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全面緊急停工,英國經濟滑向「二次衰退」

2021-01-12 第一財經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英國本地人都沒能回家過聖誕。」在曼徹斯特攻讀研究生的王同學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本來想和同學去愛丁堡玩的,但是蘇格蘭(2020年)12月23日後好像就不允許進入了。」

受假日季感染病例持續飆升的壓力影響,英國首相詹森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英格蘭地區即將進入2020年3月以來最嚴苛的封鎖階段。根據新的封鎖措施,全英格蘭的民眾被勒令從當地時間1月5日開始留在家中,封鎖措施將持續至少7周,2月22日之前不會放鬆任何管控。

詹森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感染率激增,他除了叫停所有社會活動和教育外別無選擇。但他立下目標,將在2月中旬之前給1390萬最有可能感染疾病的人注射疫苗,一旦保護了這些群體,就可以開始放寬限制。

最近幾周,由於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肆虐,病例數正飛快上漲。根據英國政府網站數據,截至1月4日,英國總感染病例數為271萬,比一個月前多了近100萬例。過去7天報告的感染人數超過38萬,相比之前一周暴漲近50%。過去7天死亡人數為4278人,住院人數近1.5萬人,分別增加了20%左右。

由於所有非必要的商店、餐館和酒吧將被迫關閉,此次全面緊急停工有可能將英國經濟推向二次衰退。「英國將是高收入經濟體中最後恢復到大流行前規模的國家之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總裁波森(Adam Posen)說。

寄望疫苗接種

英國重新實施了去年春天第一次封鎖期間的大部分措施。政府要求英格蘭所有民眾留在家中,並建議他們每天只在必要的情況下出門,比如鍛鍊、購買必要的食物和藥品,或無法在家完成的工作。除託兒所外的中小學和大學全面停課,大學生也被禁止進入校園。安聯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蘇布蘭(Ludovic Subran)稱,學校停課四周可能會造成高達3%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

議會議員預計將從周三(1月6日)開始對這些新措施進行立法,但企業已從周一晚暫停營業。除英格蘭外,威爾斯所有學校將至少關閉至1月18日,蘇格蘭將從1月5日凌晨開始一個月的全面封鎖,北愛爾蘭也或將迎來新遏制措施。

1月4日,英國上述四個地區的首席醫療官聯合發表聲明稱,如果不立即採取緊急行動,醫療系統可能無法應對疫情的加劇。他們表示:「我們沒有信心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能夠對付持續上升的病例,如果不採取進一步行動,未來21天幾個地區的NHS將面臨不堪重負的重大風險。」

下一步,英國政府將儘早解封的希望寄予在疫苗接種上。2020年12月,英國接連批准了輝瑞-BioNTech和牛津大學-阿斯利康兩種疫苗的使用。詹森稱,最終的目標是達到每周200萬劑的注射速度,並在未來三個月的時間裡覆蓋幾千萬民眾。他並沒有給出更具體的實行時間表,但他稱,「還有幾百萬支輝瑞疫苗劑量有待使用,我們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它們」。

上周,英國四個地區的首席醫療官稱,由於全球疫苗需求緊張,英國未來可能會出現疫苗短缺。因此他們支持將兩針疫苗的注射時間差從3~4周推遲到12周,以便儘可能多的人可以通過接種現有的疫苗得到部分保護。

英國最大的生物醫藥研究資助機構惠康信託(Wellcome Trust)主任法拉爾(Jeremy Farrar)稱:「即使英國現在有兩種疫苗,也需要時間來覆蓋最早的優先群體。我們將加快這一進程,並通過延長第一劑和第二劑之間的注射時長,使這些群體中的更多人受益。」

根據英國政府網站數據,截至1月5日,英國已有超過94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大約覆蓋總人口的1.42%。

商界哀鴻一片

由於新的封鎖,二次衰退看似越來越不可避免。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預計,到復活節前英國的GDP將比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在2020年11月的預測值少6%,增長率被削減至4.3%。

一項針對90多位知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英國經濟要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規模至少需要18個月(即到2022年下半年或更晚)。經濟學家們認為,英國經濟復甦將在今年及更長時間內受到失業率持續上升、商業投資疲軟以及脫歐後遺症的負面影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20年12月初公布的預測認為,除了阿根廷之外,英國的經濟增速排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之後。

彭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2020年各個經濟體的增長軌跡,其實是由控制病毒的成功與否決定的。包括英國在內的北美和歐洲國家,在控制病毒方面並不那麼成功,所以它們的經濟難以完全恢復生機。

OBR預計,英國失業率將在2021年中期達到峰值7.5%,高於疫情前的4%左右,這意味著將有大約260萬人失業。不過,這一預測是在最新一輪封鎖措施出臺之前作出的。來自零售業、酒館和汽車製造商等行業團體,正向政府施壓,希望政府通過延長對企業的某些稅收減免、給予補助金以及保證將目前支持休假的計劃延長到4月以後,來幫助避免企業破產。

