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王維《酬張少府》,山林隱居之樂的暢想,令人萬千神往

2020-12-06 聆思贅言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唐代:王維《酬張少府》

蘇軾云:"詩須有為而作。"大概是說寫一首詩,首先要有特定的目的,也要有特定的對象。如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則有教化民之功用,所以被孔子選作六經之一。《楚辭》之作,則是為了感悟帝王,申自己之志,抒發心中之悲。後世詩詞,無不濫觴於此,沿襲其思想及用意。

王維這首《酬張少府》詩,是為了酬答張少府所作的一首詩。大概是張少府寫了一首抒發內心苦悶,及透露出想要請求指引的詩給王維。王維看了他的詩,作此詩回復他。詩中申明自己歸隱的志向,及處世的態度。詩的對象則是詩人自己和張少府。

詩的前兩句,則表明自己晚年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放下了俗世的念想。三四句,有人說是蘊涵著抱怨、不平的憤懣之氣,其實沒有。王維是一心歸隱,並不是對現實失望後的心灰意冷,而是自己做的正確選擇。"自顧無長策",只是一種託辭,因為詩的對象是張少府,那樣說,更易使他理解。"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這一句何等的瀟灑飄逸。營造一個清幽絕塵的世界,人在其中,仙也神也。令人遐想,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王維在這首詩中把隱居的生活描繪得那般美好,焉能忍心,又有誰能奪取他的志向?王維自樂在其中,優遊卒歲可也。詩的最後兩句則是對張少府疑惑的回答,也是自己處世態度的總結。用屈原《漁父》一章的典故。漁父和屈原對話之後,划船離開,並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王維的大概意思就是窮通難定,然通則用世,窮則隱世,順其然而然,適己意已足,大可不必介懷。真可謂脫俗至理之言。其人已看淡得失,誠樂觀通達者也。

