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認識"羋"?被"咩"佔據了讀音和意義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我們為什麼不認識"羋"?被"咩"佔據了讀音和意義

2015-12-11 14:25:31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12月11日 14:25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吾雲

  《羋月傳》開播了,借著這股熱潮,大小媒體的小編們陡然變身語文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大眾普及起了相關生僻字的讀音和釋意。也多虧了這些普及,讓人認識了「羋」「媵」「緙」等字,也消滅了把《羋月傳》認成《半月談》的可能。

  所謂生僻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不常見的字。生僻字雖不至於像死字(即那些幾乎完全不再使用、甚至字形都已經丟失的字)那樣回天乏術,但也不像常用字那樣必不可少。

  重新認識生僻字有必要嗎?如果為了對歷史文化多些了解,那麼多認幾個也無妨;如果為了避免叫不出新同學新同事名字的尷尬,那麼臨時抱佛腳也可以;但如果是出於日常交際的目的,那麼意義不大,若執意使用,還有轉文之嫌。

  生僻字並非生而生僻,在歷史上,它們也曾佔據一席之地,甚至還是常用字。譬如「簋」「甗」「鬲」「斝」「匜」等古代典籍中出場率頗高的表示禮器的字,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難覓蹤跡。

  那麼,是什麼讓生僻字變得生僻了呢?產生生僻字最主要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某個文字所代表的東西不再重要甚至消失了。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而語言又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當某種舊的事物、方法、觀念消失之後,相應的語言表達也會逐漸式微,而對應的文字也隨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譬如說,馬在古人的日常出行和軍事行動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和馬有關的字也有一大把,有按顏色分的,如「驪」(純黑色的馬)、「騏」(有青黑色紋理的馬)、「騅」(青白雜色的馬);有按優劣分的,如「駔」(好馬)、「駘」(劣馬);有按年齡分的,如「駒」(兩歲以下的馬)、「駣」(三四歲的馬);此外與馬相關的動詞、形容詞,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寫不出的。而如今,馬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閱遍整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裡的3500字,與馬有關的常用字,也不過「駕」「騎」等十餘個了。

  有人說,這麼多生僻字閒著也是閒著,不用豈不是浪費?事實並非如此。語言講究經濟性,有時甚至有點吝嗇。同時隨著語言的發展,漢語的表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有些原來必須用一個字表達的東西,現在可以用兩個字或者好幾個字說清楚。因此,花大力氣記住很多生僻字所表達的含義,在日常交際中的效果和效率遠不如多說幾個常用字的組合。譬如一個人告訴別人「我今天騎了一匹驪」,對方要麼聽不懂,聽懂的估計也要翻幾個白眼;如果說「我今天騎了一匹黑馬」,交際就變得順暢多了。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說的話寫的字可以以億來計數,然而我們使用的卻不過只有幾千個常用字詞和若干條語法。語言追求的是通過有限的規則,使用有限的基本成分,生成一片無限的表達空間。唯有在現實生活中最核心、常用、重要的東西,在語言中才有資格成為基本成分,在文字中才有資格成為常用字。而表達那些非核心、非常用、非重要的東西的文字,則被打入冷宮,成為了生僻字。

  漢字生僻字的增多也與漢語的書面語變革相關。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書面表達一直使用文言文,因為文言文的壟斷地位,許多詞即使在口語中早已消失或者不常用,也被保留下來,而其相應的文字形式亦得以倖存。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才終於代替文言文成為了漢民族的共同書面語,許多漢字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文言土壤,使用率急劇降低,也就淪為生僻字了。

  還有一些漢字,雖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生僻字,但因為少見、難認,也在這裡順便說一說。這種情況有些是因為異體字規範產生的,比如將「哲」「蘇」被規定為漢字書寫的規範形式,它們對應的異體字「喆」「甦」就不幸成為了「生僻字」。還有一些是由於鳩佔鵲巢導致的,譬如「羋」原本有「羊鳴」的意思,可是後來人們新造了一個「咩」字,佔據了「羋」字的讀音和意義,導致現在的人們認識「咩」的多而認識「羋」的少了。

  像「羋」「嬛」「琊」這樣,能幸運地通過流行文化重回公眾視野的生僻字只是少數。有時即使是官方力量,也難以讓其重新收穫公眾的目光。譬如南京青奧會吉祥物取名「砳砳」(音lè),本義為兩石相擊之聲,取意自南京的雨花石,寓意原本很好,可在傳播中遠不如另一個來自南京方言的諢名深入人心。

