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天台山石樑瀑布,當年徐霞客曾至!

2020-12-10 溫州古道

《徐霞客遊記》開篇即《遊天台山日記》。2004年8月的一個周末,與同事從上海出差歸來,途經天台,獨自下車宿天台縣城,次日早晨往國清寺。隋塔下車即能看見,高塔入雲,出於重重寺宇之上,古樸壯觀。隋梅在大雄寶殿右側,老樹虯枝,出於牆頭。禮佛畢,遊步於各殿間,遇一僧,年近五旬,與之談,學識淵博,自稱為雲遊僧,每年春秋外出雲遊,夏冬駐寺廟,與我意合,於是一僧一俗坐階閒談,及僧辭,乃出寺往石樑,途中吟得一詩,詩云:「古寺落葉寂,鐘聲幾度聞。與僧談坐久,禪意入雲深。」

作者|鄭明曉

車停石樑村,沿溪下行,水聲漸行漸大,至金溪、大興坑溪匯合處,一溪一瀑,兩溪相匯,再行之,見石樑飛瀑。徐霞客記述石樑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梁闊尺餘,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百丈不止。餘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

著墨不多,形神俱矣。我見石樑之險,不敢昌險攀援。入中方廣寺,坐曇華亭,曇華亭有妙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擊鐘鼓聲,無聲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掏筆摘錄。出亭獨坐石樑瀑布上端,觀飛瀑之險,瀑布飛珠濺沫,紛紛而下,轟然雷動,越看越險。過下方廣寺,寺有山門、大雄寶殿、五百羅漢殿、會佛地藏殿、佇真殿、左右廂房,羅漢殿五百漢羅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相傳這裡為五百羅漢應真地,寺中有「五百羅漢道場」碑。

下至瀑潭,坐石而望,竹樹環合,青翠相擁,瀑布穿梁躍下,跌蕩噴雪,聲震天外,氣吞河山。坐不久,瀑霧沾衣,退至遠岸而觀,岸有茶坐,品茗而望,竹樹搖曳,水氣送涼,中方廣寺矗於瀑崖背,望之若仙宇。離坐時得兩詩, 詩云:

奇山秀水凡塵絕,霞客扶筇數度行。

古剎鐘聲雲水靜,石樑飛瀑久聞名

石樑橋下白龍飛,噴雪嘶風搖翠微。

品茗不覺午日熱,清泉出谷面眸非。

上仙筏橋,瀑布境闊而意長,與雲與寺與石與樹相生相伴,氤氳四起,不忍離去。

循溪下,穿行林樹,聞蟬聲、蟲聲四起,水聲潺潺不絕,過不二法門石,石突出道中,如半扇門,兩面各寫半邊繁體「門」字。再下行,遇一溪旁出,兩溪合為一處。從旁吊水潭溪溯行,見一石臥溪,上刻篆字「法華晨光」,或稱此「天下第一印」。溯溪續行,見一瀑飛瀉於半甕崖中,作斟酒之狀,瀑下潭水幽綠,即小銅壺瀑布。瀑潭旁有一亭,可坐望瀑布。

復返至兩溪匯處,下行,溪中多巨石,急流相激,水聲喧喧,我坐石聽泉,泉咽而心靜,又聞林鳥,聞其聲而不知其處,得:「行到人疲時,溪石淨可眠。坐石享清風,臥石聽清泉。心與山俱寂,鳥與林同歡」句。復下行,至「龍遊澗」,澗長十餘米、寬尺餘,上寬而下狹,宛如遊龍穿梭,流急濺起,飛沫噴空。澗旁一瀑貼崖下墜,高40餘米,如一匹白練掛於巖壁間,又似一張水珠簾,千萬串銀珠,輕柔可卷,即齊召南所稱之「珠簾春水」。

返至石樑瀑布,忽然遇大雨,轉而暴雨,撐傘出景區,尋至聽瀑山莊下榻。

傍晚雨止,匆匆往石樑瀑布,兩溪之水,齊聚狹澗,相衝相突,奪路而去,穿過石樑,奔騰怒吼,作萬釣之勢,拋砸而下,搗騰著,如巨龍出峽,騰空出世,俾倪一切,唯我獨尊。我被震撼了,如此壯觀的瀑布,亦我平生所僅見,觀瀑歸來,作《觀石樑瀑布》詩,詩云:

久慕天台山,今始得方緣。

才別國清剎,又訪石樑泉。

石樑多飛瀑,埋在深谷間。

循聲二溪合,雙龍奮爭先。

匯成千鈞力,跌蕩石樑穿。

石樑懸絕壁,誰人敢攀援。

獨坐方廣寺,激蕩起波瀾。

瀑水紛紛下,跌落百丈淵。

臨淵望石樑,但見白龍翔。

龍吟虎長嘯,噴雪生寒煙。

寒煙吹不散,陶然兩相忘。

又遇暴雨來,聲勢更壯觀。

聲震九天外,勢吞萬壑山。

噴壑響十裡,氤氳彌山巔。

疑自河漢落,或從瑤池遷。

久坐寒意起,不敢效散仙。

問源在何處,青山綠水潺。

日晚別此去,久久掛心間。

夜宿山莊,明月東升,不覺復往石樑,山路無人,蟲聲步步而驚,出竹樹林遙望,瀑布花白,懸空噴雪不絕,幻若神境,忽然想起李太白《望廬山瀑布》中詩句:「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今夜石樑之神境,唯明月、瀑布、山風與我耳。

