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穿越」古蜀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8月24日,參加交流活動的香港青年在成都杜甫草堂合影。當日,參加「四海一家·川港同行」交流活動的部分香港青年在成都開展形式多樣的參觀交流活動。新華社記者 劉坤/攝

  歷史總是神秘而長久。掩映在綠樹下的三蘇祠是一座遠古的中式庭院,蘇宅古井,綠苔叢生,黃荊樹盤曲出枝,枯木逢春。

  8月23日~25日,近700名香港各界青年分四路入川,分別在成都、綿陽、德陽、廣安和眉山感受蜀地文化和祖國歷史。「認識一個地方應該用腳去丈量,而不是在網上download(下載)。」香港青年陳裕淦談起這幾日的感受。

  23日一早,三蘇祠裡種植的古樹還沾有露水,就迎來它年輕的客人。許多香港青年記得,「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正是出自蘇軾之手,內地誌願者說,現在是「共話一家親」。

  另一路的青年此時正走進綿竹年畫村。幾個水盆和一排顏料擺在他們面前,一張張已有輪廓的年畫變幻出不同的色彩組合。香港學生吳曉帆畫的是掃地童子,「我用了一些陰影來營造層次感,還用了眼妝幫他弄成哪吒的樣子,讓他有一點喜感……可以學到一些中國畫的文化。」他舉著新創作的畫說。

  綿竹年畫源於北宋,色彩鮮豔明快,線條古拙流暢。在「5·12」大地震中,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遭到了沉重打擊,年畫村被毀殆盡,災後人們迅速重建,其中也有香港奉獻的一分力。

  畫畢,人們舉著各自的作品齊聲用粵語表達:四川好靚,年畫好贊,祖國最強。

  類似的呼聲也在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響起。24日,年輕人舉著國旗喊出:「開放四川,國際成都,我們好鍾意你啊!」

  一位名叫陳海燕的團員在此地還有意外之喜,「這個色號香港一直缺貨,能在這裡買到我好開心!」她拿著一支在鐵路港買的口紅興奮地說,「這裡的價格比香港還要便宜。」

  在青神縣竹編藝術博物館,感慨變成驚嘆。王露看到許多用竹子編制的包,驚訝於竹子竟然可以像一張紙那樣薄。同行的陳海峰戴著無線耳機,墨鏡別在胸前,他站在四川的竹海裡說:「香港很少有這麼大面積的竹林,這裡給了我一個很難忘的回憶。」

  廣安縣的回憶,與他們熟悉的一個人物有關。鄧小平1904年誕生在這裡的一座普通農家三合院的北廂房,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15個春秋。看到他生前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物品,19歲的香港青年李泳熹感受到的是親切:「覺得我跟鄧小平的距離好像更拉近了一點。」

  香港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許榮茂來到鄧小平銅像前,靜默、鞠躬、獻花。他說,「『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思是他老人家親自創立的,我們飲水思源。」

  在鄧小平的故居,香港青年觀看了紀錄片《小平,您好》,並種下了樹木,期待它長出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8月25日是香港青年羅豔鴻的18歲生日。此前,當地誌願者偶然聽到這個消息,簡單商量之後,便決定與她的兩位好友「密謀」,策劃一場他鄉生日派對。

  25日凌晨剛到,志願者們帶著造型為熊貓的生日蛋糕,端著熱氣騰騰的長壽麵敲開了羅豔鴻的房門,她在驚喜和感動中完成了終身難忘的成人禮。

  「愛意寬大是無限,請準我說聲真的愛你。」歸途的大巴車上響起歌聲,先是幾個人,而後迅速匯成川港青年的大合唱,唱完《真的愛你》,大家又唱《朋友》《成都》,「年輕人聚在一起,氣氛很活躍的。」志願者喬振經說,有香港青年在徒步時告訴他,很喜歡這樣一起交流一起拍照,大家雖來自天南海北,但聚在一起卻這麼開心。

