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地區的反佔領鬥爭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在基隆、淡水附近海面集結的日軍,認為臺灣一經交接,他們即可登陸。當他們的兵艦駛近海岸時,卻遭岸上臺灣守軍大炮的猛烈轟擊。日軍才知在基隆、淡水登陸不易。528日,日本侵略軍近衛師團在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統率下,隨同由海軍少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艦從,從琉球中城灣出發,進至臺北海口。次日,日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以軍艦佯攻金包裡,而以主力掩護登陸部隊駛入三貂角海面。

 

1895年月29日,日軍一部在三貂角登陸。次日,日軍主力又繞至基隆東面的澳底登陸。本來基隆方面負責防守的統率是楊歧楨。三天前他率所部內渡,使這一帶的守備諸營無主帥統領,防守兵力也大力削弱。日軍以兩個大隊的兵力由頂雙溪向三貂嶺推進。當地只有零星駐軍,雖經阻擊,因敵眾我寡,不支而退。31日,日軍一部進犯瑞芳鎮,廣勇吳國華以竹林為掩護,猛烈射擊,打得敵人狼狽而逃。

 

日軍先頭部隊60人在虎仔山附近的核仔莊登陸後,在鹽寮架起便橋,大隊山鹽寮登陸。防守該地的曾喜照部二營,士兵大多新募入伍,「成軍甫三日,遇敵不戰潰」,日軍登陸時,澳底守軍營官曾喜照遇敵不敢戰,即率營逃跑。日軍順利登陸。當晚,日軍越過土嶺,到達頂雙溪。  

 

三貂嶺之戰  

 

基隆與澳底中間隔著三貂嶺。三貂嶺是臺北第一高山,位置重要,道路險峻,易守難攻。過嶺,分大小兩道,大道通瑞芳,達基隆;小道通吳埕,達八堵。守衛三貂嶺的一營防軍見曾喜照二營潰敗而來,於是也一鬨而散。致使日軍毫無阻擋地進入了三貂嶺。31日下午,已經越過三貂嶺到達嶺背的日軍前鋒,與自基隆趕來的吳國華軍相遇,吳國華軍進擊,一名日軍軍官被擊斃,日軍退卻。吳率部追至嶺巔,日軍退至半山。這時自基隆率營前來增援的包幹臣,見日軍退卻遺下槍械、屍體,就將敵首級割下,冒充己功回基隆報大捷。在三貂嶺上追擊日軍的吳國華聞聽後大怒,捨棄日軍,率隊急弛下嶺。吳部緊隨包軍之後,兩部回到基隆後,爭功不已。而三貂嶺則棄而不守。日軍見追軍撤退,乃奪下三貂嶺,逼近基隆。

 

日軍在進攻基隆的過程中,途徑瑞芳,受到守軍的頑強阻擊。唐景崧見基隆守軍各不相統,派「民主國內務大臣」餘明震率黃翼德一部前去督戰。守軍與日軍正酣戰之際,忽接唐景崧電報,令黃翼德率部速回。奮戰各營土氣由此大受影響。餘明震急返臺北問唐景崧,唐景崧竟茫然不知。經查,才知是黃翼德自己讓人以唐景崧的名義幹的。真相大白後,唐景崧竟不敢對其繩之以法。軍紀敗壞於此,軍隊也就難有鬥志。

 

61日,日軍再撲瑞芳鎮。吳國華部接戰不力,守備劉燕督率炮隊,從瑞芳西面土山上發炮,擊退了敵人。次日,日軍調集大隊兵馬,分路進攻瑞芳。日軍第一中隊進至瑞芳西面高地,受到守備劉燕部炮兵的阻擊,給進攻日軍以較大殺傷。日軍第二、三中隊繞過高地,向瑞芳進攻,守軍以圍牆和民房為掩護,英勇抗擊日軍。日方承認,「我方死傷較多」,防軍統領張兆連冒雨趕赴戰場,親自帶隊衝鋒,殲敵多名,後敵軍增援,形成了包圍圈,張兆連右腿負傷,左右親兵大都戰死,瑞芳鎮終告失守。

