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一草一木深植於每個人的記憶中,五十年代瀋陽工人就住上了紅磚砌成的樓房,當年建設大瀋陽的時候,紅磚是最佳建築材料,很多廠礦模仿蘇式樓蓋起好多紅磚房,如今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各種紅磚建築已經漸漸消失,瀋陽現存最大的紅磚建築群在什麼地方?這裡原來是廢棄的老廠房,如今已經變成旅遊景區,如果國慶節不出瀋陽,還想尋找一些工業文化與建築方面的旅遊地方,這是一個好去處!
瀋陽很多工廠都是紅磚蓋的廠房,但是保存完整已經不多了,今天我們介紹瀋陽紅梅味精廠的舊廠房,它始建於1939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其前身為日本農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廠,位於瀋陽市鐵西區衛工明渠西側。
紅梅味精廠的原料儲藏空間是現今保持最完整的六連跨建築,這裡的紅磚牆經歷多年的洗禮,依然保持著它的堅實肌理。六連跨屋頂是味精廠原料庫最大的特色。其他地方真沒有這麼多的紅磚建築物。這裡已經成為網紅旅遊的打卡之處,節日前夕就有很多人來此打卡報導,若干自然紋理的紅磚可以作為拍攝背景牆,而且這裡的大草坪和火車道也非常適合拍攝小視頻。
據說改造這個原料庫頗費一番功夫,工人師傅們需要徒手將紅磚小心拿下,把每一塊紅磚都要編碼,精心修復之後重新翻建,最終成為今天的模樣,紅磚是這座建築的最重要構成,這一批老建築面貌一新。
國慶節期間這裡還舉辦文藝市集和藝術展覽,原料庫是很有趣的一個地方。
原料庫的夜景非常不錯。
原料庫的內部
紅梅研究所建於1966年,與原料庫、俱樂部的磚木結構不同,它是一棟磚混結構的建築,重新翻修的時候保留了味素髮酵罐。
兩個發酵罐被留在了發酵車間,另兩個發酵罐則被安置在了園區的當中。
發酵罐的原型,因為味精是發酵而成的,所以發酵罐是味精製造的靈魂。
整個園區的建築景觀都很獨特,如果利用平靜的水面,可以拍出類似茶卡鹽湖那種大片的感覺。我覺得在這裡拍攝短片和電影也非常不錯。
原紅梅味精廠老大門更有味道了,保留老大門的前提下,如何使之與城市尺度相協調呢?經過數輪方案的比選修改,一個獨具創意的方案呈現出來,建築設計師用一個紅磚新大門包裹著紅梅味精廠老大門,南側將從廠區廢舊的廠房拆解留存下來的紅磚重新組合起來,看起來非常漂亮大氣。
園區內有十多棟建築,其中五棟建築是歷史文物了,其中有一棟是文物建築。可以說這個園區很有遊覽價值。北三路有智慧停車收費,園區免費參觀。目前紅梅文創園是瀋陽工業旅遊的地點之一,地址:瀋陽市鐵西區衛工街(臨近小北三路)原紅梅味精廠舊址。
當年瀋陽援建了很多工廠,很多朋友遠離瀋陽在外地支援建設,無論我們身處何方,瀋陽都是最牽掛的地方,那裡的人,那裡的記憶,那裡的文化,都令人難以割捨,相信你的心裡也有許多關於瀋陽老廠房的故事,這些年瀋陽有沒有令你感到驕傲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