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提升價值
福壽園國際集團赴日本進行殯葬設施考察學習
改變成就創新,而創新,則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於國家是如此,而對於一個行業、一家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改變不僅僅是創新的途徑,也是提升自身價值的方式。
那麼如何進行改變呢?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對於福壽園而言,「心平心誠,認真創新」是福壽園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著總裁王計生力求改變的決心以及長久持續的堅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不斷地迭代升級,才造就了福壽園二十多年來的發展與變化。
福壽園與世界上其他優秀的企業一樣,也都走在不斷改變的道路上。2018年7月25日-29日,福壽園國際集團總裁王計生帶領設備用品中心總經理趙倫傑、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王杉、景觀公司總經理韓濱、天泉佳境總經理助理翁曉慧等一行9人赴日本考察訪問了東京三座玫瑰園以及東京博善株式會社的兩個齋場(殯儀館,下同),並進行了深切的交流,充分證實了行業發展需要不斷改變,不斷提升,這樣才能走在行業的前端,引領行業的發展。
「玫瑰」,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熱情如火的愛情的象徵。而在日本殯葬設計師的手中,它們卻成為了熾烈生命的象徵。而齋場作為殯儀館,卻拋棄了肅穆壓抑,轉而投向了溫情暖心。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改變?這樣的改變又會帶來怎樣的生命大觀呢?隨著福壽園的腳步,一起去探訪那一簇簇熱情盛放的生命之火吧。
生命之園
——不斷變革中的玫瑰園
此次共探訪了府中、小平、花小金井三個玫瑰園,它們分別建於1988年、2000年、2003年。建園之初,中本隆久會長出於對日本現狀公墓的不滿,走遍歐洲各地,將打動自己的西式園林與公墓結合到了一起,成為了玫瑰園改變的起點。隨後又在小平玫瑰園再一次將自己對理想墓園的構想付諸實踐,最後將改變延伸到了花小金井玫瑰園。從設計、經營、管理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建設了這美麗典雅的生命殿堂,讓藝術、自然與生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大美之約
——玫瑰園的設計更迭
1、墓葬產品之改變——更小型、更藝術、更注重環境
玫瑰園內的墓碑樣式從最初的單調傳統立碑變為了如今豐富多樣的形式,有小巧玲瓏的立式墓碑、「半懸空」的斜面花壇墓碑、多人合葬的藝術墓碑、與花草共芳的微型節地墓碑……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工藝精巧、造型優雅,讓人深深的感受到了設計者獨具的匠心。
與福壽園一樣,玫瑰園也面臨著園區日趨飽合、土地日益減少的問題,經營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既要產生更大的價值,又能夠帶給客戶更優質的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微」地宮誕生了!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地面空間向地下空間延展,也為空間設計與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2、服務建築之改變——更完善、更柔和、更注重光影氛圍
府中玫瑰園入口的服務房曾獲當年日本建築大獎。建築小巧雅致,通過透明的落地玻璃牆面將室外優美的景色巧妙嫁接,引入室內,前後通透的建築同時又形成了明確的入園儀式感。
小平玫瑰園在服務樓有了更多功能性的考慮,二層的休息區開闊的落地玻璃,讓室內溫暖明亮;禮儀廳內則通過燈光渲染光與影帶給人情緒上的寧靜平和,人性化的完善設施,豐富的設計細節,讓人無盡感慨。
花小金井玫瑰園禮儀廳更是將自然光透過彩繪玻璃窗投入明亮的光線,陽光燦爛時,玻璃會投射進一束彩色的光,溫暖地照射在逝者身上,給人以神聖安詳的感覺。站在陽臺可俯瞰玫瑰和時令花卉,開放式的露臺時而吹來清爽的風,充滿了寧靜優雅的氛圍。
3、墓園景觀之改變——更花園、更精緻、更人性
現代墓園的設計離不開優美雅致的公園化景觀。而三個玫瑰園都有自己的主體景觀,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階段設計師的創意與想法,一開始以學習西式為主,便如府中玫瑰園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殿主題的特色噴泉一般,靈動而富有韻味的水景搭配潺潺的水聲,溫柔撫慰著來者的心情。而後期設計的兩座玫瑰園主體景觀則更顯得純粹,將原來的特色噴泉進行了改變,通過連續的組合,豐富了其中的韻律與節奏,更賦予了藝術化的美感,同時植物的烘託也更加強化了景觀之美。
