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Shangri-la)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 [1] 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景區所在地。最有名的莫不過以下這九大景點。你去過那呢?
普達措國家公園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溼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盛產裂腹魚、重唇魚;秋冬季節大量的黃鴨等飛禽在湖邊嬉戲,天然成趣。漫步在林間的牧場上,馬兒叮咚的脖鈴聲、遠處牧棚裡悠悠冒起的炊煙,顯得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是那麼和諧。每年夏季,滿山的杜鵑花與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競相開放,小鳥們也紛紛前來湊熱鬧,景區鳥語花香,令人沉醉。原始森林裡的各種林木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虎跳峽(香格裡拉段)
虎跳峽,以「險」而聞名天下。這裡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山,終年披雲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鑔峨,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臺地,山腳為陡峻懸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國內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見!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雙峰欲合,如門半開;身入谷中,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臨激流,令人心驚膽戰。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古城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東南隅,為唐代吐蕃王朝所建。「獨克宗」是藏語發音,意為「月光城」和「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古城依山而建,路面就地勢鋪築石板,自然起伏。至今,在石板路上甚至還能看出馬蹄的印跡,這是歲月久遠的馬幫留下的信物。古城的建築布局猶如八瓣蓮花,中心是月光廣場,古樸的藏式木屋一幢接一幢環繞在四周,當地百姓在這裡平靜地生活。
香格裡拉巴拉格宗風景名勝區
巴拉格宗大峽谷又名香格裡拉大峽谷,位於香格裡拉市區的西北側,擁有非常壯闊的自然風光。據說《消失的地平線》裡描述的藍月亮峽谷就是這裡,在當地人中也一直傳說這裡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真正的香巴拉。 香格裡拉的巴格拉宗大峽谷風光瑰麗,崗曲河被新造山運動擠壓在海拔僅一千多米的谷底,而兩岸對峙的則是高達四五千米的壯麗峰巒,峽谷盡頭海拔5545米的巴拉格宗雪山是康巴地區的三大神山之一。
依拉草原
依拉草原位於香格裡拉縣城西北6公裡處,總面積13平方公裡。依拉,藏語意為「豹山」,因傳說中依拉草原北邊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故而得名。在遼闊的草原上策馬奔馳,讓人心曠神怡。依拉草原與納帕海其實是一體的,是一個季節性高原溼地。每當雨季來臨,香格裡拉周邊的奶子河等多條河流匯入此處,水面上漲,草原被淹沒,此時就稱「納帕海」;當雨季過去,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溼地,既稱「依拉草原」。
納帕海
納帕海位於香格裡拉縣城西北部,是高原季節性湖泊。納帕海四季景致各有特色,夏末秋初是雨季,此時水量較大,納帕海是一大片湖泊。夏天水草豐滿,草原上長著小花,羊、牛、馬成群吃草,和草原融為一體。秋天的草原一片金黃,雪峰倒映在湖泊中。而到了冬春旱季,湖面縮小甚至乾涸,變成大片的沼澤。
屬都湖
屬都湖位於香格裡拉縣東北35公裡處,四面環山,景色秀麗。湖中盛產「屬都湖裂腹魚「。魚身呈金黃色,腹部有一條明顯的裂紋,肉質鮮美細膩,為不可多得的美味。湖邊林木茂盛,棲息著麋鹿、熊、雲豹、藏馬雞等珍禽異獸。
碧塔海
碧塔海位於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離香格裡拉縣城32公裡,海拔約3600米,是雲南省海拔較高的湖泊。碧塔海是藏語,意為「櫟樹成氈的海子」。顧名思義,碧塔海湖畔生長著如氈子一般茂密的櫟樹,櫟樹林間生長有大量杜鵑花,每年5月-6月杜鵑花盛開的時候,湖邊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特別壯觀,這時候來拍出的照片也非常美。更為特別的是,杜鵑花瓣被風吹落到湖面,引得魚兒紛紛來吞食。魚兒吞食了含微毒的杜鵑花後,會像喝醉了酒一樣浮上水面,也形成了碧塔海一道奇觀:杜鵑醉魚。
白水臺
雲南也有「土耳其棉花堡」,它就是白水臺,位於香格裡拉縣三壩鄉,距離香格裡拉縣城約一百公裡。鬱鬱蔥蔥之中露出白色的華臺,層層疊疊,仿佛一片白色的梯田。相傳,納西族的神靈為了讓人們學會種田耕地,特地變幻出這樣一片梯田,後人稱之為「仙人遺田」。白水臺不僅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也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