 

63日,日軍集中登陸部隊,分三路圍攻臺灣北部的重要港口基隆,日艦也從海上轟擊,當時駐守基隆的是提督張兆連部四營、通判張道義部二營。戰鬥從1050分開始,守軍力薄,且戰且退。下午,日軍攻入基隆港。

 

獅球嶺失守  

 

獅球嶺地處基隆、臺北間,為通達臺北的重要關隘。本來獅球嶺由臺灣紳士林朝棟率所部駐紮。中法戰爭期間,林朝棟率鄉勇曾在獅球嶺阻擊法軍,使法軍未能進攻臺北。

 

林部皆為臺灣人,保衛家鄉觀念強烈,且訓練有素,在諸軍中頗有聲望。但唐景崧對當地士紳頗有疑忌,將林部調往臺中,派剛剛招募組軍的粵勇駐防。基隆失陷後,又有當地義勇撤至獅球嶺助防。粵勇素與當地人不和。

 

64日上午,日軍趁大雨中守軍疏於防備時,偷襲上山。直到逼近了,才為守軍發覺。粵勇迎敵,而在其後的義勇則後撤準備擇地攻擊。粵勇認為義勇畏敵不前,就開槍還擊。義勇認為粵勇叛變,也開槍還擊。於是自相殘殺,陣勢大亂。日軍趁機進攻,守軍敗退。獅球嶺失守。

 

在獅球嶺局勢緊張之際,有人建議調林朝棟支援。唐景崧緊急發電催林朝棟北上。林朝棟拒不回電。關鍵時刻唐景崧措置無方,致使人心離散。大敵當前,林朝棟仍記個人恩怨,「民主國」怎能同心協力抵抗日軍的進攻。

 

基隆、獅球嶺接連失守,潰兵湧入臺北城。聽說日軍將至,城中官民亂成一團。自基隆退回的李文奎領著潰兵衝進「總統府」,逼唐景崧出戰。唐景崧見情況不妙,慌稱同意,穩住了李文奎。隨即帶幾名隨從自後門溜出,混在難民群中逃出臺北,連夜逃至淡水。

 

65日,唐景崧擠上已有眾多散兵的德國商船,隨從搬運8箱白銀上船。炮臺上的兵勇看見白銀裝上船,即開炮阻止。商船中炮,船上十餘名士兵被打死。直到白銀被卸下,商船才在德國兵艦的護衛下駛離港口。

 

唐景崧的逃走,使臺北一帶局面更加混亂,城中難民四處逃散。城內的散兵、亂民群起搶劫。潰兵聽說府庫有白銀百萬兩,爭相破門搶劫,為爭搶又互相槍擊。潰兵還放火焚燒巡撫衙門。城中積屍遍地,哭聲震天。臺北的混亂局面使住在當地的外國人十分害怕。為使他們的利益不致受到損害,法德兩國一面調海軍上岸保護,一面與基隆日軍聯繫。這時,一些臺灣當地的士紳也竟然商議起讓日軍儘快進入臺北城維持秩序,鹿港人辜顯榮自告奮勇去基隆接引日軍。

 

當日軍聽到辜顯榮的報告後,還未敢輕信。這時又有德國商人等傳來消息。日軍還是怕中埋伏,派出一中隊騎兵到臺北城偵察。又過了兩天,即67日,日軍大隊才開入城內。當時,「民主國」大部散兵已撤往新竹,城內居民能離開的則扶老攜幼,渡海西去。未能走的則感到萬分恐怖。

 

基隆、臺北城相繼陷落,「總統」唐景崧潛渡,駐守臺中的「副總統」丘逢甲、林朝棟皆無心再戰。69日,丘逢甲解散義勇,挾10萬兩餉銀倉皇內渡廣東。林朝棟也率其一部西渡漳州。不少府縣官員及兵將也紛紛離臺,「民主國」在北部、中部的「政權」實際上已經完結。

 

三角湧殲敵  

 

