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疑問,這裡有答案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近日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

又引發了觀者一波「穿越潮」~

本期聚珍君說叨說叨,

其中的那些知識點。

一、十二時辰制具體如何?

古人將一晝夜分十二時辰,

後以十二地支為序,分別記之:

子[zǐ]時 醜[chǒu]時 寅[yín]時 卯[mǎo]時

辰[chén]時 巳[sì]時 午[wǔ]時 未[wèi]時

申[shēn]時 酉[yǒu]時 戌[xū]時 亥[hài]時

子時始,亥時終,循環往復。

一個時辰,恰為今日的兩個小時。

每個時辰還對應著應景的別致之名: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yú]中 日中 日昳[dié]

晡[bū]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子時·夜半

23:00-01:00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乃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色最深重之時。古人將夜晚分為五個時段,五更計時制中,一更相當於現在的19點到21點;二更是21點到23點;三更是23點到凌晨1點;四更是1點到3點;五更是3點到5點。子夜為三更,因而『夜半三更』指深夜時光。

丑時·雞鳴

01:00-03:00

雞鳴,或曰荒雞。夜達四更,天慢慢變亮,但仍然屬於黑夜。『雞鳴』一詞作時間使用,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之句。雞被古代漢族人民褒稱作『知時畜也』。《韓詩外傳》中讚頌雞云:『守夜不失時,信也。』俗云:雄雞三唱天下白。

寅時·平旦

03:00-05:00

平旦,又稱黎明、日旦,為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蒙蒙亮。《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氣』是迄今所見到的『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此時為五更,或雲五鼓,雞仍在打鳴,故有五更雞的說法。人們也漸從睡夢中清醒。

卯時·日出

05:00-07:00

日出,亦稱破曉、日晞,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光耀大地。日出一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此時是古代官員上早朝的時間。官員來到衙門,首先需清點人數,因點名時恰是卯時,因而,將『點卯』稱為上班報到的說法便沿用至今。

辰時·食時

07:00-09:00

食時,亦稱早食、宴食。這一時段,正是古人吃早飯的時候。秦漢時期民間一天吃兩頓飯,並以『朝食』為主餐。食時一詞,早在《禮記》中便已出現了。如:『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巳時·隅中

09:00-11:00

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時臨近中午,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隅中』一詞最早出現於《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暘谷……至于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

午時·日中

11:00-13:00

日中,又名日正。這時太陽行至中天,烈日當頭。上古時期,人們把這一時段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易·繫辭下》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未時·日昳

13:00-15:00

日昳,又名日央、日仄等。太陽偏西,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相對。『昳』,《說文》釋為『日昃 [zè ]也。』『昃,日在西方時,側也。』

申時·晡時

15:00-17:00

晡時,或曰夕食、餺[bó]時,是古時漢人吃第二頓飯的時段。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段注》解釋:『餺,申時食也。「餺」,一作「晡」引申之義。凡食,皆曰餺。』

酉時·日入

17:00-19:00

日入,又叫日沒、日沉。這時,夕陽西下。《莊子·讓王》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古人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云:『日出為晝,日入為夜。』

戌時·黃昏

19:00-21:00

黃昏,亦稱日暮、日夕,指夕陽沉沒,萬物朦朧,一更欲黑而未黑。《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初次使用黃昏一詞:『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亥時·人定

21:00-23:00

人定,也叫定昏、夤[yín]夜,乃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二更夜已深,該安歇入眠。人定即人靜,《孔雀東南飛》有『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的詩句。

二、李必的髮簪方向是不是插錯了?

「李必的髮簪方向是不是插錯了?」《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就因頭飾引起了關注,他佩戴的子午簪是豎式插法,與此前常見的橫式插法的卯酉簪不同。這讓一些觀眾起疑,「是不是劇組弄錯了?」

其實,這種從後往前的方式叫子午朝向插法,為道士戴冠時的特色插法,自兩晉南北朝至唐宋均較為常見。明清之後,卯酉朝向插法才變得比較普遍,為從左往右插(因左為生,右為死)。

上清芙蓉冠

玉清蓮花冠

易烊千璽劇中常戴的道冠又有兩種:「玉清蓮花冠」和「上清芙蓉冠」,這看似簡單的頭飾裡面也藏著不少知識。李必原型為橫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傳奇人物李泌,《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八十》對其記載為: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善屬文,尤工於詩,以王佐自負。年少就顯露出聰慧的他,7歲得到唐玄宗賞識,被稱為神童。後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計困吐蕃,輔佐德宗,可以說是唐朝的風雲人物之一。出身於道教世家的李泌是上清派的道士,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

在唐朝,道教為國教,許多皇帝、官員都有道士經歷。那時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必須戴冠,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可道家之人佩戴的道冠卻有所不同,道冠有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幾種,剛入門的道士並沒有資格佩戴蓮花冠,蓮花冠一般為掌教之主佩戴,從現存的道士最早畫像《老君變化十世圖》中,也能找到同款道冠。因此,劇方解釋易烊千璽所佩戴的道冠,不僅是為了突出他的信仰,也能更直觀地呈現他的身份地位。

