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4日訊 熱播中的《舌尖上的中國2》,揚州美食再度受到全國觀眾的熱捧。眾多遊客紛紛來揚,探尋「舌尖上的揚州」,揚城的美食街成了他們大飽口福的首選地。記者近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未來我市還將打造8條美食街,揚州市民和外來遊客,品嘗「揚州味道」將有更多的去處。
【最新規劃】
打造8條特色美食街 市民吃飯有更多選擇
作為淮揚菜的發源地,揚州的美食全國聞名。近些年來,一條條美食街的湧現,給市民們帶來了不少「味蕾上的福利」。今後,揚州人和外地遊客可以就餐的地方還將增加。記者近日從我市相關部門獲悉,已經出爐的《揚州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顯示,未來7年內,我市將打造8條特色美食街,其中包括淮海路、四望亭路、望月路、興城西路、念四橋路、江都解放路、運河路、通江東路。「淮海路、四望亭路、望月路、興城西路因為市場的需求,目前已經成為市民心中的『美食街』,未來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改造,讓它們更具特色。」我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規劃的具體內容還不得而知,但在採訪中,長期關注我市商貿業發展的學者楊賡來預測:「未來,這些將被打造的「美食街」將會真正擔負起揚州城市商業餐飲功能的重擔。將打造美食街寫入規劃,可以看出政府對餐飲業的重視。未來,形成於市場調節需求的揚州美食街有了政府的調控後,規模必將壯大,美食街上的各種餐飲業態還將更加豐富」。
【記者調查】
「半路出家」的美食街先天不足
日前正在熱播的《舌尖2》中,獅子頭、大煮乾絲、脫骨魚、三套鴨等揚州名菜的入鏡,吸引著一大批「吃貨」們來揚州尋味,而作為美食的集聚區,揚城現有的幾條美食街便成了遊客們來揚後的首選地,可記者昨日調查發現,揚州各大美食街難覓正宗「揚州味」。
「揚州幾乎沒有一條特色美食街是為美食而特別打造設計的,都是在特定的市場需求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市烹飪協會秘書長邱楊毅表示,「由於揚州的『美食街』從來都是『半路出家』,當初在演變時,就沒為大型規模餐飲企業留下發展餘地,而經營正宗淮揚菜的餐企,例如富春、揚州獅子樓等,店面規格都很大,因此小門面、小店鋪扎堆的美食街,一些上規模的淮揚菜館根本無法容身。
【專家建言】
開闢特色淮揚菜美食街
未來7年內,我市將打造8條特色美食街。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給淮揚菜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邱楊毅建議,「揚州很有必要打造一條專屬於淮揚菜的美食街」。
邱楊毅表示,「淮揚菜作為揚州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它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來揚。而縱觀揚州餐飲界,一些知名的淮揚菜館分布都比較散亂,遊客來揚後,為了品嘗富春的包子,獅子樓的獅子頭,就不得不奔波於揚州東西兩地。由此,如果將這些知名的淮揚菜館集聚在一條街上,不僅能省去遊客的麻煩,商業的集聚效應也將更加明顯。」
打造「接地氣」的特色小吃聚集區
「揚州的飲食文化不單只有淮揚菜,特色小吃也是一大亮點。」邱楊毅表示,揚州的特色小吃非常多,例如四喜湯圓、炸臭豆腐、潘師傅炸雞腿等,而這些小吃店也比較分散。
「特色小吃是最『接地氣』的食品,最能體現一個城市最民間的文化。」邱楊毅坦言:「去過臺灣的市民都知道,臺灣的六合夜市、士林夜市已經成了遊客必去的地方,正是衝著臺灣的特色小吃而去的。有條件的話,政府也應該在揚州打造一片特色小吃聚集區,例如在花局裡、東關街附近,將揚州的特色小吃全部收羅到這邊,並且適當的延長營業時間。」
揚州美食街「身世」
22年前,第一條美食街出現在四望亭路上
22年前,四望亭路拓寬改造後,揚州第一次有了「美食街」的概念,到興城東路被譽為「小美食街」,再到如今的望月路,揚州美食街見證了揚州餐飲業22年的發展史。
呱呱墜地
四望亭路,揚州第一條美食街
