳伯雖然逝去,但他心繫百姓、勵精圖治,為當地作出了巨大貢獻,影響至今。而他開創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制國家的壯舉也將千古流傳。

參考資料:

《從軍行》

《後漢書·班超列傳》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現狀如何
    其中就有一位不凡之人,憑藉智慧與實幹,在海外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實屬傳奇。該共和國存在了約一個世紀。這是一位怎樣的傳奇人物呢?一、出身貧窮心不窮這個人名叫羅芳伯。明清交替之際,在700多萬最早的移居者中,有不堪戰亂者,因自然災害斷收者、不願侍奉清朝的明朝遺民等等。這種大規模的移居浪潮被稱為「下南洋」。羅芳伯和進入東南亞的其他華人一樣,成為當地的新鮮血液、經濟開發的主力軍。只不過,剛到婆羅洲時,羅芳伯僅是一名普通的教書匠。
  • 清朝華人曾在海外建立一國,面積是臺灣20倍,如今發展如何?
    但卻能在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現狀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芳伯傳奇的一生。當此時家鄉正掀起一股「淘金熱」,許多中國人到海外淘金。羅芳伯認為這是個機會很快便和幾個同鄉出發了。他曾在《遊金山賦》中說:「即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由此可見,羅芳伯在離開家鄉時就有了去海開疆拓土、稱王稱霸的雄心壯志。
  • 華人在海外建的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後來怎樣了?
    所以羅芳伯決心將這些華人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外來侵略,畢竟作為外來族群,華人的當地的處境非常的艱難,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真正的站穩腳。羅芳伯積極的聯絡當地的華人,慢慢的建立了組織,對內消除異己,共同抵禦外來侵略,在當地是一個名望很高的組織。
  • 華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國家,面積是臺灣21倍
    亞洲第一大島,面積是臺灣島21倍,由華人建國蘭芳共和國曾經的首都坤甸,是一個被赤道穿越的城市,現在華人仍然佔到1/3,是當地第一大族,其次才是馬來族和爪哇族等加裡曼丹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裡,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大約為我國第一大島臺灣的21倍大。加裡曼丹南部是印尼,北部是馬來亞和汶萊,三地人口合計約2200萬,是個地廣人稀的大島。
  • 華人在海外建立個共和國,想歸順清朝卻被拒絕,最後慘遭亡國
    由於下南洋的華人多是廣東人,善於經商,很有商業頭腦,他們往往會受到南洋土著酋長的敬重。久而久之,東南亞地區的華人越來越多,他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一支強大的力量,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華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比如蘭芳共和國,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蘭芳共和國位於加裡曼丹島上的東萬律,其全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開國元首是一位華人,他的名字叫做羅芳伯。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面積達臺灣的20倍,建立者是一位中國人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第二回到江南時看見國內商貿易的景象,害怕西方殖民的侵入,乾隆決定關閉其他港口,僅留下廣州,即清朝閉關鎖國的開端。在那個時期,廣州成為了中國最繁榮的地方,作為唯一的貿易口,同洋商往來頗多,受西方影響頗深,其環境造就了不少特別的人才。
  • 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為什麼死活不要
    現在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個國家,你能一口答上來嗎?不用著急去百度,答案在此,一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那麼華人建立的國家一共有幾個?創建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的不是華盛頓,而是羅芳伯說到海外華人國家,不得不說到蘭芳共和國。這個國家的創始人羅芳伯堪稱奇人。羅芳伯原名羅芳柏,原本是從江西南遷至廣東梅縣的客家人。
  • 天地會殘部逃到海外,建立2個國家,領土比2個日本大,至今說漢語
    天地會是清朝的一個重要的秘密團體,它曾以反清復明為己任,遭到了清廷的鎮壓。一部分天地會殘部逃到了海外,建立了2個國家,領土比2個日本大,至今還說漢語。這兩個國家差一點就歸屬我們了,只怪乾隆皇帝瞎操作。那麼,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來龍去脈。
  • 一個秀才在海外建立亞洲首個共和制國家,想歸順清朝但乾隆拒絕
    他發現當地的華人居民很多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在很大程度上觸動了他。於是便決定帶領老鄉們致富,擺脫貧窮。便著手成立了「採金」公司,一下子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羅芳伯三個字不僅在華人圈子裡,就是當地土著中也廣為流傳。
  • 華人在南亞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拒絕所以沒有成為我們的國土
