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溪川憑現實題材作品《捐贈者》角逐釜山電影節 |
搜狐娛樂訊(哈麥/文)今年釜山電影節,臧溪川的現實題材作品《捐贈者》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新浪潮獎。
這部電影把鏡頭對準了大城市裡的貧民區。有一群人,他們生活在城市高架鐵路周邊的舊樓或棚屋裡,每天聽著哐啷啷的火車聲,想著如何掙錢過上更好的生活。老楊就是其中一位,曾經的退休工,如今生活在一個破樓裡,開了一個修摩託車的小鋪子,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兒子快要高考了,老婆經常罵他掙不來錢。
片中主人公老楊決定賣腎換錢 |
有一天,老楊看到了修車鋪牆上貼的求腎小廣告,決定賣腎換錢。對方是一個中年李姓老闆,非常愛他的姐姐,不想讓她死,已經為了找能配型的腎找了一年多。老楊一下子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經過醫院檢查,也正好能配上幾個點,十分難得的機率。老楊瞞著老婆和兒子賣了腎,得了三十萬。全家似乎輕鬆起來,老婆依著他規劃著未來的生活。「給你開個大的汽車修理廠。等兒子上了大學,我就待家裡,天天『伺候』你。」
可命運弄人,這個腎最後還是沒配上。因為腎移植的不良反應,李老闆的姐姐情況更糟了。李老闆又找上老楊,想要用他兒子的腎。老楊當然拒絕。李老闆又從老楊的兒子下手,要給他幾百萬,而且答應送他去美國上學。兒子覺得自己已經十八歲,可以自己做主,知道了真相的他理由和老楊一樣簡單。「你都可以背著我和我媽賣腎,我為什麼不可以?我這樣做也是為了讓你我我媽過上更好的生活。」
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李老闆希望姐姐活。老楊希望自己的兒子之後能有正常的人生。李老闆是強勢的一方,禮貌、金錢、威脅並用。老楊是弱勢的一方,只能跪求,最後都無效後,選擇了極端的方式。
老楊最終為了兒子走上極端 |
這部電影通過賣腎展示了當下中國社會荒謬又現實的一面。窮人最大的不幸福感是沒錢,每個人都想像周圍人一樣過上富裕的生活。富人最大的貪求是生,為此,他們最強有力的手段就是金錢。但不管窮人富人,人性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自私。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身邊最重要的那個人,當矛盾不可調和時,人性惡的那一面就表現了出來。
電影通過賣腎揭示當下貧富差距和人性自私 |
臧溪川(本名臧啟武)1996考取上海戲劇學院導演幹部專修班表演及戲劇導演專業。1998年又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9年開始入行工作,做過很多影視作品的助理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2005-2012年,他擔任過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的第一副導演。
他自己執導過《像風一樣行走》、《刀顏》,均不知名。《捐贈者》可以算作他的長片導演處女作,由倪大紅、奇道、張晗等人主演,手法成熟、主題深刻,在釜山前半程已展映的競賽片中算是上乘之作,獲獎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