三角湧是臺北附近的一個村莊,地形險要,當地民眾具有反抗外國入侵的鬥爭傳統。日軍佔領臺北後,又逃來了大批難民,他們共同抗日,同仇敵愾,士氣旺盛。

 

711日,一支由25人和6艘運輸船組成的日軍水路運糧隊,由臺北出發,12日到達三角湧。

 

13日晨.日軍運糧隊遭到義軍襲擊。數百名義軍夾河射擊敵船,擊斃運糧隊日酋櫻井曹長,除三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擊斃。

 

15日,由山本小隊長率領的一支21人騎兵隊,來三角湧偵察,找村民引路,被引上盤杭頭狹路。正疑惑間,忽然槍聲四起,響徹山林,偽裝成農民模樣的義軍,拿出預先藏好的步槍,從四面八方向日軍射擊,寧靜的山河頓時草木皆兵。日軍被迫後退,但無法擺脫義軍的包圍,只有三騎僥倖逃脫,其餘全部被殲。

 

日寇惱羞成怒,為了報復,22日又糾集三個支隊的兵力,由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指揮,包圍三角湧,殺氣騰騰,企圖一舉消滅那裡的抗日力量。三角湧的義軍和當地民眾,在敵人必經的道路上,挖陷講、設埋伏,用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抗擊日軍。經過兩天激戰,義軍壯烈犧牲數百人,三角湧淪入敵手。日軍實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燒毀了數以千計的民房。

 

三角湧義軍和民眾的英勇抗日行動,充分顯示了臺灣人民不畏強暴、誓死抵抗侵略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新竹爭奪戰  

 

臺北失陷後,唐景崧、林朝棟、楊汝翼、丘逢甲等相繼內渡逃跑,激起了臺灣廣大愛國軍民的憤慨。這時,臺北陷落,臺中空虛,臺南勢孤,臺南地方紳士決議推舉劉永福為「民主國總統」以堅持局面。劉永福堅辭不受,仍以「幫辦防務」的名義指揮臺南軍事部署。劉永福發布文告,籌備糧餉,訓練兵勇,準備與日軍周旋到底。富有反抗侵略和愛國精神的臺灣人民,決心同日本侵略者開展武裝鬥爭。

 

劉永福是赫赫戰將,在中法戰爭中戰功卓著,戰後任南澳鎮總兵。甲午戰爭爆發,清廷令劉永福率黑旗軍,協守臺灣。唐景崧等內渡,劉永福受民命於危難之中,在花甲之年,挑起領導臺灣抗日的重擔。

 

當時,受劉永福領導的臺灣抗日隊伍,大體上由三部分人組成:以吳湯興、徐驤等為首的臺灣人民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民團;黑旗軍;臺灣知府組織起來的新楚軍和愛國士紳募集的鄉勇。劉永福根據當時形勢,做如下部署:令知州劉成良(劉永福之子)及提督陳羅、遊擊李英、都司柯壬貴等分別率部防守旗後(今高雄市)大坪山炮臺及四草湖、白沙墩、安平等臺南海口,令副將袁錫中率部駐防自南後山卑南各處;令參將吳世添率部巡守臺南府城;令各部勇營及各路義軍布防各地。

 

日軍佔領臺北以後,於613日兵分兩路向新竹方向進犯。西路沿鐵道南下,經桃園,攻湖口,擬由此直通新竹。東路則順著淡水河上遊南犯,準備越過大(山+科)(山+坎),從東面迂迴,與西路軍夾攻新竹城。

 

新竹縣城瀕臨鳳山溪下遊,是臺灣北部西岸的一個重鎮,也是臺北進入臺中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竹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比較有利於據守。

 

6月上旬,劉永福即令新楚軍分統楊紫雲會同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義軍駐守。中旬,日軍主力近衛團來犯,諸軍分路於大(山+科)(山+坎)、大湖口、龍潭陂等地據險狙擊,激戰6天,打退日軍多次進攻。

 