此外,園內還保留了許多場地內原有的大樹,蒼翠挺拔;道路自然,彎曲有致,行走其中,給人以步移景異的美妙觀感。
4、綠化色彩之改變——更豐富、更多彩、更精細
既然以玫瑰為名,園區內自然少不了這芳華豔烈的精靈。園中隨處可見一簇簇盛放的各色玫瑰,使人感到每一個生命都如玫瑰花般芬芳永在。除了玫瑰外,墓前還綻放著各類鮮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
多樣化的植物搭配,豐富的色彩給我們帶來了更美好的視覺與空間享受;墓間則通過修建整形的側柏進行空間上的隔離,仿佛創造出了更多元化的空間,而恰到好處的高度,更是巧妙地將人們的視線進行了遮擋與引導。
5、匠心服務之改變——更周到、更貼心、更溫暖
玫瑰園中清潔工具整齊地排列在路旁,像正在等待檢閱的士兵等待著人們的光臨,而取水設備則在墓位旁隨取隨用。
為了給祭祀的鮮花安一個家,設計者還在墓位前設置了專門用於插花的工具,造型小巧而別致。
園區內部接待服務區則在裝修與布置以及接待中透露出溫暖和貼心,處處彰顯著經營者的人性細緻。
告慰之念
——殯儀館的溫情轉變
在玫瑰園之外,福壽園一行還考察參觀了日本博善集團的兩個齋場(殯儀館)——四木齋場與町木齋場,他們均位於住宅區內,是城市重要的配套設施。在這兩個以人性化建設為主旨的齋場中,不復一般殯儀館肅穆壓抑的感覺,大到整個館區的規劃布局,小到設備與裝修等細節的設計,無不滲透著濃濃的溫情,這一種有形的改變,卻在無形之中使人感到溫馨與慰藉。這與福壽園「讓告別變得美麗,讓逝者獲得尊重」的理念不謀而合。
1、建築造型之改變——更現代、更簡約、更高效
現代科學的殯儀館設計應是更為簡約與高效的空間組合。而兩大殯儀館共有的緊湊的布局,簡約的造型,將空間有效地利用起來,卻又不顯得狹小逼仄。現代化的建築立面設計感十足,不同材質的搭配恰到好處。同時,經過各方面的測算,建築的每個體量都嚴格遵循了科學合理的設計規範。而在細節的處理方面,則顯得更為豐富和細膩。
2、環保科技之改變——更節能、更環保、更智能
在設備方面,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四木與町木都將目光轉向了環保的科技設備。不僅向國外學習先進的設備技術,甚至投入高成本進行自主研發,真正做到智能化控制,全程監測,以此造就了世界領先的環保火化技術。
無獨有偶,福壽園本身也是傾力開發新型設備技術的先鋒,其自主研發的火化機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與殯儀館工作人員溝通交流的同時也相互汲取對方更具亮點的技術與特色,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3、細節關懷之改變——更細緻、更溫暖、更科學
殯儀館是一個告別的場所,而如何讓告別變得溫馨而美麗,這是福壽園與兩大齋場共同思考的問題。四木與町木為此規劃了細緻科學的告別流程動線——在一場莊嚴而溫馨的告別儀式後,遺體被送去火化,家屬可以在外部的等候區等待火化與撿灰的完成,各環節緊湊有序,暖心的布置與服務也為家屬們消減了纏繞在心頭的陰
4、設施布局之改變——更簡約、更溫情、更寧靜
齋場的人性化理念為內部的規劃奠定了基調。在色彩方面多選用暖色調,營造溫馨的場所空間,而柔和的照明更是給人以心靈的寧靜。簡約的設施布局明朗而大方,於光影交錯間將溫情絲絲入扣。
改變之路
——在改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引領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玫瑰園和齋場的改變之路與福壽園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而它們身上的變化和進步,則給了正處於殯葬改革浪潮中的福壽園一個很好的印證。
從小型化、節地化的墓葬產品延伸到地下空間的墓葬形式,這正是中國政府提倡的公益殯葬在異國的另一種展現。而我們能夠從中明悟並設計出具有福壽園特色的公益性公墓,從而引領我國殯葬行業在公益事業上發展的新模式,這也正是我們此次日本考察交流最重要的收穫。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是設計規劃,還是產品設施,亦或是管理服務,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都是福壽園在行業路上的一種突破。而這種突破,則有助於我們在改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引領,成為殯葬行業改革時代浪潮中的弄潮兒。
福壽園的生命文化,起於生,卻並不終於死。逝去,是另一種生命的獻禮。我們所做的改變,不僅僅是讓死亡變得美麗,讓人們「逝有所安,故有所尊」。更是要通過我們的改變,使得人們重新定義對於殯葬的看法與認知,正視死亡,感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