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地處高峽平湖特色風景帶、長江詩詞歌賦文化帶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奉節因山而特、因水而靈,詩歌是奉節最美的風景,臍橙是奉節最濃的鄉愁。近年來,奉節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保護好利用好"生態""人文"兩大寶貝,突出全域旅遊統領,堅持"三好三有",傾力唱響"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核心品牌,舉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與周邊區縣共同打造成渝合作、渝鄂合作先行示範區。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2060萬人次,同比增長12%;購票人數145.1萬人次,同比增長15.1%。旅遊總收入100.6億元,同比增長25.4%;過夜遊客112.3萬人次,同比增長16.0%。2020年上半年,奉節旅遊滿意度、旅遊市場綜合管理水平均位列渝東北11個區縣前列。
一、全域謀篇,創新機制
一是完善統籌發展領導體制。著力推進旅遊治理理念、治理機制、治理能力的轉變,成立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涉及25個縣級部門,堅持"四個一切",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四區兩遺"創建目標,編制10個旅遊專項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推動由單一部門抓旅遊向黨政統籌抓旅遊的轉變,形成"高位統籌、攜手共建、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是完善綜合協調管理體制。創新機構設置,統一賦權賦能,成立夔州旅遊文化新區,作為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統攬綜合協調、政策承接、編制規劃、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宣傳營銷、市場監管、督促檢查、要素保障等工作全局,高規格配備黨政領導班子,破解"小馬拉大車"的體制障礙,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引領全域旅遊大發展。推進"1+3+4"旅遊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市場監管所、旅遊巡迴法庭3家一線執法,整合文化、交通、城管、街道等4家綜合執法隊伍,每天實行1家執法單位牽頭,其餘單位配合的常態化、全天候執法新格局。
三是完善文旅市場經營體制。每年財政投入不低於1億元,用於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制定出臺《奉節縣全域旅遊發展獎勵補助辦法(試行)》,大力增強市場主體投資信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旅遊市場約12億元,激發文旅市場活力。構建"財政投入+企業融資"模式,三年滾動投入100億元,精深策劃實施110個重點項目,社會資本參與度達到60%以上。組建重慶赤甲集團,回購縣內主要景區經營權,開啟市場化運營模式,確保高效運營。2019年,全縣新增各類文化旅遊市場主體80餘家,旅行社25家,旅遊服務網點18家。開發出夔梳、"歸來三峽"老蔭茶等文創產品及土特產79項。
四是完善一把尺子考核機制。充分發揮督查考核的"風向標"、"指揮棒"作用,制定出臺全域旅遊考核辦法,納入全縣綜合考核體系,加強對工作開展情況、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的跟蹤督查和效果評估,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把尺子量到底,實行紅牌表彰、黃牌警告,強化結果運用,以督查考核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取得實效。
二、全貌提升,做強核心
一是5A創建,示範引領。組建工作專班,提升景觀形象,強化環境整治,全力創建白帝城·瞿塘峽5A級景區,確保創則必成、創則必優。完成景區指揮中心裝修及景區預約功能,實現智慧導覽,啟用二維碼智慧停車場,修復提升風雨廊橋、古象館、詩詞碑林、牆面古畫等景觀,完成管網線路美化,裝飾美化景區環境。加強景區從業人員業務知識、禮儀禮節、古詩詞、普通話和文明用語學習培訓。開展景區內商戶明碼標價、衛生清潔、各類證照、消防演練等綜合執法檢查。
二是兩大核心,打卡聖地。以品牌創建為核心,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全新推出"懸、險、驚、奇"三峽之巔、"桃源深處"三峽原鄉兩大核心景區,每天遊客接待量創出新高,成為長江三峽新的打卡聖地。三峽之巔景區位於瞿塘峽最高處的夔門赤甲山頂,海拔1388米。登臨三峽之巔,群山萬壑盡收眼底,長江如玉帶蜿蜒飄向遠方。三峽原鄉景區位於興隆鎮回龍村椅子淌腹地,風光綺麗的世外桃源,為都市繁忙的人們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的浪漫風情小鎮,成為每個人心間的秘密花園。
三是歸來三峽,千古絕唱。充分開掘千年"詩城"文化寶藏,升級換代"中國第一、世界唯一"的《歸來三峽》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融入白帝城、瞿塘峽、夔門世界奇觀,融入原生態長江三峽縴夫號子,融入詩詞朗誦、歌舞表演、光影展示於一體,以詩賦景、以詩怡情、以詩為魂,成為千古絕唱。面世以來累計高質量演出304場,成為瞿塘江邊夔州古城一張新名片,成為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目的地的新地標,被稱為"詩意和山水的完美結合""最美中國詩的活化體現",被評為全市文旅新地標40強,見證了文旅融合發展的轉型之路。