山莊早醒,出門見晨煙瀰漫,潺聲不絕,得《宿石樑聽瀑山莊早起》詩:「開軒林氣鮮,空澗響山泉。山氣易多變,雲煙倏忽卷。」

早飯前,又往石樑,竹樹籠煙,瀑流似昨日雨歇時稍小,但在晨煙水氣氤氳中,似又多了一份逍遙灑脫之意,仿佛一夜之間,盡洗了昨日凡夫俗子留下來的俗塵之氣。

早飯後,欲上華頂,考慮華頂杜鵑花在五月間開,莫若待杜鵑花開時再登。於是溯大興坑溪尋源,走了兩個多小時,仍不見溪窮,於是折返,在石樑村坐車下山。回家數日,不忘其境,又作《石樑尋源》一詩,詩云:

白日山間照,策筇尋桃源。

清泉客心靜,空山深壑喧。

幽谷人跡罕,興來獨流連。

在谷心曠達,何須登山巔。

清溪隨山轉,我心忽悠閒。

行到人疲時,溪石淨可眠。

坐石享清風,臥石聽清泉。

心與山俱寂,鳥與林同歡。

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相關焦點

  • 遊台州天台山,看「石樑飛瀑」奇觀,追尋徐霞客的腳步
    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的最著名的旅行家,他曾經三遊天台山。他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就是寫的天台山。對於天台山地理地貌,徐霞客給予了高度讚賞。最令他感到讚嘆的當數天台山石樑景區。
  • 隨《徐霞客遊記》遊現代天台山
    天台山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出遊之地,在《徐霞客遊記》裡徐霞客曾三遊天台山,分別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和「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現在「遊記」裡的天台山已是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浙江東部天台縣,它的西南是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
  • 浙江台州天台山,當年徐霞客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
    而來過這裡的人都知道,天台山的懸崖峭壁以及流水瀑布都是非常壯觀的自然景色。陽春三月,漫步於此處,不僅能夠感受到山清水秀的美,還能放鬆身心,盡情遊玩。隨眼可見的溪流巖石,花草彩蝶,將這裡的美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讓人心馳神往。春暖花開了,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尋訪下徐霞客當年的足跡。
  • 浙江天台山必去景點,自然人文景觀燦爛,吸引徐霞客多次探訪
    今天咱們要來說說天台山,這裡曾經是天台宗起源的地方,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景點呢。明代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遊歷考察三十多年,先後四次進行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徐霞客的遊歷,不僅是為了尋奇訪勝,更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三上天台山,寫下兩篇遊記,並將《遊天台山日記》寫於《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可見徐霞客對天台山是多麼的喜愛。
  • 徐霞客著《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
    黃信陽說,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遊記》是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文化作品,而《遊天台山日記》則是其開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國旅遊日」就以《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而確定的,因此《遊天台山日記》進中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 浙江壯觀的瀑布景觀,台州唯二的5A級景區,吸引徐霞客三次探訪
    ,因為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就是以《遊天台山日記》為開篇。作為我國首個旅行家,徐霞客遊歷考察三十多年,先後四次進行長距離跋涉,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不僅為了尋訪奇勝,更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三上天台山,可見他對天台山有多麼喜歡。
  • 浙江最壯觀的瀑布景觀,台州唯二的5A級景區,吸引徐霞客三次探訪
    ,也是因為徐霞客,因為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就是以《遊天台山日記》為開篇。作為我國首個旅行家,徐霞客遊歷考察三十多年,先後四次進行長距離跋涉,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不僅為了尋訪奇勝,更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三上天台山,可見他對天台山有多麼喜歡。
  • 浙江天台山的一個避暑勝地,夏季氣候涼爽,吸引了徐霞客多次探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跡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寫下兩篇遊記,並將《遊天台山日記》赫然標於《徐霞客遊記》篇首,可見徐霞客對天台山的喜愛,還有其他的名人墨客也對天台山的自然景觀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天台山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景觀悠久燦爛。到天台山旅遊,石樑飛瀑是天台山不得不去的景點之一。
  • 浙江天台山精華所在地,是天台山必去景點,還是徐霞客遊記開篇地
    天台山作為《徐霞客遊記》開篇地,自然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說法,天台山風景名勝區是指整個天台山範圍,其中包含了好多個景區,如國清寺、石樑景區、瓊臺仙閣、赤城山等等,各個景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 浙江天台的自然奇觀,世間罕有的石樑飛瀑,連徐霞客都為之驚嘆
