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偉亞)「確實是大天鵝,確實是大天鵝,一共7隻。哦,附近還有成群的鳳頭麥雞!」3月6日,河北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溼地辦工作人員齊明興奮地對一起趕到白洋澱某區域觀測的同事說。
當天,齊明收到了愛鳥志願者反饋的類似天鵝的候鳥在澱內覓食活動的信息,立即和同事趕赴現場進行觀測鑑別。經確認,這些鳥類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大天鵝,屬於白洋澱候鳥的珍稀物種之一。
日前,河北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溼地辦工作人員在白洋澱某區域觀測到大天鵝以及多群國家「三有」鳥類。 齊明攝
白洋澱作為野生候鳥重要的遷徙驛站,每年冬去春來,都會有諸多鳥類來此棲息、覓食、繁衍。雖是早春二月,萬物還未復甦,白洋澱已是「泥融水暖」。大天鵝便迫不及待地現身白洋澱,「曲項向天歌」,報導春的消息。
在觀測到這群大天鵝的同時,工作人員還在附近區域拍攝到多群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和科學價值的「三有」鳥類,包括6隻河北省級保護鳥類蒼鷺、18隻豆雁、32隻骨頂雞、200多隻鳳頭麥雞、300多隻野鴨,還有一群數量達萬隻左右在白洋澱越冬的寒鴉,以及葦草叢中隨處可見的震旦鴉雀、棕頭鴉雀等野生鳥類。「它們在此棲息覓食,騰挪遊戲,時而起舞,時而飛翔,展現了一幅雁鳴陣陣、鳥影叢叢的美好自然生態畫卷。」齊明說。
日前,河北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溼地辦工作人員在白洋澱某區域觀測到大天鵝以及多群國家「三有」鳥類。 齊明攝
過去的一年,白洋澱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78個澱中、澱邊村汙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綜合系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澱區汙水得到集中處理。湖心區水質達到了Ⅳ類標準,主要汙染物總磷、氨氮濃度持續下降。去年以來,河北省統籌調度多種水源,累計向白洋澱生態補水超過3億立方米,使其水位保持在6.5米以上,有效改善了白洋澱水生態環境。
河北安新縣積極推進愛澱、愛鳥等生態保護工作,在白洋澱展開了生態資源調查巡護、愛鳥宣傳、網箱圍欄清理、打擊電魚、打擊捕鳥和毒鳥等多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許多黨員、幹部、群眾紛紛加入到保護白洋澱志願者隊伍中來,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了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強大合力,為白洋澱野生鳥類棲息環境的改善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今年年初至今,不斷有愛鳥志願者、鎮村巡查員以及熱心群眾反饋珍稀野生鳥類的觀測數據。「這些大天鵝用曼妙的舞姿為我們帶來了春的朝氣與活力,它們是春的使者,給我們帶來了美好與希望,我們能夠保護好白洋澱,守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也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河北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