在大(山+科)(山+坎),一帶山區,山海鎮胡嘉猷所部義軍有力地阻擊東路之敵。當日軍竄來時,胡嘉猷率眾人進入竹林,登上一個舊炮臺,居高臨下,瞄準射擊。日軍依仗人多,聚而環攻,胡嘉猷率數十人拼死據守。徐驤的民團和大溪、三角湧一帶的武裝群眾聞訊趕來參戰,圍住了敵人。一時殺聲震天,擊斃日軍60多名,其餘殘敵逃跑。

 

1895619日,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在坂井重季大位率領下,從臺北到達中壢。621日,日軍向義軍前哨據點大湖口進犯。吳湯興所部義軍,自湖口鎮出發,迎擊西路之敵。日軍依靠武器上的優勢,瘋狂射擊,但盲目地連發排炮,命中率很低。吳湯興所部義軍士兵大都為善獵的山區居民,行動矯健敏捷,精於槍法,他們彈無虛發,打死了不少日兵,日軍狼狽而逃。

 

兩天後日軍侵犯楊梅,吳湯興、徐驤等部義軍由大湖口分路阻擊,在楊梅鎮同日軍發生激戰。陳起亮率民團和義軍趕來助戰,三路夾擊日軍。義軍懷著國恨家仇,英勇作戰,殲敵多人。日軍仗著兵多械精,瘋狂進攻,於中午11時許逼近大湖口。義軍憑藉著大湖口兵營圍牆的掩護,與日軍鏖戰數小時。圍牆被日軍猛烈炮火摧毀,義軍被迫後撤。日軍攻佔大湖口。

 

622日,日軍從大湖口進犯新竹。9時,日軍佔領新竹縣城東側的高地。在炮火掩護下,日軍分兩路進攻,一路攻打新竹新營,一路攻打新竹車站。守軍因糧械不濟,被迫退到城外。日軍工兵架木梯越牆而上,經過一場巷戰,日軍佔領縣城,瘋狂屠殺城內百姓,但並不能嚇倒抗日軍民,只能激起人民的仇恨和反抗。

 

新竹為臺中門戶,戰略地位重要,新竹失守,臺中危急。抗日義軍為保衛臺中,便積極籌劃反攻。24日上午,敵騎兵一隊在新竹北面遭到義軍攻擊,被殲多人,殘敵狼狽逃回新竹城。25日凌晨,吳湯興率義軍400餘人反攻新竹,在城郊與日軍展開激戰,攻至西關,姜紹祖也率部趕來參戰。激戰到下午,日軍不支,龜縮到新竹城內,不敢出戰。

 

71日,敵調步兵、炮兵、工兵聯合來攻。胡嘉猷率部堅守在一座堅固的大房子內,沉著應戰,從上午9時一直打到下午4時。義軍英勇抗擊數倍於己之敵,巍然不動,敵人傷亡不斷增加,只得撤退。

 

徐驤率義軍阻擊南犯日軍,三次打敗敵人,迫使其退回新竹。

 

79日夜,抗日義軍集結萬餘人,分四路再次反攻新竹城:由傅德星攻東門,管帶陳澄波攻西門,吳湯興率主力攻南門,姜紹祖、徐驤從側後進攻。陳澄波遇伏軍敗退。吳湯興率義軍佔領城東十八尖山,炮轟城內日軍。日軍派出步兵、炮兵各兩個中隊反撲。義軍誘敵深入,分兵夾擊,大敗日軍。徐驤率民團從背後攻擊日軍,兩支隊伍互相配合,奮戰不屈,與敵人展開肉搏,義軍戰死20多人,反攻新竹沒有成功。

 

718日,姜紹祖率義軍200多人,繞過十八尖山,再攻新竹東門。正擬守城,不防日軍大隊人馬驟至,將義軍包圍,姜紹祖的部隊被分為兩截。姜紹祖率領一部分戰士,退入十八尖山腳下叫做枕頭山的小山坡竹林中。他們望見十八尖山頭戰鬥正酣,就登上一所房子的屋頂,向山腰之敵猛烈射擊。日軍發現背後受敵,就調兵來攻,於是枕頭山又展開了一場血戰。姜紹祖部人數過少,堅持到傍晚,彈盡糧絕,或死或傷,或被俘遇害。姜紹祖自戕殉國。