    喜歡旅行的朋友,肯定知道徐霞客,作為我國古代的超級旅行家,他著作的《徐霞客遊記》,在開篇提到的就是浙江的天台山。天台山雖然沒有三山五嶽中的名山那般聲名在外,卻自有其獨特之處,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是首屈一指的。
  • 黃信陽:建議把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編進中小學教材
    (北京時間記者 黃海東 報導)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北京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今年他的提案之一是建議把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編進中小學教材。黃信陽表示,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遊記》是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文化作品,而《遊天台山日記》則是其開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國旅遊日」就以《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而確定的,因此《遊天台山日記》進中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 浙江一5A級景區,有著極其壯觀的瀑布,吸引徐霞客曾三次探訪
    這裡便是浙江台州的天台山,這裡的景點有很多,主峰天台山是當地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這裡被人們所熟知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徐霞客,他是我國的第一個旅行家,他對天台山的喜歡從他的三次探訪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隨後他為天台山寫了兩篇著名遊記,講述了他對天台山的喜愛。
  • 這裡是濟公的老家,徐霞客當年去過,名列浙江十大旅遊勝地
    你若去天台山,去國清寺,視線所觸及的山林、良田都是屬於國清寺的寺產。天台山的主要的景區包含天下奇觀的石樑飛瀑、避暑勝地華頂國家森林公園、人間仙境的瓊臺仙谷、樓臺亭閣的濟公故居、隋代古剎國清寺、赤城山景區等景區。
  • 遊浙江台州,觀賞石樑飛瀑,探秘神仙居蝌蚪文
    天台山是這裡的著名景點之一,歷史上的徐霞客也是把天台山作為他旅程的起點,且曾經三遊天台,寫下《遊天台山日記》作為《徐霞客遊記》第一篇。對於天台山最為徐霞客稱道的當數石樑景區了。這裡不僅是「唐詩之路」的精華段以及目的地、還是「五百羅漢」的道場。我們的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以及後來的著名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等多部影視片也是在這裡取景拍攝。
  • 《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寫的便是這片山水
    徐霞客走遍中國大地,曾3次來到天台山,《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作便是《遊天台山日記》,天台山山水靈秀,今天我們走進的便是天台石樑景區。我選擇從下入口進,沿著山間的小路行走,綠樹如蔭,泉水潺潺,步行10多分鐘便聽見瀑布的轟鳴聲,尋著聲音,發現了石樑著名的銅壺滴漏。銅壺滴漏是由一個高約5丈,腹部膨大,口門狹小如同銅壺的巨石形成,山間清泉從壺頂流下墜入翁內,如雷鳴一般,隨後流水從形似壺嘴的巖隙中湧出,直注入下面的碧潭內。流水沿著石澗行走,而我沿著蜿蜒的棧道行走,一路記錄著沿途的風光。
  • 浙江台州天台山,徐霞客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是有什麼秘密嗎?
    天台山以「佛祖、美景」聞名全國,來過這裡的人都知道,天台山的懸崖瀑布是壯觀的自然風光,三月的春天,在這裡散步不僅可以感受美麗的風景,還可以放鬆和享受自己,看得見的溪流巖石、花朵和蝴蝶,這裡的美被完全呈現出來,讓人著迷,春天開花了,邀請了三五個朋友去參觀徐霞客的腳印。
  • 跟隨徐霞客 遊玩不一樣的天台山
    5月19日將迎來首個「中國旅遊日」,這一天正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其開篇之作,便是《遊天台山日記》, 今天,我們就跟隨徐霞客的足跡,去天台山來一次獨特的旅行吧!
  • 天台景區免票串串遊:天台大瀑布→瓊臺仙谷→石樑飛瀑
    ,又稱三井瀑布。九級瀑布傾瀉而下,氣勢磅礴。被譽為中華第一高瀑的「天台山大瀑布」,瀑布落差達325米,最寬處100米。在大瀑布之上是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和桐柏抽水蓄能電站,據說大瀑布的水是山上幾處水庫整合後匯集起來的。大瀑布是我國罕見的親水梯級瀑布群,沿路可供遊人親水嬉戲。
  • 中國第一「驢友」——徐霞客為何獨愛天台山,三次登山
    遊覽了華頂、石樑、銅壺、水 珠簾、萬年寺、國清寺、明巖、寒巖、桃源、瓊臺、赤城山等景點。可以說天台山的主要名勝古蹟遊覽一遍。、石樑以及高明寺、螺溪諸景,歷時7天。就我們所知,遊的次數和地方這麼多,遊的時間這麼長,當地只有王士性、齊周華等人。客籍只有吳江潘耒、丹徒顧鶴慶等人。徐霞客 不遠千裡,一而再、再而三地遊天台山,除了天台山名氣大以外,究竟還有哪些原因呢?
  • 樂遊《山海經》–天台山
    天台山(浙江天台縣)又東五百裡,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ju)水出焉,而南流注入列塗。位置關於夷山,有兩個說法,一是浙江的天台山,二是括蒼山。天台山是活佛濟公的故鄉,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聞名於世。它是仙霞嶺的一個分支,多懸崖瀑布。「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三次登天台山,望著40公尺高飛流而下的瀑布欣賞不已,他寫下《遊天台山日記》,並把它作為《徐霞客遊記》的首篇。石樑飛瀑,華頂歸雲是天台山的最佳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