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北京一家無印良品門店不配合工商部門抽檢,到底有何隱瞞?《天天315》周末會客廳,邀請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中國青年報》經濟部主任潘圓做客直播間,共同探討本周消費熱點話題。
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品牌,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為主。目前,該品牌在中國有門店約200家,受到許多消費者青睞。
對流通領域的商品進行質量抽查檢驗是市場監管部門的法定職責,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舉措。但近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開展抽樣檢測工作時沒有獲得無印良品工作人員積極配合:對方先是拒絕抽檢 ,隨後竟清空全部商品信息。
9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根據北京市工商局日常監測工作計劃,依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的規定,委託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銷售的木製家具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遭到各種不配合。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面對抽檢,商家存在牴觸心理,而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
執法人員向該店店長出示行政執法證和抽檢通知書,表明來意。執法人員反覆溝通,店方才答應進行抽檢,店長才將執法人員帶到家具區,執法人員此時僅看到一件前期被監測的木製家具,其他被監測商品並沒有在現場擺放。對此,該店長解釋稱:「選購該商品的消費者不多,因此沒上該商品。」而執法人員要求調貨,被拒絕。也就是說,雖然店長表面上同意抽檢,但實際上玩兒起了「貓膩」,執法人員又「無貨可檢」。
隨後,執法人員依職權要求到櫃檯檢查與被抽檢商品相關的票證帳簿、貨源、數量、存貨地點、存貨量、銷售量等信息,也遭到拒絕。
在執法人員堅持下,該店店長同意在其商品系統內查詢被抽檢商品信息。但執法人員看到,此時系統後臺無信息登記。按照要求,經營者店內商品和銷售記錄均應在其系統後臺有所體現。執法人員到售賣現場拿出其他待售化妝品、衣物等商品進行比對查詢時,同樣發現均無相關信息登記。
執法人員要求該無印良品所在的華聯超市相關負責人到現場情況說明。她表示,無印良品店後臺信息為何被刪除,華聯超市方面也不了解情況,希望無印良品方面積極配合工商部門執法。
執法人員隨後進行現場情況記錄。此時無印良品店長一直接打電話,並拒絕回應任何問題。最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工商部門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行為。
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指出,《產品質量法》第十五條明文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本案中,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委託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相關企業的產品進行抽檢,完全符合法律規定,其目的就是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果抽檢出不合格產品,將要追究生產者、批發者包括經營者的責任。另外,《產品質量法》第十六條規定,對依法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生產者、銷售者不得拒絕。拒絕依法開展檢查工作的,將按照情節的輕重程度,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停業整頓乃至吊銷營業執照。因此相關經營者,包括其從業人員有法定義務進行完全主動的全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