1992年,廣陵區政府提出抓住城市道路改造的機遇,興建特色商業街,決定將西門街四望亭至淮海路段建成「美食街」。「現在的四望亭路就是當年的西門街,原先只有3米寬左右,後來拓寬改造後,街兩邊建起了商鋪。」市烹飪協會秘書長邱楊毅回憶說:「商鋪建成之初根本沒有商戶入駐,當年的廣陵區三產辦為了聚集人氣,就要求一些周邊的小吃攤擺到四望亭路的南邊來。後來,小吃攤的生意火爆,讓精明的商家們看到了商機,紛紛到此『搶灘』開飯店。當時,福滿樓、怡園、金聚德、大鬍子湯館、老媽米線、彎彎雞、竹家莊等幾十家餐企先後進入了四望亭路,而在市民心中,『四望亭路美食街』的概念也在逐漸加深。」
後起之秀
「小美食街」興城西路異軍突起
四望亭美食街的發展遇到發展瓶頸——街道排汙系統差,油汙、噪聲,讓附近居民頗有意見。2002年前後,市政府出臺規定:四望亭路上凡是關掉的飯店不準再開,一些商家只好另覓新處。興城西路美食街由此形成。
「2002年前後,滋奇火鍋、老土灶、日日紅等火鍋、乾鍋店紛紛『扎堆』興城西路。為了與四望亭路作區分,揚州人習慣上把它稱為『小美食街』。」邱楊毅告訴記者,只有1000米長的興城西路,有大大小小十多家餐飲店。值得玩味的是,各式以湘菜、川菜為特色的餐飲店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大眾化淮揚菜酒店只有30%左右。
百花齊放
望月路,「無心插柳」形成的美食街
望月路美食街的形成在機緣巧合之下。 「2004年前後,西區規劃在來鶴臺廣場打造一條美食街,但來鶴臺租金偏高。當時望月路剛開發出來,西邊全是農田,商鋪售價只有800多元一個平方,眾多餐飲企業便紛紛把目光從來鶴臺廣場移到瞭望月路,望月路美食街由此形成。」邱楊毅表示,望月路美食街形成後,揚州美食街的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揚州美食街現狀
四望亭路變身「電子一條街」,望月路生意火爆
四望亭路、興城西路、望月路,一條條讓揚州人的味蕾牢記的美食街,它們的經營現狀如何?本報記者昨日也進行了一番探訪。
四望亭路變身「電子一條街」
望月路車位難求
記者昨日走訪四望亭路發現,揚州的第一條美食街除了有怡園、老媽米線、老土灶等「堅守」的餐飲企業外,很多原先的飯店已被其他業態所代替。記者大致統計了一下,四望亭路東邊,目前僅通訊經營戶就達三十多家。曾經的揚州第一條美食街,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電子一條街」。
昨天中午12點左右,記者在四望亭路美食街看到,除了靠近揚大師院附近的「同心圓」等幾家飯店生意火爆外,其他餐廳生意都很冷清。而12點半左右,記者又分別趕往望月路、興城西路美食街看到,這兩條街邊已經停滿了轎車,想找個車位都很難,各家餐廳裡基本都有客入座。
房租高、利潤低,加劇餐企退出美食街
「10多年前,望月路商鋪售價只有800多元一個平方,而當美食街的名頭打響後,現在租金都翻了幾十倍。」家住美琪小區的孫先生感慨。採訪中,記者獲悉,如今在「寸土如金」的美食街,房租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迫使著眾多餐企的退出。
「餐飲業相對其他業態而言,較為簡易,找幾個廚師就可以幹起來。」邱楊毅表示:「在一個商業街區形成初期,餐飲是拉動人氣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而等人氣聚集起來後,這個街區的價值也被提高起來了。餐飲業的利潤較低,扣除各項成本,有時一道菜只能賺取數十元;相對而言,家紡、通訊等行業的利潤較高,比起高額的房租負擔,它們更在乎的是人氣。」
美食街要解決「停車」問題
毋庸置疑,美食街的建立,給廣大市民們帶來了吃飯的地方,然而隨著一座座城市綜合體在揚州的矗立,室內餐飲的快速發展給市民們又增添了吃飯的新去處。面對著客源被分流,揚州美食街各餐企的發展正面臨著考驗。
「室內餐飲最大的優勢就是停車的便利。」長期關注我市商貿業發展的學者楊賡來表示:「政府的規劃中已經列出了8條待打造的特色美食街,未來,首先要解決停車問題。餐飲業的集聚效應非常強,一個家庭出來吃飯,至少得3個人,一般都會選擇開車出來。如果你這條美食街不方便停車,他們自然會選擇到其他地方」。
「美食街的餐企要多打特色牌。」邱楊毅也表示,「目前揚州的美食街、城市綜合體內的餐企模式幾乎都類似。由此,美食街在『硬體』不足的情況下,更要在『軟體』上下功夫。未來,揚州的美食街在招商時,要儘量去尋找一些揚州從沒出現過的品牌,以此來增加吸引力。飯店也要花心思研究特色菜,要做別人沒有的東西,這樣,美食街才能應付競爭。」
記者 金鑫 楊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