  2019年08月26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古蜀文明綻放華光——210 件(套)文物揭開神秘古蜀面紗
    在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中,古蜀人「不曉文字,未知禮樂」。然而此次展覽卻以文物為證,勾勒出古蜀文明的華美。  古蜀文明首次整體呈現  7月19日上午10點,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北9廳正式揭幕。步入展廳,迎面而來的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很快將觀眾帶入遙遠神秘的古蜀王國。從三星堆到金沙,再到青羊宮文化時期,來自古蜀的青銅、金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吸引著觀眾眼球。
  • 揚雄《蜀王本紀》與古蜀傳說探析
    內容提要:古蜀時代,傳說有五個王朝,揚雄《蜀王本紀》就有關於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的記載。這些記載雖然簡略,卻為了解和探討古蜀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自上個世紀以來,隨著成都平原諸多古城址、三星堆與金沙遺址等重要考古發現,揭示了古蜀文明的燦爛輝煌,可知傳說的古蜀王朝並非子虛烏有。
  • 箏哥藝述丨遊曉林之古蜀畫魂__神鳥鳳凰太陽祭
    北京全球華人筆墨丹青藝術創作中心常務理事,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特聘理事,四川水利書畫院顧問,主要以古蜀文化為背景創作《古蜀頌繫列》《三星堆魂系列》《金沙遺夢系列》《漢風蜀韻系列》古蜀藝術繪畫。形成了融合中西方藝術語言,獨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
  • 徽州古蜀地,深谷裡的幽蘭
    他的故鄉在婺源縣江灣鎮大畈村的高源,高源和古蜀地同屬於大畈境內,兩地相隔十華裡路程,對於在大畈土生土長的他,十裡八鄉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古蜀地是座千年村落,人文厚重,風光優美,沒有遭受任何破壞,堪比篁嶺古樸原始」。存新熱情邀約我隨他去古蜀地。於是,找了個空閒的周末,起了個大早,坐上存新外甥吳龍飛的車我們一行數人挺進了大山深處的古蜀地。
  • 徽州古蜀地,深谷裡的幽蘭
    他的故鄉在婺源縣江灣鎮大畈村的高源,高源和古蜀地同屬於大畈境內,兩地相隔十華裡路程,對於在大畈土生土長的他,十裡八鄉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古蜀地是座千年村落,人文厚重,風光優美,沒有遭受任何破壞,堪比篁嶺古樸原始」。存新熱情邀約我隨他去古蜀地。於是,找了個空閒的周末,起了個大早,坐上存新外甥吳龍飛的車我們一行數人挺進了大山深處的古蜀地。
  • 四川古蜀文明早期遺址調查有望揭秘
    古蜀人從哪裡來?又是如何從岷山河谷一路遷入成都平原?這個秘密未來有望通過考古調查得到解答。6月5日,古蜀文明早期遺址調查——穿越龍門山脈考古行動在茂縣啟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將聯合茂縣博物館、綿陽市文管所等文博機構,共同調查遺址,探索古蜀文明的萌芽之路。
  • 福利 | 古蜀遇上歐洲 免費的假日班車本周六正式開行
    穿越時空的班車過去金沙遺址博物館古蜀文化拓展古蜀文化內涵破解三星堆消亡之迷中國先秦時期重要遺址一邊是現代歐陸一邊是古蜀文明現在和過去為何相遇全因為這趟穿越時空的班車即將發!也可以前往金沙遺址,瞻仰了解古蜀國文明,真正讓「天府文化 開放樞紐」的形象走進千家萬戶。
  • 帶你穿越古蜀!趕緊來成都「最古風」地鐵站打卡
    成都地鐵5號線皇花園站上演「古風」快閃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5日訊(記者 戴璐嶺)朱袍綠衣,高冠峨髻,身穿漢服的俊男靚女手持摺扇,從不同閘口踏歌而來,瞬間帶領乘客「穿越」古蜀。日前,成都地鐵5號線皇花園站上演了一場「古風」快閃,在抖音、微博等社交網站刷屏。
  • 古蜀秘寶巡展臺灣
    通過這次展覽,希望能讓臺灣民眾可以較為完整地了解歷史悠久而璀璨的古蜀文明,真切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多元化,讓兩岸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神秘北緯30度線——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秘寶展」則是第七屆「巴蜀文化精品展」。「巴蜀文化精品展」已經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動,在島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 魚鳧圖騰與古蜀文明
    [摘 要]在古蜀文明中,三代古蜀王蠶叢、柏灌、魚鳧創造了早期古蜀文明的輝煌。作為古代宗教崇拜的圖騰崇拜更真切的反映出了魚鳧文化的獨特文化特質。