    誰是第一個亞洲共和國呢?長久以來歷史課本都告訴我們,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其實早在中華民國建立的150年前,一個偉大的中國人帶領著一批為了討生活下南洋的中國人在今天加裡曼丹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 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蘭芳共和國」是怎樣的存在?
    導語:蘭芳共和國,也叫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身上有很多靚麗的頭銜: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了解下這個神秘華人共和國的興亡史。最後,船停在了婆羅洲,也就是現在的加裡曼丹島。前往南洋淘金的客家人客家人羅芳伯創立蘭芳公司當時,在婆羅洲像羅芳伯一樣前來打拼的外來人很多,魚龍混雜,當地的地頭蛇更是極力敲詐外來人。
  • 華人在海外建立國家,為什麼都被滅掉了?
    曾經,世界上存在一些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到現在人只剩下新加坡,其他華人建立的國家都已經滅亡。在歷史上,特別是在東南亞一帶有很多華人建立的國家,其中最有名的、也許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是一個叫蘭芳共和國的華人國家,有100多年(1776年~1884年)。
  • 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華人曾在海外竟建立過7個國家!
    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勞節儉,意志堅韌的精神名揚海外。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使得中國人不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善於經營,對於如何治國治家方面更是有天然的優勢,對於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和中國比。漂洋過海的中國人們竟在海外建立了國家?接下來讓我們盤點一下海外哪些國家是中國人建立的。
  • 天地會殘部逃到海外建2個國家,領土面積大過2個日本,至今說漢語
    引言天地會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在很多電視情節都有體現,他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秘密團體,身上擔任著反清復明的擔子,但是他們最終結局不好,殘餘勢力都逃亡到了海外,據說還建立了2個國家,領土比兩個日本還要大,至今還說漢語。
  • 羅芳伯和他的海外華人「共和國」
    「共和國」的說法非常引人注目。歷史學家、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說它是「完全主權之共和國」。得到婆羅洲開採金礦的消息,大批華人不顧危險,蜂擁而至,淘金公司一個又一個建立起來。羅芳伯創立蘭芳公司之前,那裡已有將近二十個華僑公司。華人公司大小不同,但有某些共同點——— 都是獨立自治體,公司內部各級頭領的選任都包含一定的民主程序。西婆羅洲到處是原始森林、四外荒無人煙,從生活到生產,從內部治安到邊境保衛,一切依靠自己。
  • 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是由這個華人創建,了解一下!
    下南洋是中國近代以來的一次較大的人口遷徙,這種大規模的活動最早從清朝時期就開始了。清朝時期許多人受不了統治者的壓迫或者在國內混不到一口飯吃,於是就逃往海外,羅芳伯就是這樣一位。羅芳伯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習文練武,長大了更是文武雙全,而且為人仗義,喜歡結交一些朋友。
  • 揭秘華人建立的4大海外國家,最後一處至今仍有華裔渴望建國!
    一說到海外華人國家,大家都會想到新加坡。其實在歷史上,由華人所建立的國家並不只有這一個,勤勞智慧的華人同胞們在海外創立了數個政體各異的國家,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最著名的4個(不以時間先後為序)。1、近代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勢力範圍公元1776年,註定是特別的一年。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印尼客家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清朝乾隆時期,大量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加裡曼丹島開採金礦,由於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所以被乾隆皇帝成為天朝棄民。由於和當地的爭端,便出現了很多糾紛不斷的幫派。羅芳伯來到這裡,加入一個叫蘭芳會的華人社團。
  • 簡述:十九世紀前,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八個國家
    一、蘭芳共和國1770年,廣東梅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現稱西加裡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制是陳蘭伯,第二任總制是羅芳伯,最後一任總制是劉恩官。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亦有人因第二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
  • 亞洲第一大島,面積是臺灣島的21倍,華人建國為何被乾隆放棄?
    加裡曼丹島面積約74.33萬平方公裡,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約為臺灣島的21倍。加裡曼丹南部是印度尼西亞,北部是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人口合計約為2200萬,是個地廣人稀的大島。該島中部偏北是依蘭山脈,這座山脈覆蓋了半個島嶼。島上最高峰,就是依蘭山脈北部的基納巴盧山,海拔約4095米,也是馬來西亞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