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馴化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人說這是個巨大的騙局

2020-12-23 植物的視野

人類從一開始也像其他動物一樣靠採摘野果或狩獵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大約進行了200多萬年。本以為人類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但是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突然改變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人類開始關心起一種野草並種植它,不再遷移,在一個地方長期的住了下來。這場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的革命,如今被我們稱為農業革命。有人認為農業革命加速了人類演化的進程,還讓人類開始跟動物不一樣,避免了艱苦和危險的採集生活,開始了安定的生活。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巨大的騙局,人類的身體構造並不適合耕種,許多關節毛病增多,生活更加的忙碌起來,沒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那麼人類到底是馴化了哪種野草呢,使人類的變化這麼大。你們猜得到嗎,就是我們現在還在吃的小麥。

我們先來說說那些人為什麼會說農業革命是個騙局,《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說到以下幾點:

人類馴化了小麥,開始了種植生涯,雖然給人類帶了食物總量的增加,但是也帶來了人口的爆發,人類並沒有吃得更好、過得更好,反而使人類更加辛苦的勞作起來,以前只需工作幾個小時就能滿足日常生活,現在大大增加了工作時間。

人類的身體演化並不適合耕種,從研究古代骨骼發現,人類自從開始農業時代後就出現了大量的骨科疾病。

人類本來是雜食動物,營養比較均衡,在農業革命之後,人類吃的食物變成了穀物為主,營養方面大大不如以前。

相比狩獵採集時代,農耕時代並沒有給農民帶來生活上更多的保障,如果遇到天災人禍,農民比採集狩獵者更難於生存下去。

再就人類暴力來說,農耕者並沒有比採集者更溫和,他們有可能因為自己的領地發生衝突。

所以書中說並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為什麼說小麥馴化了人類呢,如果我們從小麥的視角去看待這段歷史,就會發現小麥從一個偏居一隅的野草,藉助人類的力量已經散播到了全世界。人類還得悉心的照顧它,為它防治害蟲,清理農田。從物種的演化角度上來說,小麥是進化史上非常成功的物種。

雖然從農業革命開始後,農耕生活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麻煩。就個體來說,是不利的,但就人類群體來說,我認為是好的,它使人類繁衍的更快,不斷的強大起來,才有了如今能上天入海的我們。但任何事物都應該從兩個方面去思考,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去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最後不得不說小麥確實是人生贏家。

