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距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還剩40天,14日,國民黨在臺中市舉辦團結造勢大會,不僅6個「直轄市」市長參選人合體,而且國民黨5大巨頭也共同現身。臺媒稱,藍軍目前形成「北友宜、南國瑜,中秀燕」鐵三角,希望以此出現輻射效應,拉抬藍營其他縣市氣勢。
馬吳為失去政權道歉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國民黨臺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14日成立競選總部,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新北市長朱立倫及前臺中市長胡志強組成「馬立強」合體現身,並與黨主席吳敦義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同框,6個「直轄市」候選人也一字排開,展現大團結,晚間造勢大會湧入上萬名支持者。
馬英九和吳敦義雙雙為國民黨失去政權「讓臺灣人受苦兩年」道歉。吳敦義稱,國民黨遇到2014年和2016年兩次選舉挫折,臺灣經濟、兩岸關係與社會安全陷入困頓,「要向民眾道歉,這次大家要團結,從臺灣頭贏到臺灣尾」。馬英九說,兩次選舉他擔任「總統」與黨主席,須負起很大責任,應將功贖罪,所以他很早就展開輔選,希望彌補過去的不足。他特別談到兩岸關係,稱蔡英文當局造成兩年少了200萬陸客,臺灣也少了千億元新臺幣收入,農漁民和菜販都說「希望我們(國民黨)趕快回來」,「年底選舉,臺中要贏、臺灣才會贏;這次會贏,才有2020」。久未露面的王金平稱,民進黨起心動念都是為了消滅國民黨,呼籲民眾用選票大大教訓民進黨,讓國民黨重新執政。
國民黨幾縣市翻盤可能
藍綠陣營目前在幾個縣市陷入膠著。據臺灣《中國時報》15日報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彰化縣長參選人王惠美以37.7%的支持度勝過民進黨現任縣長魏明谷的28.8%,「在六都之外,人口以129萬全臺排名第一的彰化縣,恐將綠地變藍天」。在臺中,親綠的「臺灣世代智庫」15日公布民調,民進黨的林佳龍以41.4%的支持率勝過國民黨候選人盧秀燕,兩人差距達10個百分點。對此,臺灣工商時報網稱,此次調查是在「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2023年4座燃煤機組將被取代後進行的,顯見已達到「拆彈效果」,對民進黨臺中市選情有所幫助。另外,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以49.4%的支持率持續穩定領先民進黨參選人蘇貞昌,大贏對方16.6個百分點。15日有關臺北的民調顯示,現市長柯文哲以37.5%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的25.0%,以及民進黨參選人姚文智的11.3%。
最受關注的是高雄市長選舉。就在國民黨臺中集結同一天晚上,蔡英文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現身高雄,全力拉抬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陳其邁的聲勢。蔡英文聲稱,全世界都在看臺灣怎麼面對對岸的「文攻武嚇」。
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14日透露,根據內部最新民調,高雄市長的選情已經翻盤,韓國瑜贏對手陳其邁6%,高雄已確定翻盤。不過陳其邁競選辦公室反擊嘲諷「這是火星民調」。
警惕綠營操作社會議題
在此次「九合一」選舉中,環保和能源政策備受關注,民進黨為此使出不少手段。據臺灣《聯合報》15日報導,一項由「衛生福利部」補助的「臺灣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研究」證實PM2.5與臺灣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相關,因當局憂心衝擊年底選情,尚未公開研究結果。還有媒體披露稱,明明未到「環保署」強制降載門檻,臺電過去3天卻連續主動降載救空氣汙染,為的正是拼選舉。
臺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王明巨批評稱,為了選舉,臺電的電價明明該漲,但是不敢漲;「中油」的油價明明該漲1.2元新臺幣,但是也不敢漲,甚至一口氣到年底都凍漲,「相信臺灣的選民一定都知道,到底哪些事是為了選舉,哪些事是真的為了臺灣」。
臺灣《經濟日報》15日發表社論稱,經濟政績是選民檢視蔡英文的重要指標,雖然她不斷喊話稱這兩年臺灣經濟已走出多年停滯局面,但遭到很多批評及網民酸言酸語,「說明冰冷的經濟指標和讓人民有感的經濟復甦,還有一段距離」。文章提到,兩岸議題在這次選舉中雖未發酵,但對選情的潛在影響難以忽視。和馬英九時期相比,陸客減少逾五成以及大陸不再大手筆採購臺灣農產品,對部分選區和選民難免造成影響,尤其是中南部農業縣及陸客經常光顧的各地景區、旅館等。
香港中評社稱,在選情吃緊的情況下,要防止綠營負面操作兩岸關係因素。無論是稍早前打壓統派及推動涉「獨」公投,還是指控大陸製造「假新聞」等,都屬於這個範疇。文章提到,由於經濟民生問題突出,兩岸關係緊張,民進黨強打「中國牌」「臺灣主權牌」或許有助凝聚深綠支持,但未必能大幅改變整體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