 

姜紹祖(1874--1895),臺灣新竹人,世居北埔,祖籍廣東。家財萬貫,為一方豪傑。因憤恨日本強割臺灣,散家財募軍,招得健兒五百,率以抗日。6月中旬,在保衛新竹之戰中,在太湖口等地重創日軍。7月上旬,會各路義軍反攻新竹,與敵人激戰於枕頭山,力戰不屈,所部大多死傷,彈盡被俘。日寇殺人不眨眼,姜紹祖知必死無疑,乃服鴉片煙膏就義。這次反攻新竹戰役,由於兵力不足、武器遠不如敵人,也由於各路義軍配合不夠緊密,未能收復新竹城,但殲敵不少,鼓舞了群眾鬥志。例如712日,大溪鎮一帶的抗日武裝,偵察到有一隊日軍開往三峽莊,在敵行進途中打了個伏擊戰,殲敵200多名。13日,義軍襲擊從臺北開出的運輸敵軍糧一列火車,斃傷押車的敵兵多名,繳獲了大批軍糧。14日,一隊義軍在淡水河的鶯歌渡口伏擊敵運糧船隊,殺傷敵人30多名,繳獲了敵船18艘及所載軍糧。15日,由板橋前往三峽的一隊騎兵20多名,遭義軍武裝的夾道伏擊,全數就殲。這類遊擊活動,牽制了日軍兵力,打擊了敵人後方的統治,配合了抗日義軍的正面作戰。

 

臺灣人民抗擊侵略者的勇敢頑強精神,敵人也不得不承認。當時日軍中有人這樣寫道:「不論何時,只要我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就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一個人,甚至年輕的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鬥。我們的對手非常勇敢,絲毫也不怕死。他們隱藏在村舍裡,當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裡去,等一有機會,就會馬上發動進攻。不僅臺北的情況是這樣,而且整個新竹的四郊也是這樣。新竹村民是以頑強和勇猛著稱的。」

 

在新竹爭奪戰中,大小20餘仗,殲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把侵略者拖在那裡長達50多天。日本政府看到近衛師團傷亡很大,南下戰事進展緩慢,又派陸軍中將乃木率領第二師團赴臺增援。

 

日軍在南下新竹的同時,又派兵艦侵入臺灣西南海面。日艦兩艘攻擊安平口,企圖由此登陸,往北推進,與南下之敵配合,以攻佔全臺。駐安平炮臺的黑旗軍發炮還擊,擊退了敵艦。敵艦登陸安平的企圖一時未能得逞,其進攻仍限於北面一線。

 

當日軍進攻新竹時,劉永福派李惟義率兵北上馳援。當新竹、臺中相繼陷落後,南下的日軍又在苗慄、嘉義等地遭到頑強阻擊。日軍深知劉永福黑旗軍善戰,日本人曾在625日通過英國人致信劉永福,聲稱清廷已將臺灣割讓於日本人,已命令官員內渡。況且臺灣全島大部分已被日軍佔領,勸說他以孤立無援之軍來固守臺南一隅,實無益處。只要放棄抵抗,一定保證其安全回到大陸。劉永福在回信中對此堅決予以拒絕。日軍見勸降不行,加之最初在臺登陸的近衛師團兵員損耗很大,急從國內增派大量部隊支援近衛師團的南進。 

 

在臺灣北部地區,當時敵人只佔領了少數城市,而廣大的山區農村,仍有抗日武裝在活動。敵人為此不斷地進行所謂「掃蕩」。義軍在反掃蕩中也屢創敵軍,突出的如平鎮之戰。628日,日軍一部從桃園進犯平鎮,胡嘉猷、黃盛娘等部義軍在中途邀擊,打退了敵人。

 

