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2020-12-07 八兩科學

估計大部分都看過《侏羅紀》系列經典電影,或多或少對霸王龍、迅猛龍、翼龍、腕龍等快樂略有認識,相信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應該是霸王龍。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

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

史上最強恐龍?它和霸王龍根本碰不到一塊!

棘龍(學名:Spinosaurus),也叫棘背龍,屬於棘龍科棘龍屬下一種大型獸腳類肉食龍,目前共發現2個亞種: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歷史可追溯至白堊紀的9500萬到1億年前。據資料記載,最早發現這一屬的物種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命名為埃及棘龍(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炸毀)。

雖然幾十年來,棘龍的化石發現不少,但是一直沒有後肢部分化石。所以以前古生物學家從拼湊的化石推測,棘龍的體長13到18米,2至4.8米高,體重可達26噸,被暫定為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屬於純地棲恐龍

後來在2014年,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azir Ibrahim)通過對部分後肢的棘龍化石加上其他地方發現的部分顱骨、中軸骨等化石進行骨架和外貌,結果顯示棘龍有著狹長的吻部、奇異的鼻孔位置、碩大的前肢和彎爪、相對矮短的後肢,於是發表爆炸性論文稱棘龍是半水棲恐龍,但該理論遭到同行的質疑。

雖然科學家從多種棘龍科物種的胃裡都找到過魚鱗,但在大部分古生物學家眼裡,棘龍就像現代的灰熊,一種在淺水區出入無礙的吃魚猛獸。而且普遍認為棘龍有較高的骨密度,應該很難潛入水。甚至有人質疑易卜拉欣團隊分析的遺骸實際上不是是棘龍。

此外有研究推測,棘龍背上那塊「高人一等(長度2.2米)」像「風帆」一樣的背棘,可能不是用來調節散熱,很有可能是用來溝通和展示求偶。

ps:《侏羅紀公園3》和《侏羅紀世界》均有出現霸王龍對決棘龍的畫面,但是化石研究表明,霸王龍生活在北美,棘龍生活在北非,雖同處白堊紀時期,但是霸王龍是棘龍滅絕近3000萬年後才出現,所以它們不可能碰到一起。

潛龍勿用?棘龍是遊泳高手,以古鋸鰩、肺魚和腔棘魚為食!

後來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易卜拉欣團隊又回去當年發現棘龍後肢化石的地方進行挖掘,並在撒哈拉沙漠進行了一系列的探險工作。最終在2018年,易卜拉欣團隊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9500萬年前的卡瑪卡瑪遺址(Kem Kem)發現新的證據,他們發現了超過30塊棘龍的椎骨化石,約佔原始尾巴長度的80%,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完整的棘龍尾巴化石。

後來團隊將化石與20世紀德國博物館中倖存的兩張棘龍骨頭照片相比較,可以很清楚地表明,這是同一物種。據復原分析得出,該標本的體長約為35英尺(10.66米),重約4噸。考慮到它尚未成年,若是成年的棘龍,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如果是真的,那棘龍也不再是體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隨後團隊建模並與尼羅河鱷魚、蠑螈的尾巴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棘龍尾巴產生的推力是陸地恐龍的8倍,並且效率高出2倍以上。而且它有能力在深水中遊泳,而不僅僅是在淺海附近。

團隊之一、來自國家地理科學作家麥可·格列什科(Michael Greshko)表示:「紅褐色的遺骸擺在我面前,這些骨頭組裝成幾乎完整的尾巴,這也是一百多年來首次發現棘龍的尾巴。它是如此之大,以致需要5張桌子來支撐它的全長。構成尾巴的許多椎骨伸出近兩英尺長的突出部分,使其具有槳的輪廓。相信是棘龍能在水中靈活動作並保持平衡的關鍵。」

從研究結果看,巨型棘龍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的,也許像大型鱷魚(同時期對手應該是溼地鱷)一樣獵食獵物。所以棘龍很有可能以當時水中的古鋸鰩、肺魚和腔棘魚為食!