相關焦點

  • 王維《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他篤信佛教,所作多含禪理,人稱「詩佛」,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在盛唐詩壇成三足鼎立之勢。【背景】這是一首贈友詩。題目冠以「酬」字,表明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和以此詩。這是王維晚年隱居陝西藍田輞川別墅時寫的。當時已經是李林甫掌權時期,官場黑暗,王維又不願同流合汙,只得過上半官半隱的生活。
  • 唐詩三百首 |《酬張少府》王維
    張少府:當指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遭李林甫排擠罷相。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從「君問窮通理」句看,張少府亦是詩人同道之人。 ⑵晚年:年老之時。唐包佶《發襄陽後卻寄公安人》詩:「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風塵。」唯:亦寫作「惟」,只。好(hào):愛好。 ⑶自顧:自念;自視。
  • 晚年的王維隱居在終南山,特意給張九齡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哲理
    後世的文人一直把陶淵明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當成為一種追求,以至於很多的詩人,他們到了晚年之後都會選擇隱居,例如唐朝詩人王維到了晚年就效仿陶淵明,一個人獨自在終南山隱居。而正是由於王維選擇了隱居,才使得他最終能夠寫下那些經典的名篇佳作。
  • 王維的一首禪詩,蘊含人生大智慧,需精讀細讀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大詩人。王維精通詩、書、畫、音樂等,還通禪理,寫下很多具有禪意的詩,被後人譽為「詩佛」。王維的禪詩大多描寫自然界的清幽、靜謐、肅穆,創造了空靈渾融的藝術境界。《酬張少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表現了作者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
  • 王維極為特別的一首唐詩,全詩寫情多於寫景,內心鬱結可見一斑
    提到王維,我們大家都會知道他是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詩人,而且長期隱居山林。但是對於王維來說,我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隱者。因為他在40歲之前還都是在朝廷當中認知,而在40歲之後隱居山林,也不過是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隱居,而且並不缺乏和外界的聯繫。
  • 唐詩三百首:寫完這首詩以後,40歲的王維決定歸隱山林,終成詩佛
    我們都知道,王維最早也是渴望能夠報效國家的,也曾經豪情滿懷。但是經歷了仕途的挫折和對朝廷的失望,王維決意歸隱山林。而他在詩歌當中所描寫的主題內容,也就開始轉向了山林。他在山林當中修佛,這一行為也影響了他的詩作風格。
  • 王維回復友人的詩,最後一句答非所問,卻被評為「第一等詩」!
    「秀才人情紙半張」,古人愛以詩相酬,酬答詩有著重要的交際作用。一酬一答通過詩歌表現出來,唯美的意境、雅致的情懷,讓人傾倒。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王維的《酬張少府》,是酬答詩中的經典之作,明代李沂《唐詩援》評:「意思閒暢,筆端高妙,此是右丞第一等詩。」
  • 王維晚年一首詩,當中10字清麗自然,美得不可方物
    以前,一讀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類的句子便想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想到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們二人作為古代隱士與詩人的結合體,詩中所描繪的精神境界令無數人所憧憬嚮往。
  • 王維水平很高的一首五言律詩,開篇就是名句,讀完令人羨慕不已
    下面這首詩就是王維半官半隱生活和對仕途失去心情的寫照:酬張少府唐·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詩題中的「張少府」就是盛唐名相張九齡,張九齡是王維仕途上的伯樂。後來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擠,王維也在朝局變動中逐漸消極避世。這首《酬張少府》便是王維回贈給張九齡的詩作。詩中首聯便是千古名句: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通俗直白地道出自己的生活態度,只願清靜念佛,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了。
  •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所作,其中蘊含了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的至理
    但詩詞君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一首古詩,而是王維的另一首晚年之作,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做《酬張少府》。詩詞君認為王維在這一首古詩中,透露出的人生境界,已經達到了巔峰——大道至簡,返璞歸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王維在這首詩中都寫了什麼。
  • 王維酬答友人,這首詩大徹大悟,抱樸守真,追求恬淡的禪境
    而唐代的詩佛王維卻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唐代: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王維是盛唐著名才子,詩書畫、音樂,樣樣精通,不僅在朝廷受人尊重,而且在文壇也享有盛譽。他本想施展平生才華,實現人生遠大的抱負,可是世事變幻,如白雲蒼狗。忽然有一天他聞到了一種陌生的味道,他的人生導師張九齡被皇帝罷相,他也被人冷落。此時他真的感到很累,這種感覺比他在安史之亂時還要有過之無不及。
  • 一首詩寫盡了山林的幽深靜寂,王維《鹿柴》全詩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王維唐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的詩意境悠遠,意味深長,蘇軾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賞析一】這是一首山水詩,描繪的是傍晚時分山林幽深靜寂的景色。詩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字突顯了山的清靜,「但聞人語響」,通過聽覺感官的感受,襯託出山林的幽深,在視覺上是「不見人」,在聽覺上是「聞人語」,將人的感受與情境結合,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
  • 王維在松風山月中的平和: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解帶和束帶的含義  《酬張少府》是王維晚年的名作。我們先看題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復,大約張少府先寫了一首詩給王維,王維才用這首詩來回復他。張少府到底是誰,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唐代官制,縣長稱為縣令,縣令手下有文職和武職兩位副官,文職副官稱為縣丞, 武職副官稱為縣尉。這都是官方的稱謂,冷冰冰的,文人之間書信往還,通常要用雅稱,縣令、縣丞、縣尉的雅稱分別是明府、贊府、少府。張少府,顧名思義,就是一位姓張的縣尉,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兼稅務局局長。
  • 來自詩佛王維的四首五言詩,每一首皆是經典,寫出人生的至高境界
    從此以後王維便對官場產生厭倦心理,只是因戀俸祿而長期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他的很多山水田園詩也是在這一時期所寫。說到王維的詩,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首耳熟能詳的《山居秋暝》,可謂句句是絕唱,字字滌人心。而今天這裡詩巷要跟大家分享王維其他四首極其有名的五言詩,每一首都很經典,寫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 若能悟透王維這句詩的意思,人生定然會變得達觀精彩
    詩人王維王維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一則是因為其山水田園詩確實寫得很棒;二則是因為其詩中蘊含的禪理,讓很多人學習到了達觀的生活態度。而王維的「詩佛」尊名就來源於此。王維的山水詩很是精彩王維晚年有一首詩,如果我們能夠悟透,相信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幫助。且看: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 王維 酬張少府
    王維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人浦深。
  • 王維的一首五言詩,既有生活的愜意,又有幾許落寞
    品讀王維的詩,就像是在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卷,有山草花香、明月清泉、落日餘暉,還有那靜謐的煙火村落,所有的這一切都充滿了畫意詩情,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願離去。這就是文學的獨特魅力,徜徉其中,陶冶情操感悟獨特的人間美好。
  • 隱居山林的唯美,在王維的兩首詩詞中顯露無疑
    唐朝詩人王維因為看透了仕途的生活,選擇了隱居。王維的詩詞中,大多以田園風光為主,也大多都是以自己隱居之後的狀態為題材所寫出來的詞。其中有一首叫做《鹿柴》是王維後期在山水詩詞中的代表作,也是個五言絕句,這一首詩就是在山中那一副唯美而寂靜的景色,描寫得非常引人入勝。《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孟浩然寫給王維的一首詩,語句極其平淡,意思卻耐人尋味!
    《留別王維》是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趕考不第後,準備再回襄陽隱居,臨走時留給王維的一首詩。雖全詩並無華麗的詞藻,對偶也不工整,語句極其平淡,但所表達的意思卻耐人尋味,其真摯的感情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詩的大概意思是:我這樣落寞究竟是在等待什麼?每天出去求取仕途卻一無所獲。本打算就此歸隱山林,但這樣和故友離別又深感惋惜。如今當權者又有誰能提攜我呢?可惜這世上的知音實在寥寥無幾。或許對我來說就只能守著寂寞吧,我還是回到故地繼續隱居吧。第一聯孟浩然記述的是自己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