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傍晚,落日熔金,歸航的漁船星星點點。此時,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拾間海民宿的經營者陳蜀曼,正在為入住小院的遊客介紹當地特色小吃,遊客們圍爐煮茶,天南地北的口音交織,溫暖人心。深冬本是濱海旅遊的淡季,因近年來悄然興起的霞浦特色民宿,即便瑟瑟寒風也擋不住遊客們紛至沓來的腳步。
三沙海岸風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三五」以來,我市旅遊業得到長足發展,許多群眾吃上了旅遊飯、生態飯,霞浦三沙民宿業的發展就是一個見證。三沙三面環山,長達40公裡的海岸線造就了獨特的海岸風光,依託山海畫廊資源和文化,霞浦縣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打造灘涂攝影風情名片,政府搭臺,民間唱戲,建設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
改造民宿不僅讓漁村閒置的老屋換了新顏,當地村民也通過出租老屋得到收益。曾經以海洋漁業為主的三沙,現已擁有上規模的特色民宿90多家,生態紅利不斷釋放。
2016年,還是「北漂」的陳蜀曼看準了城市白領對回歸田園鄉村的渴望,同時得知家鄉正在推進鄉村振興,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天時地利,她毅然回到霞浦創辦特色民宿。
回顧過去四年的創業歷程,從構思到運營民宿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當時東壁村髒亂差的環境也讓她倍感焦慮。但是讓她感觸最深的卻是幾年來政府一直鼓勵他們建言獻策,對他們的需求積極響應,讓她對家鄉的未來更有信心。
「霞浦對文化和旅遊產業越來越重視,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從新建的觀光棧道到修繕的道路再到民房外牆的整體設計裝修,三沙鎮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遊客們來這裡不僅能看日出,還能悠閒漫步在鄉間,一攬山海風光。相比早年,現在的回頭客更多了,全年民宿入住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已經有不少顧客預訂了春節期間的房間。」陳蜀曼介紹。
近年來,霞浦縣將民宿規劃納入村鎮規劃中,依據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在海灘的周邊村鎮,依託景區、景點景觀規劃觀海主題民宿。同時,政府給予資金補助,積極扶持民宿改造建設經營,加快三沙鎮公共基礎設施配套規劃,提高設施配套水平和綜合服務功能。按照民宿和遊客需求,完善旅遊服務功能,規劃民宿餐飲、停車場等服務設施,提高遊客接待能力,積極開展環境美化工作,讓遊客全方位享受霞浦的風土人情。
為進一步發展霞浦民宿,該縣還加強民宿品牌宣傳和從業人員培訓。「主管部門組織我們進行旅遊服務、接待禮儀、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民宿服務能力。」半城裡民宿經營者李豔說。同時,政府部門還充分運用各類傳播媒體,廣泛開展多樣式的宣傳活動,組織體驗、展銷等,應用網際網路拓寬民宿營銷渠道,打響特色民宿品牌。
「目前霞浦縣大大小小的民宿已有400家,民宿的規模仍然在不斷擴大。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在促進鄉村振興的同時,也出現了民宿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霞浦縣從2020年起開展民宿星級評定工作,從服務質量、店鋪環境、顧客反饋等方面進行等級劃分,並發放對應的補助資金。」在拾間海三期工地前,霞浦縣文體和旅遊局旅遊產業股負責人陳勇介紹。
在特色民宿的帶動下,電商直播、文創設計開發等一系列新興商業模式也在三沙鎮嶄露頭角。主播喜歡在裝修精緻、環境優美的空間裡進行帶貨,民宿就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現在霞浦人氣旺盛的主播粉絲人數可以達到500萬人,巨大的曝光度讓遊客在異地就能了解民宿基本情況,加強了民宿宣傳推介力度。
緊挨著拾間海的是一家專門面對中高端人群設計的民宿——壹棲壹宿。這家全新的民宿去年10月份開始營業,目前投入資金達1000萬元。即使去年旅遊業受到疫情的衝擊,同樣作為返鄉青年的代表,主理人郭弘依然目光堅定。「霞浦的自然資源豐富,攝影勝地名聲在外,數字科技又促進了傳播的裂變,我們從中看到巨大的潛力有待挖掘。同時全域旅遊理念的實施也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
展望未來,郭弘說:「未來希望我們能成為標誌性的精品民宿,吸引更多同業來此共建,形成集群效應。我們也將配合政府繼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豐富休閒項目,提高服務質量。與霞浦縣的同行們深入交流,良性合作,通過民宿的窗口向外界更好地推廣家鄉。」
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見習記者 朱靈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