三、大唐叉手禮該怎麼行呢?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第7集中,靖安司中的一群工作人員在表示自己堅守崗位的忠心時,都統一在行叉手禮,表示恭敬。

儘管相較於鞠躬禮等沿用至今的行禮方式,叉手禮只能在一些電視劇中偶爾見到,但這個看起來有些複雜的行禮方式,在唐、五代、遼、宋、金、元時期卻一直流行著。唐柳宗元詩曰:「入郡腰恆折,逢人手盡叉。」

叉手禮到底該怎麼行呢?宋人《事林廣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即雙手手指交叉在胸部而示敬,「在唐宋時期,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庶民都使用這樣的禮法。」李斌解釋。當然,「叉手之法」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有所不同,向尊長之人回話時所行的是「叉手向前」禮,而在聆聽時則以「叉手掩胸」為準,劇中兩種方式也都有所體現。

四、唐人原來這樣用詞…

《長安十二時辰》不僅對話頗具古風,還包含不少生僻字,連劇中的片尾曲、插曲都是根據李白所作的詩改編。這讓不少觀眾看了一頭霧水,其中,不少有意思的名詞背後也藏著故事。

「不良人」,按照字面理解容易認為是壞人,但在唐朝,其實是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它屬於唐代基層治安機構。古書《稱謂錄》在「吏」一條中引《說鈴續》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

不良人主要負責基層的治安,清朝人認為他們的職責與清代民間俗稱的「番子」職責類似,而番子「專司緝捕盜賊,訪拿逃亡嫖賭兇棍等事,其他概不能預」。可以看到的是,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就曾經為不良人,因做了違法之事被關押判刑,李必自作主張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便成為了故事的開端。

同時,劇中多次所說的「東市、西市」,是唐長安城的經濟活動中心,也是當時全國工商業貿易中心,是各國進行經濟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買東西」一詞中的「東西」最初指代唐長安城兩大集市「東市」和「西市」。

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據了解,東市主打國內市場,可以說是奢侈品一條街,當地的達官貴人常聚集在這裡。而西市和國際接軌,通過絲綢之路來到長安經商的西域及中亞、西亞等地的「胡人」多聚集該市。

