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本月15日報導,納卡雖然已經實現了停火,但是小規模衝突仍在沒有完全停止。亞美尼亞官方消息顯示,亞塞拜然武裝部隊又對卡拉巴赫的兩個定居點發動了進攻,亞美尼亞士兵力戰不敵,被迫放棄。
事發之後,亞美尼亞把矛頭對準了俄羅斯,首腦帕希尼揚的秘書馬涅·格沃科良表示,俄羅斯維和部隊應該頂上去,阻止亞塞拜然發起的新一輪侵略。隨後,亞美尼亞人便包圍了俄軍基地,向俄方討說法,有人要求俄羅斯解釋清楚為何無動於衷,有人要求俄羅斯為亞美尼亞戰敗負責,還有人大罵普京是叛徒,因為俄羅斯一直見死不救,縱容亞塞拜然進攻。
這事俄羅斯也挺冤枉的,亞塞拜然進攻的這兩個定居點,按照停火協議,在亞美尼亞戰敗之後,已經交給了亞塞拜然。也就是說,亞塞拜然進入這兩個定居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去自己家的地盤。本來是回自己家的,卻遇到了亞美尼亞人不願意撤離,那就怪不得亞塞拜然動用武力進行驅離了。
亞美尼亞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協議都籤了,說好的把地給人家,現在不願意走,情理能說得通,但是在法理上是說不過去的。因此,俄羅斯維和部隊沒有配合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交火併沒有什麼問題,本來是亞美尼亞做得不對,跟俄羅斯沒有關係,俄羅斯即便是幫忙,也是站在亞塞拜然一方,俄羅斯按協議辦事,而不是替盟友出頭。
亞美尼亞說是俄羅斯的盟友,但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盟友關係名存實亡,自美國把帕希尼揚扶上臺之後,俄亞關係急轉直下,帕希尼揚唯美國馬首是瞻,高舉反俄大旗,一度想要將俄軍趕走。
然而,到了關鍵時刻,美國卻沒有幫助亞美尼亞。帕希尼揚不得已之下聯繫了普京。表面上看,俄羅斯在此次納卡衝突當中沒怎麼幫到亞美尼亞,但實際上,還是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不是俄羅斯強行叫停戰爭,納卡首府都保不住。
現在戰事基本平息了,帕希尼揚成了亞美尼亞的罪人,但是由於他掌握了議會的多數票以及軍隊中的大部分軍官,位置非常穩,儘管民眾一直在鬧,他就是不辭職,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但是總這麼鬧下去也不是個事,因此帕希尼揚就想到了非常惡毒的一招,把禍水引向俄羅斯,時不時就會抱怨俄羅斯作為盟友卻見死不救。這一次發生了交火,俄軍仍然作壁上觀,又讓帕希尼揚好好發揮了一次,成功讓亞美尼亞人把矛頭對準了俄羅斯。
當時籤訂協議的時候,俄羅斯擔心帕希尼揚會被失去理智的亞美尼亞人給"撕碎",好心為他提供了庇護,一直是俄軍在保護著,結果現在剛緩過來氣就開始帶俄羅斯的節奏,還是真是能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