四是中華詩城,擦亮招牌。與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跟著唐詩去旅行》《經典詠流傳》等知名文化欄目合作,三度聯手《中國詩詞大會》,舉辦三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承辦第二屆中華詩人節。不斷彰顯奉節詩詞文化魅力,對詩意天地、詩歌高地、詩人聖地進行場景再現,先後建成中華第一詩詞碑林、竹枝詞主題公園、詩歌一條街,正在打造《中國詩詞大會》永久會址、"李白登舟""杜甫登高","三地詩城"建設初見成效,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鄉村文化振興試驗示範縣,中國詩詞學會等單位授予詩詞研學基地、創作基地等牌子57個,摘得全國唯一中華詩城"金字招牌"。以詩城奉節萬人誦詩,創造世界上最多人組成的奉節獨有的"夔"字,成功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五是奉節臍橙,上榜地標。精心打造農旅融合典範,依靠造型獨特的自然地理,採用8個月"掛樹保鮮"的技術,全面打造35.5萬畝臍橙"花果同樹"的美景,大力建設中國長江柑橘博覽園、奉節臍橙產業園、重慶銘陽果業智慧農業園、永樂大壩俊碩農業園和朱衣硯瓦、安坪三沱、汾河大坪、白帝坪上、康樂鐵佛、草堂歐營等20個臍橙產業示範園,讓遊客品奉節臍橙美味,賞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持續舉辦臍橙開園節,延伸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奉節臍橙品牌價值達到182.8億元,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地理標誌產品,2020年再次上榜《重慶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地圖》。
三、全業融合,激發活力
一是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渝陝鄂交界地區旅遊集散中心,全面構建"鐵、公、空、水"多式聯運交通體系,農村公路裡程達到 1.13 萬公裡,逐漸形成"內暢外通、遠接近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和"城鄉通、城景通、景景通"的目標,交通格局正從"通道節點"向"區域樞紐"邁進。建設高速出口遊客服務中心、旅遊碼頭接待中心、遊客集散中心、遊客換乘中心、諮詢服務站點、自駕行攝驛站等82處,新建景區停車場13個、停車位2500餘個,增設旅遊標識標牌160餘塊,增設旅遊風景道兩側觀景平臺107處,隨時隨地滿足遊客"快進慢遊"的需求。
二是備戰迎接高鐵時代。搶抓高鐵經濟來臨和"雙城經濟圈"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全市"一區兩群"等重大機遇,全力備戰過夜遊客呈爆發式增長的發展態勢,組建"成渝五絕七城聯盟",推動鄭萬高鐵、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格局。進一步凝聚幹事合力,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完善軟硬體設施,建設區域旅遊市場2個;三星及以上星級賓館51家,全縣總床位達3.1萬餘張;布局旅遊特色美食街區20個,美食之家1000家,餐位3.2萬餘個,娛樂服務場所增加128家;布局旅遊特色購物街區20個,培育土特產旗艦店100家。全面築牢"吃住行遊購娛"六條保障線,確保奉節旅遊六個"接得住",打造長江三峽黃金旅遊帶升級版。
三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全域旅遊發展為核心,打造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目的地"六張名片",強力推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業態轉型升級。榮獲上榜"2019中國最美山水生態文化旅遊名城" "2019中國旅遊影響力年度文化景區""全國醉美攝影旅遊目的地""國家級美食地標城市""中國攀巖旅遊推薦目的地""文旅融合發展優秀城市"等國家級稱號。
四是構建智慧服務體系。建成旅遊大數據中心,智慧旅遊"掌中寶"電子導航,實現"一部手機玩轉奉節"。推進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建設,完成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智慧旅遊建設,建成"奉節旅遊"微信公眾號,搭建"詩橙遠方"歸來三峽"APP,與攜程、驢媽媽、馬蜂窩、去哪兒網、青蛙網等合作,暢通優質產品供給渠道。構建雲上"夔智庫",集聚鄉親鄉賢名人,建立文化旅遊發展決策諮詢顧問團,提供線上線下決策諮詢服務。
四、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一是"升A增A"提檔升級行動。提檔升級青龍大窩3A級景區、茅草壩滑雪場4A級景區,形成低、中、高三帶核心景區的相映成趣、優勢互補。全縣形成以天坑·地縫、龍橋河、三峽第一村等4個4A級景區為核心,以其他多個A級景區為輻射,構建"景線帶動、多點開花、全時體驗"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二是"試點示範"補鏈成群行動。打造1個鄉村旅遊產業集群、60個現代農業觀光園、20個特色旅遊小鎮、53個鄉村文化振興示範村、11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0個縣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2家精品酒店、10個度假山莊和241戶星級農家樂,建成卡麂坪、龍門客棧、龍橋人家等"精品民宿"30家。通過試點示範,帶動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鄉村旅遊總收入達到23億元。
三是"共建共享"旅遊扶貧行動。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富民工程,通過安排就業、定點採購、輸送客源、培訓指導以及建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區、鄉村旅遊"後備箱"基地等方式,增加貧困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收入,讓群眾共建共享發展成果。據統計,2019年全縣從事旅遊行業的貧困戶3.03萬人,收入約1.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和22.5%。
四是"營造營銷"宣傳提升行動。開闢"國內與國外"兩大市場,國內持續在中央電視臺、鳳凰網、新浪網等傳統媒體投放奉節旅遊宣傳廣告;國外利用川普外孫女吟誦"早發白帝城"進行事件營銷,邀請俄羅斯藝術家到奉演出,擴大奉節旅遊國際影響力。緊扣"節會與活動"兩大載體,舉辦、參加"雙曬"等系列節會、活動60餘次。整合"線上與線下"兩大平臺,開通"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抖音、今日頭條、農村淘寶等網絡平臺視頻直播帶貨或網絡售票,深化周邊城市客源地營銷合作,聯合宣傳、聯合促銷、聯合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