對此易卜拉欣表示:「在當時的河流系統中,有很多像鱷魚一樣的掠食者,有些甚至和公交車一樣長,所以撒哈拉沙漠是地球歷史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是我們看到的一件事是,許多捕食者實際上已經適應了捕食魚類。棘龍也不例外,它是在這個河流系統中捕捉巨魚的河怪。」同時他認為當時水域食物鏈的激烈競爭可能是導致棘龍身體進化巨大的因素之一。

儘管證明了棘龍是個喜歡吃魚「漁夫」,但並不代表它的戰鬥力很差。憑藉著1.75米長的腦袋(長長的吻部)、長度超過2米的前肢(爪子長達超40釐米),若將它放到今天的地球上,輕輕鬆鬆殺死大象不是問題。

結語:

這項研究給未來的恐龍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重新審視像重爪龍(Baryonyx)等恐龍的生活方式,雖然它們大小不一、生存時期不同,但它們都有著鱷魚般狹長的口吻、粗壯的前肢。

幾十年來,人們已經習慣將恐龍歸為陸地動物,但學界從未認為恐龍或肉食恐龍會在水裡生活的想法,更別說它們會遊泳。就比如我們以前認為哺乳動物都是陸地生物,但我們有也鯨魚和蝙蝠。所以恐龍與我們的想像還是有差距的,白堊紀儼然是個迷人的失落世界。

