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馬曉甜
國開證券旗下9家營業部最終被浙商證券「拍下」。
1月4日,界面新聞記者從浙商證券獲悉,公司已經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舉牌收購了國開證券掛牌轉讓的9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
據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去年12月9日,浙商證券根據自身戰略發展需要,參與了國開證券9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的摘牌工作。12月18日,北金所公開徵集意向受讓方後,浙商證券成為標的資產的最終且唯一受讓方,並在北金所的組織下與國開證券籤訂正式轉讓合同。
從地域來看,此次收購的9家營業部覆蓋了北上杭深等多地,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指出,此次收購國開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符合浙商證券進一步擴大區域覆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外延式發展的需求。
9家營業部為何「打包」賣?
2020年11月16日,國開證券在北交所發布了一則轉讓9家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的項目公告。
項目信息顯示,轉讓的9家營業部包括: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證券營業部、北京西四環北路證券營業部、保定樂凱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天津圍堤道證券營業部、上海龍華西路證券營業部、杭州城星路證券營業部、深圳福中三路證券營業部、深圳龍華證券營業部、長沙湘江中路證券營業部,涉及職工人數共145人。
2019年,9家營業部的營業收入8732.99萬元,淨利潤2031.43萬元。資產和負債總計均為170875.3萬元。根據中企華資產評估的評估報告,9家營業部的淨資產為7295.77萬元。
對於受讓方的資格條件,國開證券開出了七大條件,包括:境內國有、國有控股或國有實際控制的證券公司;在證監會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價中須近三年均保持A級別及以上評價;具有良好商業信用的機構,不接受聯合體作為意向受讓方聯合競買;最近一年末總資產不低於400億元,擁有證券營業部不低於50家;最近2年未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或刑事處罰,最近1年未被採取重大監管措施,無因與分支機構相關的活動涉嫌重大違法違規正在被立案調查的情形等。此外,意向受讓方應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須運用自有合法資金支付本次交易全部價款,不得以委託資金或債務資金支付交易價款。
作為由國家開發銀行直接控股的證券公司,國開證券近年變動頗多。
從業績表現來看,受股票質押風險導致的大額計提影響,公司在2019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6.44億元,同比減少2.55億元,降幅為13.44%;淨虧損4.66億元,同比減少10.66億元,降幅177.70%。
在行情回暖的帶動下,2020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出現反彈,實現營業收入8.73億元,同比增長44.06%;實現淨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118.98%。但經紀業務淨收入為3458萬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3389萬元,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淨收入78萬元,在行業排名靠後。
股票質押陰影也依舊沒有退散,就在12月2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發布公告稱,國開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業務時,未對單一融資客戶做出審慎判斷,未嚴格落實業務風險管控要求,存在業務決策流於形式、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等問題。對國開證券採取責令改正,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的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國開證券在去年還迎來了新任的掌舵人,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孫孝坤在當年9月接任國開證券董事長兼總裁。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7月起孫孝坤曾在國開證券擔任黨委副書記、監事長、紀委書記一職,2019年9月卸任。
此番出讓9家營業部後,國開證券擁有的營業部將只剩下北京珠市口東大街營業部1家。對此國開證券稱,轉讓完成後,國開證券仍保留了經紀業務牌照,未來將立足於新的戰略定位,重點為機構客戶提供經紀業務服務。
國開證券表示,公司戰略定位體現了開行黨委深化子公司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要求,未來仍將繼續圍繞新定位布局各項業務,聚焦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開發性金融、聚焦協同集團,專注於服務機構客戶,並穩妥完成戰略轉型。
中小券商突圍術
相較之下,將9家營業部「納入囊中」,對於浙商證券來說卻是「恰逢其時」。
浙商證券2020年上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公司擁有 9 家子公司、22 家分公司、100 家證券營業部擁有員工 2753 人。從地域分布來看,公司有將近七成的營業部位於浙江省大本營內。
從業務收入來看,公司2020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88 億元,其中經紀收入約6.6億元,佔比約14.7%,新增開戶數量 5.54 萬戶,同比下降 11.2%;股票基金市佔率10.551‰,同比下降1.5%;日均股基交易量172.5 億元,同比提升27.9%,略低於行業平均增幅;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5.1 億元,同比提升 11.0%,排名行業第23位。
在吳承根看來,整合做優是證券行業發展趨勢。隨著證券業牌照放開,在外資進入和信息技術雙重推動下,證券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近兩年的行業現狀來看,業務向頭部券商聚集的趨勢越發突出,國內前10券商的收入和利潤佔比已超過了60%。中小券商如果找不到核心競爭力業務,未來在市場上生存都會面臨較大的考驗。」
吳承根強調,行業併購是規模擴張的現實路徑。浙商證券作為中型券商的領先者,要實現向第一梯隊的跨越,除利用既有的上市資源做大資本規模外,通過行業併購和資源整合,是比較現實的路徑之一。
「本次收購國開證券的營業部,與浙商證券營業部布局計劃匹配度較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均為浙商證券重點布局區域,符合浙商證券整合做大提升上述區域市場佔有率、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拓展綜合投融資能力等目標,能夠迅速向部分經濟發達區域擴張和滲透,使網點布局更豐富更合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強。」他表示。
除了買下營業部外,浙商證券的定增計劃也有了新的進展。上月1日,公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核准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億股新股。
此前,浙商證券曾於5月披露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募集資金用途包括:擬投入不超過45億元用於投資與交易業務方面,擬投入不超過40億元用於資本中介業務,擬投入不超過10億元償還債務,擬投入不超過5億元用於經紀業務、研究業務及信息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