相關焦點

  • 它被馴化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人說這是個巨大的騙局
    人類從一開始也像其他動物一樣靠採摘野果或狩獵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大約進行了200多萬年。本以為人類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但是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突然改變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人類開始關心起一種野草並種植它,不再遷移,在一個地方長期的住了下來。
  • 解讀《人類簡史》4、農業革命——使人類悲劇開始的巨大騙局
    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縱著幾種動植物的生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類忙著播種、澆水、除草、牧羊,一心以為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穀物和肉類。這是一場關於人類生活方式變革的革命,我們稱之為農業革命。如今的學者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人類智力不斷發展所推動的一個進步的故事。他們說隨著人類的演化,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我們開始解開大自然的秘密,能夠種植小麥、馴化綿羊。
  • 植物是如何馴化人類的?《人類簡史》第二講
    作者很擔心,如果再這麼一直擴張下去,很可能地球上最後唯一的倖存者,就是人類自己。人類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都是靠採集和狩獵為生的,並不會特別的幹預動植物的生長。但這一切在1萬年前突然改變,人類竟然開始農耕養殖了,智人開始操縱別的物種的生命。這就是農業革命的到來。
  • 《人類簡史》作者說:農業革命是人類悲劇開始的巨大陷阱
    人類在開始長達200多萬年的時間裡都是以狩獵的方式生存繁衍,即使部落也人數少並經常遷移,但是在大約一萬年前,這一切都變了,人類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來圈養家畜和種植農作物,人類開始長期的定居在一個地方,這一場人類生活方式變革的革命,今天的我們稱之為農業革命。
  • 既然動物可以被馴化,為何人類不去馴化食肉動物?比如說鬣狗
    要知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那麼你知道嗎?狗是通過狼馴化而來的!人類從古時候就有馴化動物的習慣,但是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馴化的比較少,要知道人類馴化食肉動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狼了,那麼鬣狗這種戰鬥力強大的動物為什麼沒有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這裡面有許多因素造成,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虎鯨真的能被馴化?它的智商有多高?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人類馴化虎鯨在我看來,雖然虎鯨出現在許多海洋館中,與人親密的互動,但這並不代表虎鯨是被馴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馴化」這個詞,馴化簡單的說就是人為的改變野生動物或者植物的遺傳性狀而達到的一種效果,對於動植物來說,改變後的性狀必須是野生個體不具備的,也就是後天形成的。
  •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馴化狗的?
    據統計,每七個人就有一條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們小到可以陪主人嬉戲玩耍,大到可以看家護院,陪主人外出打獵。但是你想不到,你家中可鹽可甜的小可愛,它的祖先灰狼曾經是人類的勁敵。那狗被馴化的歷程是到底怎麼樣的呢?
  • 小麥說:我「馴化」了人類
    《人類簡史》說,是小麥,因為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類。小麥的成功,還要從人類的一次大變革說起,大概九千年以前,那時的人類過的仍然是狩獵採集的原始生活,聽上去很艱難,但其實那時人們的小日子過得挺不錯的,既充實又自由,只要自己動手,便能豐衣足食。
  • 偉大的考古發現:曾經在人類世界引起巨大反應的5個考古發現
    考古是非常偉大的一項工作,它幫助我們認識了人類過去的發展,雖然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新的發現而推翻舊的研究。在今天,小編就要和你分享,偉大的考古發現:曾經在人類世界引起巨大反應的5個考古發現。直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讓科學家們對遺骸進行了重新的檢查,並最終確定頭骨被發現的時候只有600年的歷史,而它的牙齒和顎骨則屬於猩猩或黑猩猩。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考古學界的偉大發現實際上是一個精心製作的科學騙局,這樣的騙局是相當可惡的,因為它會大大延遲和誤導研究人員的研究。
  • 「一周新書推薦」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香味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悄無聲息、如影隨形的伴侶。幾十年前,香水是人們可望卻不可即的奢侈品,代表著激情和危險,現在它卻變得稀鬆平常,我們能從碰到的任何人身上嗅到香水的味道,不論是風華正茂的少年還是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向上追溯這一變化,對於香水的發展來說,20世紀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人類幻想與猛獸做朋友,本質上不過是想馴化一隻萌寵!
    有一部講人類和猛獸做朋友的電影又要上映了,那就是法國電影《白獅奇緣》。對,7月31日上映,已經開啟預售。話說這部已經於2018-12-26在法國上映的《白獅奇緣》,講了個什麼故事呢?大概是說一個叫米婭的少女,跟著父親約翰來到南非。
  • 人類馴化的生物不止狗狗,還有蟲子,和人類相處了5000年!
    ,這是人類和狗狗的淵源。這種昆蟲已經被人類養了5000年的時間,它的名字叫蠶寶寶,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歷史壯舉,也是人類在歷史上唯一馴化昆蟲,其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蠶寶寶和螞蟻,發現它們早已形成被人類馴化的關係。
  • 人類能馴化動物,為何從沒對飛行動物動過念頭?原因令人咂舌!
    在多方面,人類幾乎戰勝了動物,不過動物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天上飛的鳥兒擁有一雙獨特的翅膀,在空中自由翱翔,靈敏的反應能力是人類沒有的。人類成為地球主導者後,做出了一項行為,那就是馴化動物,這一決定非常正確,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雞、羊等動物被馴化的非常溫順,既成為人類的食物,也幫助了人類許多,牛幫助人類耕作,馬用來當作坐騎,狗能幫著看家護院。
  • 大自然中被人類馴化的9種植物,人類或許改變了自然界的生存規則
    人類文明出現以來就開始嘗試圈養馴化動物和改良可食用植物,在數千年的時間裡讓許多物種徹底改變了曾經的樣貌,下面來看看那些我們很熟悉的動植物曾經是什麼樣的!現代西瓜西瓜經過人類雜交改良後,內部的種子越來越小而且果肉的口感也在不斷進化,可以說目前的西瓜已基本失去了自然生長的能力。
  • 這場「驚天騙局」的始作俑者,真正的零號嫌疑人,竟然就是……|鐳寶
    比起採集者,農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這是個巨大的誤會。 看看一場瘟疫,一場蝗災,損失了多少。一直到最近為止,農業社會絕大多數飲食還是依靠很少的幾種農作物,例如小麥、馬鈴薯或稻米。 所以,遇到蝗蟲災害或是爆發真菌感染,無論是農作物還是種植者,死亡數字瞬間就有可能達到百萬。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在過去,人類在打獵時,會將成年狼宰殺吃掉,然後將小狼暫時養在身邊,等到長大後再宰殺。由於狼比較機警,能夠在夜裡為人類放哨,因此一些性格較為溫順、能夠和人類和平共處的小狼被人們一直飼養長大,並繁殖後代,因此狼逐漸實現了和人們共同生存,並演化成狗。第二個假說是因為狼是自願被人類馴化的。
  • 我的世界:假如恐龍跟人類生活在一個年代,恐龍都被人類馴化了
    恐龍生活的時代距離我們足足有好幾十億年,但是恐龍卻從來都沒有真正的離開我們的視線範圍之內,這就是因為現在不斷的有人在翻拍恐龍的電影,還有人在遊戲中製作恐龍的形象。我們MC世界作為最萬能的遊戲,當然也會有恐龍的出現,那麼請玩家們想像一下,如果恐龍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話,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景象。
  •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馴養家畜的,狗是第一個被馴化的嗎
    美國科學家利用考古方法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狗可能早在14000年前就被人類馴化。堪薩斯大學考古學家達西·默裡認為,只有當人類開始埋葬他們的「密友」時,才是狗馴化的真正跡象。莫裡在研究了大量考古文獻後發現,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發現了50多處早期人類「狗葬」遺址。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已知最早的「狗葬」發生在14000年前的今天的德國。
  • 被人類馴化的不只有寵物,還有昆蟲,已經被中國人養了5000年!
    歷史上唯一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已經養了5000年,改變很多人命運!人群滿滿的壯大,周圍被馴化的生物越來越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作寵物來養的動物越來越多,與不同的生物之間建立了不同的感情,人類給這些寵物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和更豐富的食物,寵物們成為了部分人的心理寄託,其實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動物被馴化已經屢見不鮮了,你聽說過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嗎?
  • 劉莉、陳星燦:人類為何馴化動植物
    目前,在這些遺址中沒有證據表明在人類飲食中缺少肉食,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豬主要依賴穀物的副產品生存。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早期動物馴化的過程。第二種理論採取社會政治方法提供了對馴化起源的動機解釋,這源於本德爾(B. Bender)的論點:相鄰社會群體間為獲得地方控制權, 會通過舉辦社群宴飲的方式進行競爭,這是食物生產背後的驅動力(Bender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