—End—

相關焦點

  • 曾是綠色天堂 「史前巨獸之河」驚現撒哈拉沙漠(組圖)
    意外發現遺址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考古學家戴衛·馬蒂爾博士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考古學家尼扎爾·伊伯拉希姆最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古探險時,竟意外地發現了一條「史前巨獸之河」的遺址!  「史前巨獸之河」遺址位於摩洛哥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的撒哈拉沙漠中,據科學家稱,大約1億年前,撒哈拉沙漠曾是森林繁茂、河流遍布的綠色天堂。
  • 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原標題: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摘要:【鯰魚腹內發現遺骸「深海巨怪」大的嚇人】4月20日,兩個波蘭的漁民在該國的西部的奧得河,捕捉了一條巨型的鯰魚,體長達到了4米,重量達到了200多公斤。讓人想不到的事,漁民將魚腹剖開之後,發現了一具屍體,還有德國納粹時期的金屬材質的軍章。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可是一種龐然大物,頭骨長度有52釐米,估計體重可達1.1噸,肩高可達1.7米。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也是當時北美佔優勢的熊類。
  • 河中巨怪
    本坑新撒千島湖30斤至60斤的花鰱20萬斤,15斤至25斤的寬陽湖野生大鯉魚10萬斤,原坑草魚,花鰱,鯉魚,青魚,白鰱,黃鑽,鯰魚有幾百噸。每人一桿,只限3個錨鉤,可用3錨小耙子。禁止使用油鋸電鋸。票價1380元,團購1300元。引子年前最後一個巨物場——靜海花園。然而,今天的主角不是老李,也不是大侄子,主角的名字叫傑瑞米·韋德和他的《河中巨怪》。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提起石炭紀,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體型巨大的昆蟲,比如3米長的超級蜈蚣和像鳥一樣大的遠古蜻蜓。在蘇格蘭,人們發現了一些牙齒化石,其中部分牙齒的長度甚至超過了20釐米,這到底屬於什麼恐怖的怪獸呢?歐文在查看化石之後立即判斷出這些牙齒屬於一種史前大魚,於是他命名了根齒魚(Rhizodus),意思是「根一樣的牙齒」,模式種名為希氏根齒魚(Rhizodus hibberti)。
  • 史前第一巨鱷,不能「死亡翻滾」兼可能只吃魚!
    相比史前鱷魚,現代鱷魚可以說是小傢伙了。在眾多恐怖的史前鱷魚中,帝鱷是其中的佼佼者。《國家地理》曾用這句話來形容它——超級巨鱷,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 帝鱷被譽為中生代第一大鱷,成年體長11-12米,體重達到8噸重。
  • 世上最恐怖的九大巨型魚,最後那種更是據傳以人類為食
    1、湄公河巨型鯰魚:湄公河巨型鯰魚是東南亞湄公河獨有的一種巨鯰。因為過多捕魚、水體環境汙染及上下遊修建堤壩而貼近絕種。圖為二零零五年漁夫在泰國北邊捕獲一條293Kg的巨型鯰魚。2、超大談水黃貂魚:巨型黃貂魚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沒人了解這類魚是怎樣存活的。
  • 揭秘動物巨型祖先,古代烏龜重達2噸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南達科塔州發現一具古巨龜骨骼化石,也是迄今最完整的烏龜骨骼化石之一,從頭至尾,長部為4.5米,兩側鰭足之間的寬度為5米,推測體重可達兩噸。澳大利亞生活著許多獨特的生物,其中袋熊是最可愛的一種,它是體形龐大,圓胖的有袋類穴居動物,體長達到1.19米,體重36公斤。它們的祖先物種是雙門齒獸,肩高1.7米,體長3.05米,體重達到2500公斤。
  • 巨型海怪大王烏賊,體長20米,為什麼淪為了抹香鯨的盤中餐?
    它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主要分布在深度為深300米~3100米的水域。(下圖是發現過紅點標註出來的是發現大王烏賊的地方)。科學家估算,成年雄性的大王烏賊包含觸手總長度可以達到14米~20米左右,僅僅觸手就可以超過10米,它與大王酸漿魷並稱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無脊椎動物之一。
  • 盤點《河中巨怪》裡傑叔捉到的那些「河怪」,個個都長得很奇葩。
    1-坦克鴨嘴魚 ,跟它的鯰魚親戚一樣,可以長到非常大的體形和體重。不過跟別的鯰魚不同的是,這種河中怪獸只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大卡裡河中,這裡的河水經常被用於處理印度火葬儀式後的屍體,所以這裡的坦克鴨嘴魚養成了吃屍體的習性。2-吸血鬼魚,它們絕對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可以長到1.2米,它們主要以食人魚為食。它們的名字來源於那兩獠牙齒。
  • 最新研究發現史前巨型烏龜 長3米重1.13噸
    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一份全新研究,揭示了一千萬年到五千萬年前在南美生活的一種巨型史前烏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  這種烏龜是一種真正的巨型生物,體重重達1.13噸,體積像中型汽車一樣大。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全球那些能嚇死人的巨型魚類
    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近十年來全球捕獲到的嚇死人的巨型「魚精」:1、德男子20分鐘捕獲2條巨大鯰魚據德國媒體9月3日報導,日前,兩名來自德國黑森州(Hessen)的男子在西班牙埃布羅河(Ebro)捕魚時有了巨大收穫:他們在20分鐘內接連抓住兩條鯰魚,它們的體長都超過2米。
  • 體長30米的恐龍有多大?用公交車做對比一目了然
    這是河源龍,生活在距今約8000~6600萬年前,化石出土於廣州河源市,這也是在我國境內,發現為數不多的一種偷蛋龍科恐龍,推測體長約有1.5米,重約20公斤。這是永川龍,同樣是一種大型獸腳類恐龍,化石出土於我國重慶市的永川區,地質年代約為1.65億年前,起初推算它們的體長可達近8米,隨後又在同一區域發現了一具巨型化石,光頭骨長度就約有一米,重新推算後,預估它們的體長可達10.5米,重約5t。
  • 水中巨怪!垂釣者的天敵:它靠吃人類屍體長大
    然而垂釣者都喜歡炫耀自己的戰利品,在這些展示出的戰利品中,不乏有看了令人不禁毛骨悚然的「水中巨怪」,甚至是人類未知的海洋生物。巨型坦克鴨嘴魚體長1.5—1.8米,甚至到2.5米,體重73公斤以上,口中長有倒齒,曾有人在河邊洗澡時被這種巨怪襲擊,瞬間便消失在水中。
  • 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不過無論野生的還是圈養的,它們的體長最多只在6米左右。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
  • 水中巨怪!它靠吃人類屍體長大
    那些驚動世人的水中巨怪!可謂是垂釣者的天敵,有些甚至是靠吃人類屍體長大!今天小穎為各位釣友們盤點一下:1,近日,42歲的Andy Logan在一次海洋垂釣中,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釣上來一條重達222磅,長約為8英尺,寬約為6英尺的鰩魚。當天Logan正在同船長Hamish Currie在拉斯林島北部海域進行春釣。
  • 淡水大魚瀕臨滅絕:拯救地球最後的河中巨怪
    現在霍根已經跨越了6個大陸,進行了超過50次探險,在一條又一條的河流中尋找大魚的身影,地球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河中巨怪也逐漸露出了真實的樣貌。截至目前,那條293千克重的湄公河巨鯰依然是世界第一,但在霍根的圖景中這還遠遠不夠。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