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有位姑娘辦喜酒,她的朋友坐了4個小時的火車趕過來喝喜酒,但朋友買了軟臥,她就很糾結要不要給朋友報銷。朋友還沒結婚,如果報銷,到時候他結婚我也買軟臥去?不報銷吧,顯得她小氣,報銷吧,四個小時的路程買軟臥實在是心裡憋氣。對於此事,網友又吵翻了。
就此話題,網友的認知差異之大,可說是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有人就說了,「第一次聽說參加婚禮還要報銷車費的」;而還有另一些人則認為,「關係不好就別請,關係好就別心疼」……人情世故,從來就是如此複雜。當然,也有心思圓融者,表示「人家要不要是一回事,但你報不報又是另一回事。」辦喜酒折騰出這道難解的奧數題,也算是出人意料了。
事實上,關於結婚宴請朋友、同學、同事的話題,此前已經一再引發熱議,儘管切入點各有不同,但大致還是殊途同歸。其核心議題,基本都在於「要如何安置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及其衍生的經濟糾葛?」有人結婚辦酒「一網打盡」,就有人給出羞辱式紅包;有人邀請朋友遠道而來,就有人「四小時還買軟臥」。不知從何時起,喜酒宴請,賓主之間充斥著你來我往的算計,沒有祝福只有負氣,沒有相互體諒只有彼此為難。
若是親密好友,想必斷然不會有「給不給報銷路費」的糾結。若是「人不到禮到」,也肯定不會有後續的糾纏了。問題是,大家真沒那麼熟,又不甘心收到請柬乖乖「給罰金」,那麼唯有相互傷害了。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你當然可以無視這一切。只是很可惜,絕大多人敏感而困於人情。他們生生把自己的喜酒辦成了麻煩,這是一種多麼感人的情商。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