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走了
大閘蟹來了
中秋、國慶長假臨近,徐州市場像往年一樣,大部分產區大閘蟹還未生長成熟,線上線下各路商家搶佔大閘蟹商機,"紙螃蟹"滿天飛五花八門讓人看花了眼。
又一輪「蟹戰」打響,
徐報融媒記者探訪線上線下批零市場、
電商平臺等進行了詳細調查。
本地蟹尚青澀,外地蟹先登場
一家攤位四小時賣500斤
賣完小龍蝦,賣「六月黃」,這些天開明市場攤主王武主銷大閘蟹。清晨4點出攤,市區和周邊縣市的線下客戶陸續趕來取貨,220斤大閘蟹是遠道而來的客戶提前一天預訂的,剩下的280斤分別被市區的餐飲企業和個人購買。
上午8點剛過,王武和媳婦當日進的500斤大閘蟹已經賣完。他說,半個月前大閘蟹的日銷量只有150斤左右,臨近節日的需求量增大,周二的進貨量先增加200斤,這個數量已超過去年同期。
「母蟹為主,公蟹也有,微山湖的蟹還不夠熟,再等等!」開明、段莊、燈塔、礦西、袁橋等多家批發零售市場的攤主們都會這樣介紹行情,興化、高淳等外地的大閘蟹佔了線下市場90%的份額。
母蟹:2兩/只38-40元/斤、2.5兩/只48-50元/斤、3兩/只65-70元/斤;
公蟹:2兩/只22-23元/斤、2.5兩/只28元/斤、3兩/只32元/斤。
幾位攤主說——
臨近節日的大閘蟹銷量大增,不僅湖蟹賣得好,海蟹的銷量也上去了,目前海蟹的價格在30元/斤左右。眼下多個產地的湖蟹仍然以母蟹居多,主要是嘗嘗鮮,公蟹質量也不是太好,品嘗母蟹的最佳時間要到10月下旬,公蟹也要等到11月中旬。
「幾家市場的大閘蟹價格與去年對比差不多,哪個產區的蟹看不出來可忽略,咱只注重品質和安全。」李先生和妻子在一家市場買了30斤大閘蟹,他們要去兩邊的老人家裡送節禮表示孝心。大多市民像李先生夫婦一樣買大閘蟹不問產地只看品質,李先生說關於"洗澡蟹"的話題已無需再爭議。
各路「紙螃蟹」未捕先紅
規格標價變化小,但折扣是謎
每年9月起,正是各路大閘蟹陸續上市的時候。說到大閘蟹,眾多徐州吃貨們都會想起「陽澄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等品牌,而對本地的微山湖、駱馬湖等產地的大閘蟹關注度打了不少折扣。但是,作為近年來節禮走紅的大閘蟹提貨單上印有「陽澄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等字樣卻是一種體面。
9月21日是2020年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的日子。
據說——
今年大閘蟹季,「天貓」商城給陽澄湖大閘蟹發放了「身份證」,其售出的大閘蟹大部分被貼上了獨一無二的「出生證明」。其實,早在8月中旬起,線上線下的各品牌大閘蟹以及其禮品券、提貨券等已經未捕先紅了。
明珠路上一家品牌大閘蟹專賣店銷售經理說——
「488元、588元、788元、1188元到2688元、3988元的套餐價位,與去年的規格、價格一樣。」
488元的蟹券內容包括母蟹2兩/只、公蟹3兩/只,共8隻;
3988元的套餐是公蟹5.5兩/只、母蟹4兩/只,共10隻。
他表示,今年蟹季該專賣店蟹券主要在線下銷售,線上也有少量銷售,主要是考慮讓銷售者到店裡看得見、摸的著,購買後沒有顧慮。對於折扣問題,他說折扣是有的,但幅度相對其它商家還是比較小的。
記者登錄多家線上電商平臺,發現蟹券經銷商和電商平臺「紙螃蟹」銷售的價格戰十分激烈,價格一個比一個更低。線上電商平臺上,售價100元出頭的蟹券比比皆是,蟹券的面值、標價、賣價都是不同,有的價格低得讓人難以抗拒。一款原價888元10隻的大閘蟹禮券,打折後售價80元/張,月銷量竟高達3萬多。
一家電商平臺的蟹券標價是1888元、2888元、3588元,都是10隻裝,但是銷售員開始稱沒有折扣,之後又稱實質性交易後會有折扣。它們的蟹券價值究竟有多大?其銷售折扣是多少?謎一般地困擾著消費者。
2688元買大閘蟹,實發卻小了
論只賣VS論斤賣,哪個有貓膩?
