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開封朱仙鎮旅遊景點
唐宋以來,朱仙鎮一直是重要的水陸交通和商業港口,明朝是開封唯一的陸路水運中轉站,朱仙鎮發展迅速。明末,朱仙鎮與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省漢口鎮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鎮。朱仙鎮位於開封西南約20公裡處,半小時內即可到達。朱仙鎮有嶽飛寺、清真寺等建築,也以年畫和幹豆而聞名,朱仙鎮歷史悠久,人類早期的文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構想。春秋時期,啟封市建在鎮的東南部,當時朱仙鎮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的居住區。北宋末年,各種史料首次出現了「朱仙鎮」的稱謂,明清時期由於賈魯河的開通,朱仙鎮逐漸繁榮起來,成為「南船北車」的轉運處和貨物集散中心,這裡的經濟、商業發達,躋身「中國四大名鎮」之列。
明清時期是朱仙鎮的鼎盛時期,根據現狀記錄,朱仙鎮東與宋寨相連,西與豆腐店相連,南與腰鋪村相連,面積50平方裡。1862年(清同治元年),城牆被磚牆取代,運糧河由北向南橫穿城市,將城鎮分為東西兩部分,有三座橋連接該鎮的內河,沿河兩岸碼頭長達五裡,船可以直接到城市,每天有200多艘船進出。30多萬居民,大多是商人和外商,來自全國各地,山西商人最多,山西會館建在全市。城裡的商店,一排的商店,百貨公司,專業產品有朱仙鎮木版年畫、紅紙、玉棠號五香豆腐乾、西雙泰竹葉青酒等,享譽全國。朱仙鎮這座城市白天很繁忙,晚上燈火通明,它是中原真正的商業城鎮。運糧河是朱仙鎮通往全國各地的重要通道,當時朱仙鎮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商城,而且被所有仁愛的人民和皇帝視為風水寶地。鎮上有110多座寺廟建築,較大的有嶽飛廟、關帝廟、郎神廟、三皇廟、救苦廟、北大寺、明皇宮。鎮上的寺院供奉著所謂的72路神仙,所以朱仙鎮古稱聚仙鎮,當時全鎮共有11座戲樓,以明宮戲樓最多,每年豫東各大劇院俱樂部都會準時來到明宮演出,他們爭奪輝煌,鮮花盛開,思想流派爭相競爭,朱仙鎮逐漸成為河南省最大的戲曲中心——豫劇以及豫劇祥符調。
鎮內外還有八大名勝古蹟,站在月臺上,鳥瞰全鎮,可以飽覽明皇宮、飲馬泉、鐵桿棲風、五奸跪忠、春秋樓、清真寺、碩石獅子、運糧河等八景。全鎮八景:點將臺、烽火臺、孟昶墓、朱亥墓、仙人橋、九龍口,迷瑰地、青龍崗。每一處風景都有美麗的傳說,此外鎮上的考古學還發現了元朝的梁國公墓、明朝的周憲王墓、清朝大夫張射光墓、漢代墓群、橫寨村明代官宦墓群。
二、河南開封周邊附近商丘市的應天府書院旅遊景點
應天府書院是應天書院或者也可以叫做睢陽書院,其前身是南都學舍,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校之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9)宋真宗正式授予應天書院,後改為府學,宋慶曆三年(1043)宋慶曆改為北宋最高的學校南京國子監。隨著晏殊和範仲淹的相繼加入到應天府書院,之後的應天書院逐漸發展成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它是古代書院中唯一升格為國子監的書院,被譽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應天府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後晉(936-947),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分裂時期,官方學校被摧毀,他們的命令也不正常,中原地區出現了一批私立書院,是應天府書院的產物。當時,商丘人楊愨樂於接受教育,在歸德軍將軍的幫助下,他創辦了睢陽學舍,並召集群眾講課。楊愨死後,他的學生戚同文繼承了他的教學事業,繼續經營著一所學校,他培養了宗度、許驤、陳象輿、高象先、郭成範、王礪等著名人物,後來成為臺閣重要大臣,睢陽學舍逐漸形成了一個學術文化交流教育中心,但在戚同文死後,學校一度關閉很長時間。
北宋時期,科舉選人規模日益擴大,宋初的官學教育長期處於蕭條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學術界,它在填補官方研究的空白方面發揮了作用,為學者們提供了研究和學習的場所。宋朝提倡儒學,鼓勵民辦學校,宋初主張文學統治,但國家暫時無法建立大量的官校,因此朝廷給予書院許多讚譽和贊助,像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一樣,都得到了朝廷的各種形式的支持,如賜書、賜匾額、賜學田和獎勵辦學者等,這些支持無疑是宋初書院興盛的直接原因之一。印刷技術的應用使書籍的生產比手寫書更為方便,是宋代書院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書籍不再是珍寶,而是可以為公眾所擁有,只有這樣,學院才能擁有豐富的藏書量,真正成為一個面向社會的教學科研場所。在範仲淹的《書院講座》中,他率先明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書院(校)的教育宗旨,建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教育宗旨,培養士官的人才,促進了培養新模式的發展,促進了學風和學術發展的轉變。宋代早期的主位體在實踐應用方面,後來又採取了「慶曆興學」的幾項措施,這些成果得到了肯定和鼓勵,進一步推動了北宋書院的發展,明確了書院院士和大學士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
今天先寫到這,《河南開封朱仙鎮旅遊景點和河南開封周邊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景點遊記》原創不容易啊,每一個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點讚是小編不斷前進的動力,轉載請標明原創出處來自百家號「土土土衣食住行」,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