英國零售業聯合會執行長迪金森(Helen Dickinson)表示,零售業已經失去了17.8萬個工作崗位,這些企業面臨每周損失20億英鎊的銷售額,若沒有額外的支持,將會流失更多的工作崗位。英國啤酒與酒吧協會執行長麥克拉金(Emma McClarkin)認為,在假日季的低迷消費後,除非政府給予更大的一攬子財政支持,否則新一輪封鎖意味著企業倒閉潮即將到來。

代表英國製造商的行業組織Make UK表示,35%的製造商稱在未來12個月內,全國性或地方性的封鎖是他們業務層面的最大擔憂。英國小企業聯盟(FSB)全國主席切裡(Mike Cherry)稱,小企業貢獻了英國私有領域60%的就業崗位,但目前69%的小企業負債,其中40%稱債務已經難以負擔,如果沒有匹配的補助,新一輪封鎖將導致更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和工作崗位流失。英國商會總幹事馬歇爾( Adam Marshall)認為,政府需要加強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否則當疫情消退後,很多企業可能已經倒閉,無法為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相關焦點

  • 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 英鎊或有2008年來波動最大聖誕交易周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以來波動最大的聖誕交易周英國脫歐協商大限12月31日即將到來,然而脫歐貿易協議依然進展艱難,加之在倫敦傳播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導致英國倫敦在周日(12月21日)宣布緊急封城,歐洲多國相繼發出旅行和貿易禁令
  • 英國面臨二次衰退危機?
    儘管12月22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英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創紀錄的16.0%,嚴峻的疫情和「無協議脫歐」或將使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加劇。供應和物流面臨挑戰眼下,歐洲多國禁令導致英歐貨物貿易受到嚴重影響。英國交通運輸及食品行業警告,英國對外海陸空全面遭到封鎖,恐面臨食品進口供應中斷的風險。
  • 美股再次熔斷,10天內第4次!美國經濟離衰退懸崖有多遠?
    3月18日,美股因標普500指數盤中跌超7%,再次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為美股史上第五次熔斷,10天內第四次熔斷。  截至發稿時,道瓊指數報19576.75點,跌7.82%,跌1660.63點;納斯達克指數報6872.41點,跌6.3%;標普500指數報2351.9點,跌7.01%。
  • 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原標題: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 孫曉玲 楊海若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日前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或將萎縮11.3%,這將是170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經參|英國公布「解封路線圖」 經濟重啟存挑戰
    當地時間5月10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一項「有條件的解封計劃」,逐步放鬆因疫情採取的嚴格封鎖措施,計劃重新開放社會和經濟。分析認為,英國今年或將面臨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分階段逐步重啟經濟的同時要把握好與遏制疫情二次暴發之間的平衡。
  • 印度70年來首次經濟衰退,全面解封也沒能拯救經濟
    導讀:新冠疫情的襲來讓印度經濟遭遇了70年來首次經濟技術性衰退,哪怕印度在第三季度就全面解封抗疫措施也沒能拯救經濟,未來情況仍不樂觀!
  • 義大利工業家聯合會:二次疫情或導致第四季度義大利經濟再次萎縮
    來源:央視原標題:義大利工業家聯合會:二次疫情或導致第四季度義大利經濟再次萎縮 義大利工業家聯合會當地時間21日發布月度分析報告稱,受疫情影響今年第四季度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或再次出現衰退。義大利只有出口依舊保持增長勢頭,但第二撥疫情可能導致全球貿易在2020年末再次停滯。此外,就業情況也不樂觀,在經歷了7月、8月的增長後,9月就業率保持不變,因此四季度就業可能出現負增長。(總臺記者 殷欣)(編輯 王瑤)
  • 澳大利亞經濟衰退之後,情況再次惡化!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隨著各國尋求防控疫情,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次嚴重下行。許多人失去工作,失業率驟然升高。當然,澳大利亞也沒能獨善其身,所有的警告信號都表明情況將變得更糟。澳大利亞這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免不得進入衰退起,這是30年來首次。澳大利亞在經歷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4月總工時史無前例地下滑9%,超過60萬人失去了工作,還有更多人的工時為零。在一系列經濟衰退之後,更大的打擊發生,澳大利亞情況再次惡化,又一經濟數據創新低!
  • 英國朋友談英國脫歐」二次公投「
    衰退的國力,低迷的經濟,付出的是大筆補貼。「」但年輕人更容易找到工作機會,脫歐後,會有很多大企業離開英國。「」華生,這些事,難道真的能由我們來判斷嗎?「」我只是想說服你加入呼籲二次公投的行列。「我放下了咖啡杯。」如果可以二次公投,那麼第一次公投就是胡鬧。
  • 今日投資日曆:英國陷於百年衰退危機,日本被逼學美國,印度降息