9月13日,張先生收到在深圳上班的兒子預訂的蟹券,價位是2688元。兒子說,當時在電商平臺上看價位足夠表孝心,沒問折扣就買了。張先生家庭條件殷實,兒子的收入也高,但是花2688元買10隻大閘蟹還是讓他和老伴心疼了好幾天。
夫婦倆去這家品牌大閘蟹專賣店取貨,發現存在嚴重缺斤少兩現象,他們與商家產生糾紛。這份品牌大閘蟹套餐是10隻裝,標明"5隻4兩的公蟹、5隻3.5兩的母蟹"。
回家後,他們發現大閘蟹重量有疑問足,稱重結果顯示,公蟹實際平均重量只有3.6兩,母蟹平均重量只有2.6兩。
張先生向泉山區消協投訴,經過組織雙方調解,監管部門認為大閘蟹經銷店存在嚴重缺斤少兩、故意為之的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應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大閘蟹經銷店3倍賠償張先生。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線上和線下的大閘蟹是論只賣,而大眾化的農貿市場和超市的大閘蟹論斤賣。
"論只賣"和"論斤賣"有何區別?
哪個有貓膩呢?
張先生是不是上了"論只賣"的當?
記者對此進行了暗訪。
在黃河南路附近一家大閘蟹專賣店,記者提出要買四隻3兩/只的大閘蟹,價格是68元/只,要求對大閘蟹解繩後稱量。營業員稱大閘蟹出水後經過挑蟹師一一把關的,可放心,記者堅持要松繩稱量。營業員不情願地給四隻大閘蟹鬆開繩後揉成團放在秤盤上,果然繩索看不出重量,她笑著說大閘蟹的重量就不用懷疑了並欲將四隻大閘蟹重新綁繩放進禮盒。
記者提出要對四隻大閘蟹裸稱,結果四隻大閘蟹上稱後竟出現了誤差,它們的總重量只有0.51千克(一斤),也就是說3兩/只的大閘蟹的實際重量只有2.5兩/只。
記者算了一筆帳——
3兩/只和2.5兩/只的大閘蟹屬於兩個不同規格,它們的套餐價格總相差數百元,攤到每隻大閘蟹身上也有近百元。
多重影響導致產量減少
市內外蟹農們喜憂參半
俗話說,「一蟹上桌百味淡」,每年的秋天,最讓吃貨們惦記的莫過於大閘蟹了。受疫情、高溫、閏四月以及最長梅雨期等因素的影響,本地微山湖、駱馬湖以及省內各地螃蟹產量和品質相差較大,面對今年的蟹市蟹農們喜憂參半。
「去年有900畝養殖水面,今年縮減到70畝,非常謹慎。」說起今年的大閘蟹行情,銅山區柳泉鎮的大閘蟹養殖大戶楊馬洋雖有遺憾,但神情輕鬆。他說,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小龍蝦豐產卻銷售遇到難題。春季時投苗時,楊馬洋再三考慮決定大幅減少養殖面積,以免銷售出問題。再過半個月,他的70畝水域的大閘蟹將進入成熟期,雖說不像去年那樣賺得多,但今年也是賺。今年因為閏四月影響,螃蟹來得晚,這也意味著,今年螃蟹成熟度更高,比去年更加「膘肥體壯」。
今年沛縣五段鎮的蟹農們十分幸運。該鎮副鎮長張紅說,今年很多地方雨水較大,對五段鎮的水產養殖沒有大的影響,產量應該高於往年,每年達到200斤左右一畝地,今年可能達到300斤左右一畝地,今年大閘蟹在價格上、質量上、數量上將明顯好於往年。
記者了解到,受超長梅雨和連續高溫天的影響時間較長,多年供應徐州市區及各縣區市的興化等產區的大閘蟹個頭、產量影響很大。梅雨期馬上就轉換到高溫期,大閘蟹有一個應激反應,有點不適應,那時正是3殼、4殼的蛻殼期,所以對螃蟹的存活率和大小都有影響。
多地大閘蟹的產量有所下降,
不過蟹的品質有所提升!
徐報融媒記者:於瓏/文 周杰/圖
編輯:藝潼
見習編輯:佀小暉
責編:王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