轉自:河北與臺灣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大臺北地區整合 林右昌提行政重新區劃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基隆市長林右昌於15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指出,大臺北地區若要整合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並且臺北市腹地有限、人口不斷流失,像行政重新區劃就會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例如,淡水河以北為臺北市,淡水河以南就屬新北市,像目前新北市的幅員太大,無法好好管理和兼顧。
  • 臺北新市長柯文哲否認九二共識 港媒:大陸要有「新鬥爭」的準備
    《環球時報》12月23日報導,臺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22日公開質疑「九二共識」,指「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為什麼要拿22年前的共識作為今天討論的基礎?。 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發表評論說,柯文哲將出任市長後,還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將斷送臺北在兩岸交流中的角色。再退一步說,自稱走中間路線的柯文哲迴避不了回答上海臺北雙城論壇究竟是「國與國」或者「非國與國」的城市關係。
  • 臺北市資源回收率蟬聯臺灣地區第一
    中國臺灣網4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去年的資源回收率蟬聯臺灣地區第一名,資源回收成果獲臺當局「行政院環保署」頒發考評第1組特優獎。  臺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說,去年資源回收率56.15%,蟬聯臺灣地區第一。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在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2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華基金會、臺北市忠孝中學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忠孝中學開幕。  策展人藍博洲為現場師生說明展覽內容,從1895年臺灣被迫割日、臺人反佔領、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參加全民族抗戰到臺灣光復,詳細地介紹了臺灣人民50年的抗日史。  展覽地點位於日據時期文化抗日活動蓬勃的大稻埕附近。藍博洲以蔣渭水與臺灣文化協會為例指出,1921年以蔣渭水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就在附近組織了文化協會,進行文化抗日。
  • 宅配通導入Apple Pay 大臺北地區營業站所首波上線
    宅配通大臺北地區營業站所率先導入Apple Pay,邀請民眾到站自取體驗。(圖為業者提供)  Apple Pay已於3月29日正式登臺,臺灣宅配通瞄準行動支付商,率先於大臺北地區各營業站所導入支援Apple Pay行動支付功能,該服務以簡單、安全且保障隱私的方式付款,改寫行動支付的面貌。
  • 大臺北地區郵局昨天全面癱瘓
    大洋網訊 大臺北地區郵局昨天(11 5)出現網絡故障,造成該地區大約210個支局網絡、自動提款機全面癱瘓,民眾到郵局匯款、存提款、繳交水費、電費、電話費,各窗口都是大排長龍,不少人急得跳腳。  報導稱,這是郵局近幾年來最大規模的計算機故障事件。
  • 臺北故宮南院上梁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致祝詞
    臺北故宮南院工程,今天上午舉行上梁典禮,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臺「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及嘉義縣市長張花冠、黃敏惠都蒞臨觀禮。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工程,今天上午舉行上梁典禮,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臺「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立委」翁重鈞、陳明文及嘉義縣市長張花冠、黃敏惠都蒞臨觀禮。上梁後代表主結構完成,將進行外觀帷幕玻璃工程,預定明年底開館。
  • 「轉型正義」是政黨鬥爭? 蔡英文:我不同意
    (觀察者網訊)據臺媒2月28日報導,蔡英文和臺北市長柯文哲今出席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蔡英文致詞時稱,有些人誤解「轉型正義」只是政黨鬥爭,也有些人認為,過去的事情不必再提,「我必須再一次嚴肅地表達,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 不是臺北!網友稱做好這個市長才有資格當臺灣地區領導人
    圖為臺北101。(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以及陳水扁都曾當過臺北市長,有網友認為,這兩人證明一件事:能做好臺北市長跟能治理好臺灣地區是兩回事。
  • 臺灣地區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出爐 臺北市6指標奪冠
    臺灣地區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出爐 臺北市6指標奪冠 2012年06月29日 21: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臺北地區水價調漲 漲幅近3成
    大臺北事情水價明起調漲,民眾清洗愛車的費用恐跟著調高。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2月29日訊 大臺北地區(臺北都會區,涵蓋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等3個行政區)水價3月1日起調漲,漲幅近3成。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表示,新費率採加大累進價差,6成以上平均月用水量20度以下的用戶不漲,用水量多的視級差漲價,漲幅從29%到132%不等。民眾將來洗車費用恐跟著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