此外,「幹謁詩」,指的是古代文人版本的求職信;「辟穀」則是出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類似保溫杯裡泡枸杞,起到強生健體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的大結局,你哭了嗎?
    當然,即便是如《琅琊榜》一般的史詩級高分劇,也會有不喜歡它的觀眾存在,更何況是《長安十二時辰》呢?大結局之後的《長安十二時辰》,也基本上穩定在豆瓣8.5分的水平,與9.3分的《琅琊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事實上,也確實有差距。作為一個沒有看過原著的路人黨,入坑《長安十二時辰》,純粹是因為兩個人:易烊千璽和雷佳音。
  • 親親,你有一份現代版「長安十二時辰」待查收……
    旅遊周預訂同比提升27%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該劇導演曹盾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西安人《長安十二時辰》筆下的大唐古城正好寫出了他心中一千多年前的西安在他看來他要做的並不是事無巨細地還原大唐的一草一木而是要拍出長安的時代氣息和獨特氣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隱藏的含義,是對歷史的尊重
    《長安十二時辰》徐賓是幕後主使,相信有不少人會覺得這個結局很玩笑,甚至爛尾。不過,如果你結合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故事的結局,就會發現,結局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因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局不僅僅是徐賓一個人的結局,還有程參、何老、李必、張小敬,以及右相。
  •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走紅 來陝西感受長安人的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古城旅遊再次火爆全國。有數據顯示,西安博物院作為《長安十二時辰》原型所在地,近一周的瀏覽量環比增長23.29%。陝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珍寶館的半日遊產品,人氣增長60%。同時,西安的人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碑林博物館、半坡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的遊覽量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陝歷博近期採取限流政策,建議遊客在網上進行提前預約。
  • 《長安十二時辰》十二問解讀
    《長安十二時辰》展現了唐代長安上元燈會的恢弘景象。雷佳音飾張小敬。易烊千璽飾李必。新京報專訪導演回應易烊千璽斷句有錯、多線敘事不緊湊、街道稍窄、平房變二層樓等質疑由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優酷播出。
  • 關於《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城多的美麗-平康坊
    流行的電視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讓觀眾驚嘆於大唐文化。寬敞的馬路,熙熙攘攘的街道,成群的商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華麗的衣服,似乎又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長安城。俯瞰長安城,108個方格像棋盤一樣排列,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功能,例如靖安司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位置是古代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相當於現在的行政區。以下是108個禮坊戲中最美麗的平康坊。位於皇城東南部,是唐代居仁、北京遊客的集散地,也是著名的妓院聚集地。右相的林祥福林九朗也在平康坊。
  • 《長安十二時辰》有哪些不合邏輯的地方?
    2019年雖然被稱為影視寒冬年,但是以《長安十二時辰》、《都挺好》、《陳情令》等的影視劇的大火,也讓觀眾看到了,高質量的影視劇才能脫穎而出,成為一隻黑馬。《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火不僅讓雷佳音洗去了渣男「前夫哥」的標籤,也讓四字弟弟易烊千璽的演技展示在觀眾的面前。
  • 這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溫泉宮,在這裡尋找一場長安夢
    今年口碑炸裂的《長安十二時辰》出盡了風頭,而跟著這部電視劇一起火的不是劇中的主角,而是曾經的大唐帝國之都-長安城。中國歷史幾年前,對於我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唐朝的文化,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時至今日,外國人依舊稱呼我們為唐人,日本的國都平京城」(京都)等建築均是仿照唐朝的建築而造。在世界上每一個的心中都有一個盛唐,而這座盛唐的代表,便是長安城。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這裡卻火了
    恰逢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西安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又一次成為了旅遊熱門目的地。
  • 長安十二時辰:他著火了,薄荷葉也著火了
    長安十二時辰:他著火了,薄荷葉也著火了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在優酷火了起來,豆瓣得分遠高於《怒海潛沙》,騰訊式上的《陳情令》。該劇以唐代上元節為背景,狼衛兵潛入長安,整個長安城處於危險之中,選擇死囚張小敬破案。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最精彩的十二時辰在這裡
    《長安十二時辰》無疑是今年暑假最熱的關鍵詞作為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棠邑,六合的十二時辰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來大唐西市打卡啦!
    昨日,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的作者馬伯庸,來到了《長安十二時辰》全書伊始地大唐西市打卡。據了解,馬伯庸此次來大唐西市博物館,還參與了優酷節目的錄製工作。在西市談西市,在絲路起點話盛唐,主創們都說了些什麼?看到些什麼?大家一定要關注優酷視頻喲!
  • 長安十二時辰龍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很好的還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
    長安十二時辰龍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很好的還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時間:2019-06-30 17:0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龍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很好的還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雖然該劇才播出沒多久,但是憑藉千璽弟弟的高人氣是,使得這部劇十分受關注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古都長安,美了1400年!
    一開場,就是撲面而來的大唐盛世,熱鬧繁華,仿佛真的走在長安街上,赴了一場時光之約。夜晚是熱鬧非凡的夜市,燈火輝煌,歌舞昇平,繁華呼之欲出。唐朝人注重禮儀,比如「叉手禮」。執此禮儀時,雙手交於胸前,左手握右手,右手拇指上翹,行禮時,非常優雅,盡顯大國風範。
  • 《長安十二時辰》,一日看遍長安花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千年一瞬長安夢,看《長安十二時辰》打卡千年西安城!當地人說,西安白天是西安,晚上是長安!確實不錯,夜晚的長安城更有古都的風情,滿城儘是紅燈籠,讓人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繁華的一瞬。夜色下登上城牆瞭望,仿佛魂穿前朝,儼然一副盛世長安的模樣。整個西安鐘樓鼓樓東西南北四大街的繁華盡收眼底。樹木冰冷的石塊,仿佛看到的是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古人的教誨。黃昏下的城牆卻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夕陽下的晚風中,一個人靜靜地走在城牆上,格外的愜意。你也可以租輛自行車慢慢的騎,這感覺就好像是無數愛情電影裡的畫面。
  • 高分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賞析
    《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對談︱《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胡商」「胡貨」與「祆教」
    血色殘陽裡,一隊黑騎漸漸逼近,拉開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序幕。一時間,大廈雲譎波詭,聞者驚魂動魄,他們是西域胡商,抑或是突厥狼衛?此行究竟目的何在?答案正在逐步揭曉,案件始末也漸漸明晰,他們是心懷不軌陰謀的突厥狼衛。那麼,歷史上真正的西域胡商究竟是何面目,粟特商旅又與神秘的絲綢之路有何淵源?
  • 《長安十二時辰》薩珊金幣究竟有何來歷?雷佳音本人是這麼說的!
    近日備受大家關注的《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收官了,作為一部由易烊千璽、雷佳音等主演的古裝懸疑大劇,完全可以說是近年來改編劇中最符合原著的一部劇,自從開播到收官一直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然而對於這樣的一部劇在最後卻感覺有點爛尾了,同時這部劇關於最後薩珊金幣的來歷成了很多觀眾疑惑,那麼劇中的薩珊金幣究竟有何來歷
  • 長安十二時辰許鶴子的歷史原型是誰?許鶴子結局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許鶴子的歷史原型是誰?許鶴子結局是什麼?時間:2019-07-04 07: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許鶴子的歷史原型是誰?許鶴子結局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應該說還是很不錯的,這部講述24小時內,拯救長安乃至整個大唐存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