    市場對國際貿易局勢的擔憂情緒升溫、疫情二次爆發擔憂情緒等因素,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打壓全球經濟前景預期和原油需求預期。財經數據財經事件19:30 歐洲央行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新華視點) 政府工作報告說,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新華視點);機構調查:英國經濟2020年將萎縮7.7%,2021年將增長5.2%,英國經濟本季度將萎縮17.5%,第三季度將增長11.9%,預計英國央行將保持基準利率在
  • 「二次告急」!再次封城!
    在10月28日全球新增確診病例高於1.5萬例的國家中,除了美國、印度、巴西和阿根廷,其餘7個國家(俄羅斯、法國、西班牙、英國、義大利、波蘭)均來自歐洲。他稱,歐洲需要採取更加全面的應對措施,搶在病毒傳播之前進行防控。
  • 全球經濟復甦,中美互相制裁,印度經濟衰退……
    ●OECD:全球經濟有望全面復甦,中國領頭該組織認為,全球經濟已經躲過了最糟糕情形,進入2021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全面復甦,但復甦的進程大不相同,中國依然領跑全球。OECD預計,中國仍將是2020年唯一一個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8%,美國和歐元區在今年經濟將分別同比萎縮3.7%和7.5%,G20整體經濟將萎縮3.8%。
  • 外媒:印度70餘年來首次陷入經濟衰退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據法新社孟買11月27日報導,27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印度在7月至9月經濟萎縮了7.5%,成為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之一。該國自獨立以來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收縮,意味著該國自1947年來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在為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重創全球後,美國、日本和德國等主要經濟體三季度恢復增長,這提高了人們對印度也會迎來復甦的預期。不過,儘管在10月至11月的節日季前人們增加開支拉動了消費業,但更廣泛復甦的希望破滅了,建築業和酒店業受到嚴重打擊。
  • 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 英媒:或引發經濟「二次探底」
    根據消息顯示,由於疫情到來美國不少企業還處於停工狀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那麼,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我們來看一下英媒是怎麼說的。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表示美國新冠病例持續激增,若病毒不能很快速有效得到控制,那麼就很有可能引發美國經濟「二次探底」。據消息了解,美國為減少經濟損失,已經意圖重啟經濟,不過這一做法遭到該國醫學專家的反對。
  • 疫情反撲兇猛多國再度「封城」,歐洲經濟能否抗住又一寒冬?
    10月下旬,第二波疫情迅速蔓延之際,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稱,歐洲國家領導人希望避免嚴格封鎖,因為此前這一舉措造成了歐洲經濟自二戰以來創紀錄的衰退。然而,時至今日,觸目驚心的新增病例數讓歐洲各國政府別無選擇。
  • 疫情反撲兇猛多國再度封城,歐洲經濟能否抗住又一個寒冬?
    10月下旬,第二波疫情迅速蔓延之際,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稱,歐洲國家領導人希望避免嚴格封鎖,因為此前這一舉措造成了歐洲經濟自二戰以來創紀錄的衰退。然而,時至今日,觸目驚心的新增病例數讓歐洲各國政府別無選擇。11月以來,歐洲多國陸續加碼防疫措施。目前,包括德國、法國、英國在內的十餘個歐洲國家已經下達封鎖禁令,持續時間多為一個月左右。
  • 「二次」封禁:對歐經濟衝擊幾何
    10月以來,歐洲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迅速攀升,歐洲多國相繼宣布實施「二次」封禁。不同於今年春天大規模「停擺」,11月德國的街頭遠比3月時熱鬧,早晚尖峰時段車流如潮,購物街區人群熙熙攘攘,一棟棟寫字樓燈火通明……在新一波疫情的衝擊之下,政府「二次」封禁措施顯得相對溫和,德國經濟社會仍在積極運轉。
  • 英國:進一步債務懸崖,退一步300年最危險衰退!
    11月25日(周四),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試圖平衡更多的就業支持和有爭議的削減開支,以幫助償還英國的巨大債務,該國經濟因此面臨300年來的最嚴重的衰退。他警告稱,英國正面臨「經濟緊急狀態」。英財長宣布削減開支,且表示將支持就業由於英國明年的失業率預計將達到7.5%,蘇納克宣布將投入數十億英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就業,並為低收入工人提高工資。
  • 全球股市迎來過山車行情 美國經濟衰退預期上調
    長短期國債利率大幅倒掛通常意味著市場對長期經濟增長預期悲觀,經濟出現衰退信號。去年年末,美國國債時隔10年後再次出現長短期利率倒掛,標普指數累計回調超20%,引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衰退和牛市終結的大討論。近兩周利率指標持續惡化後,關於美國經濟和美股未來走勢的看空論調再度出聲。
  • 新加坡英國經濟大幅下滑,陷入衰退
    當然,股市短期如此強勁表現,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大復甦,而是一場貨幣政策泡沫的盛宴而已。富人們因為疫情,政府出手拯救經濟,超發貨幣,從資本市場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實際上,全球各大經濟體表現並不良好,而在這些經濟體中,最差的當屬於那些服務業佔據主導的國家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