  • 你所不知的古蜀文明
    」還吸納了最新學術成果,揭示了古蜀文明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信息。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有禮器群及樂器  揚雄在《蜀王本紀》的一句「不曉文字,未知禮樂」,讓古蜀文明給後世留下了野蠻落後的錯覺。這類禮器被引進古蜀人的禮儀制度後,經過解構與重建,形成高足尊、高足罍、丫形射部的牙璋、三角援戈、有領玉璧等帶有鮮明古蜀氣質的禮器群。在三星堆和金沙,都曾出土過刻畫有蜀人持璋細節的文物,生動展示出古蜀文明的用璋禮儀。
  • 古蜀象牙之謎
    古蜀人為什麼對象牙如此感興趣,他們又是如何得到如此多成年大象的象牙呢?他們拿這些象牙派什麼用場呢?看到金沙成堆的象牙,我們會生出很多疑問,一個重大的疑問是:三千年前這麼多的象牙是從哪裡來的呢? 金沙象牙的來源,研究者有兩個推測,一說來自於西亞中亞,是古蜀由貿易得來;一說來自當時生活在成都附近的象群,是古蜀人狩獵所得。
  • 「烏木」是古蜀大地的光明神木
    C、青銅神樹的龍頭朝下,龍體上生有刀器,隱藏的信息,是古蜀國採用建木模型,向天下聲明,反對戰爭破壞天下和諧。D、從建木模型的誕生到青銅神樹的誕生,相隔五千餘年,說明建木在這五千年裡,對中華早期社會發揮了巨大作用。E、建木文化,在社會上層建築具有祟高的地位。F、古蜀大地是建木文化的故鄉。G、從青銅神樹出土於祭祀坑,來推論當時的古蜀國極有可能捲入了激烈的戰爭,戰爭的另一方,是商朝的武丁王。
  • 江西旅遊的又一顆新星——古蜀地
    作者:朱虹古蜀地是婺源縣江灣鎮一個破敗而即將消失的空心村,但最近這個自然村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家關注。我認為,古蜀地的自然和文化條件超越篁嶺,將是婺源旅遊的下一個引爆點。她現在雖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旦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古蜀地將成為鄉村旅遊的下一代引領者,江西旅遊發展的又一顆新星。
  • 【三星堆博物館】通往古蜀文明的任意門
    此座規模宏大的古城是目前四川境內發現面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狹義的三星堆特指遺址內的三個黃土堆,它與北面猶如一彎新月的月亮灣,隔著古老的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並在很早以前就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將古蜀歷史的淵源從春秋戰國時期向前推進了約2000年。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亮相羅馬
    新華社羅馬3月25日電(記者李潔)由中國四川省文物局、義大利羅馬市文化遺產監管局聯合主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25日晚在羅馬圖拉真市場及帝國廣場博物館開幕,近百名兩國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 四川簡稱「蜀」的由來:古蜀王國的演變
    成都,無疑是古蜀文明的中心,它牽動、吸納了散布在成都平原周邊的文明聚落。在這個文明中心的基礎之上,聳立起一個金字塔般的足與中原夏商文明相媲美的古蜀王國。初創於夏商之際,滅於戰國晚期(公元前316年),前後相續1500~1600年之久。
  • 古蜀「三王二帝」的傳說
    關於古蜀國的歷史,有著很多神秘的傳說。據說在開明王朝之前,古蜀曾有「三王二帝」。所謂三王,就是《蜀王本紀》上說的:「蜀之先王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傳說第一代蜀王蠶叢,眼睛是豎著長的,也有說是凸出來的。蠶叢善於養蠶,最早生活在岷江上遊的河谷地帶,因為生活艱苦而帶著部落遷徙到了成都平原。
  • 感受瑪雅「混搭」古蜀的別樣中國年 2019成都金沙太陽節盛大開幕
    開節儀式上,《叢林迷影》情景表演、《守候》實景雙人舞、《時間禮祭》等節目生動再現瑪雅祭祀儀式;《科技之光》、《抖音風潮》共話天府華章;《古蜀祭祀》、音樂劇《金沙》選段《總有一天》將遠古與現實相連,展開古蜀與現代成都超時空的神秘對話,配合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的《瑪雅的世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特展,讓遊客感受一次瑪雅與金沙「穿越混搭」的中國年。
  • 古蜀文化與古巴文化
    一、古蜀文化與巴文化的關聯  文獻中和實際中常常提到的巴蜀文化,其實是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多元總和,但在商周之際,這一區域則只稱蜀。巴蜀作為一個地域概念,是戰國秦漢時才形成的。  《尚書·牧誓》記,當時參加伐紂八國有蜀。平王東遷後,特別是戰國時期與秦交往較多,之後成為秦地,在統一戰爭中成為秦對楚作戰的前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