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島,地質學家發現的中國至今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火山地質學、海洋生物學、環境生態等許多學科的考察基地,潛水佳地……好玩但並不火熱的潿洲島,將它的神秘之美、神奇之美,漸漸從學術圈裡擴散開來,為擁有敏銳觸覺的旅行先行者所知。
清新印象:熱鬧的小島市井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南面,西臨越南的火山島。它孤立海中,四面環水,仿佛是深海中的世外桃源。島口呈圓椅形,東拱手與西拱手環抱成娥眉月狀,在航拍的鏡頭裡,我看見的潿洲島就像一隻巨型螃蟹橫臥海中,神秘莫測。
南方的天氣過早進入酷暑,又久不消散。一年裡幾乎任何一天來到潿洲島,你都要忍受這令人不安的潮溼。由於島嶼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來往船隻,運輸和貿易必在此停泊,形成了小島上最繁榮的中心。每一隻船的來臨靠岸,對小島的人們而言,都是一次小小的節日,船上下來大批做貿易的商人,他們從北海或者南寧帶來生活用品和一些蔬菜,帶到市場上去叫賣。而三輪摩託車夫的生意是靠那些前來考察、潛水和探險的人拉動起來的。小島雖小,但要想從南走至北,還是需要耗費許多的體力與時間,摩託車成為島上陸地最有力、最普及的工具,小島是一個急坡,山上山下的人雖然彼此相識,但也懶得常來常往。
我住在山頂的吳伯家裡,他們家幾乎在島另一頭的尖子上,集市上的人稱山頂叫「農村」。在生意火爆的季節裡,很少有三輪車夫願意將自己的車從山下熱鬧的集市裡開到冷僻的山頭上。因為路不好走,既顛簸又耽誤生意,總之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我的纏繞之下,車夫陳終於願意替我跑這一趟。但條件是在未來的幾天裡,我必須包他的車,他會帶我跑遍島上大大小小各處神秘有趣的地方。
我選擇住吳伯家,因為他家離一個叫做芝麻灘的地方很近。那裡有火山迸發時的痕跡,芝麻灘是片荒涼的火山遺蹟,需走上十幾分鐘的路方可抵達,在這座火山島的頂部,幾乎任何時候周遭都是寂靜的,四周是枯萎的香蕉林,它們耷拉著黃葉子,伴隨我一路。
惟一活的氣息似乎就是間歇風送來的海浪聲。順著聲音,我知道自己沒走錯,往東,再往東,就看見芝麻灘了,這是一片望不見邊的沙灘,並不是大,而是有優美的弧度,在眼睛能看見的範圍裡,突然拐了個彎,就奇妙的消失了。海浪順勢一層層的疊過來,在沙灘上化成一灘白沫,浮起一些彩色的貝殼,裡面藏著小小的,透明的寄居蟹。我一直在奇怪「芝麻灘」這個名字的含義,到了這裡才發現,由於火山爆發,山體被震動,許多碎石從上方滾下至沙灘,散落一地的碎石,遠距離看就好像一地的芝麻,星星點點灑在海邊。聽說島上的無人海灘有很多,但像芝麻灘這樣「一地芝麻」的卻只有這一處,芝麻灘的「灘」也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沙石灘,而是由火山巖漿流淌至此,然後凝固形成的地面。由於海灘是堅硬的凝固層,除了讓人想像出巖漿流動時驚心動魄的美,幾乎別無它用,船無法停泊,靠岸更是別想,失去了貿易的可能,於是這個小港就被徹底放棄了,終於成了只有探險者才會前來探望的地方。
生動的火山景觀,完美的地質旅遊
從半山坡上鳥瞰海灣,來往船隻帶來了島民的日常供給。
大自然留給我們諸多的地質風貌,讓我們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奧秘,這就是科學和探險的樂趣所在,於是潿洲島也成了具備冒險精神人的樂園。我在後來明白,對於爆烈的火山島來說,芝麻灘不過是小小傑作之一。陳車夫的車在吳伯家門口準時等候著我。他將我帶到鱷魚火山口。這裡的景觀,讓人咋舌,十幾層樓高的懸崖,千創百孔的積流層,互相交疊的小火山口……懸崖露出的部分明顯可以看到幾個層次,下面是一層一層細膩的火山凝灰巖,在它上面則開始出現黑色的火山角礫巖層。陳車夫曾去當地的博物館上過課,知道山體上越靠上的巖層年代越近。如果是這樣,那麼上面最顯眼的一層黑色角礫巖層,肯定是七千多年前那次火山噴發的產物。下面這一層層厚厚的凝灰巖至少就有幾萬年的歷史了。巖壁把年代變成了高度,即便薄薄的一層,也代表了幾十上百年的歲月。生命和歲月相比,又是多麼脆弱,我忍不住用手撫摩山體粗糙的皮膚,這似乎是我能想到的親近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它們曾經那麼滾燙,而現在只是被陽光曬出一絲溫暖。現在,我們可以穩健的站在這片土地,平靜的想像,理性的分析,幾十萬年前,爆發的火山企圖顛覆一切的壯舉。據科學家分析,潿洲島不是一次形成的,它是由一系列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噴發前後共有四輪,每輪噴發短要幾千年,長則上萬年。最後一次劇烈的火山運動在七千多年前才趨於平靜。然而對於漫長的地質年代來說,七千年短得就像昨天。所以潿洲島依然是年輕的,它的火山景觀就如同北部灣的海鮮一樣生動新鮮。而七千年的時間,又足以讓海浪發揮威力,使岸邊的地質在演變中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