  隨著網際網路傳播,有些沉寂已久的生僻字意外被注入了新的含義,從而獲得新生,比如現在用得火熱的「囧」(實為「冏」的異體字,而表示「光明」的「冏」才是正牌生僻字)和「槑」(實為「梅」的異體字)就是例子。大多數情況下,生僻字如同其名字「生僻」一樣,遠離日常使用而生疏,遠離語言中心而偏僻。但是,也沒必要為生僻字悲哀。生僻字的價值,不在於重新走上語言的舞臺,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而在於通過自身在古書和字典中的留存,忠實記錄下一段語言、文字、社會、民族和文化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不認識"羋"?被"咩"佔據了讀音和意義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不認識"羋"?被"咩"佔據了讀音和意義 吾雲   《羋月傳》開播了,借著這股熱潮,大小媒體的小編們陡然變身語文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大眾普及起了相關生僻字的讀音和釋意。也多虧了這些普及,讓人認識了「羋」「媵」「緙」等字,也消滅了把《羋月傳》認成《半月談》的可能。   所謂生僻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不常見的字。生僻字雖不至於像死字(即那些幾乎完全不再使用、甚至字形都已經丟失的字)那樣回天乏術,但也不像常用字那樣必不可少。   重新認識生僻字有必要嗎?
  • 《咩都有》成羊年最洗腦神曲 揭「羋」溯由
    這部歷史大劇為大家普及了一個生僻字「羋[mǐ]」。現在大家都知道,「羋」是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其實「羋」,還有另外一個讀音,讀[miē],意思同「咩」。羋,為羊鳴;牟,為牛鳴;羋字就是一個羊字出頭,代表羊發出的聲音。在上古,羋也只有這一個讀音。    那麼,為什麼身為王室貴族,卻用羊叫作為姓?
  • 邊吃邊學「舌尖上的文字」 「羋」是「咩」的「老祖宗」
    「中華最大的填字謎」 20多年才製成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老師,這段話裡的字怎麼都是一個讀音呀?」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我們的文字」展廳裡,小朋友們被一段奇異的文字「迷」住了,紛紛圍著展示窗,想要把這段話讀下來、弄清楚。 「同學們說對了,這篇《施氏食獅史》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老先生寫就的一篇『奇文』。
  • 《百家姓》裡為何沒「羋"?
    有人說,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和《羋月傳》,是來普及生僻字的。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
  • 羋姓源於楚國 網友呼籲米姓家族重修家譜
    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昨日,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解讀《百家姓》的著名學者錢文忠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他說,「羋」字先秦時期常見,當下卻成為生僻字,原因沒有文獻記載。能確認的是,《百家姓》中沒有「羋」。
  • 羋字的秘密:羋是楚國的國姓 原來發音和意思都是咩
    仔細看字形,就會發現羋和羊十分相像,事實也的確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歸入了羊字部。羊年歲末,古裝大劇《羋月傳》隆重開播,這使「羋」這個漢字和姓氏歷經千年風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羋」字音米,它有何秘密呢?   第一個秘密,羋字跟羊有關。仔細看字形,就會發現羋和羊十分相像,事實也的確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歸入了羊字部。
  • 羋姓是絕對的貴族後裔!《羋月傳》9、10集:羋月為什麼捨棄黃歇嫁給...
    最近,電視劇《羋月傳》在熱播,我們就不去湊熱鬧研究羋月了,我們來說說這個「羋」姓。   也許您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羋」的讀音了,沒錯,我們在此有必要再重複一下它的正確讀音:mǐ。和「米」一個讀音,這下記住了吧?
  • 《羋月傳》的「羋」粵語怎麼讀?
    「囧」 和 「羋」 粵語怎麼讀?普通話怎麼讀?根據《新華字典》記載,「囧」 在古代和 「冏」 是一樣的!等於是Twins 。但「囧」字為什麼「復活」了?「冏」確鮮有人知道呢?唉……漂亮就是生產力啊!「囧」的顏值比「冏」高嘛!長得更可愛嘛!真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 「羋」字跟羊有關 發音、意思最初均為咩
    「羋」字跟羊有關 發音、意思最初均為咩 2015-12-02 15:42:03這個漢字和姓氏歷經千年風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羋」字音米,它有何秘密呢?     第一個秘密,羋字跟羊有關。仔細看字形,就會發現羋和羊十分相像,事實也的確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歸入了羊字部。還有個例證,羋原來發音、意思都是咩,古書上說羋為羊鳴,牟為牛鳴,羊氣上出為羋,牛氣口出為牟。羋作為姓氏,才變音為米,大概是古人覺得姓「咩」不夠理直氣壯,索性就變了音。     第二個秘密,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有多古老呢?
  • 從"羋月"看姓氏文化 《百家姓》裡為何沒 "羋"?
    先秦故事在影視作品中體現得較少,華商娛樂開闢「跟著羋月看先秦」欄目,讓我們一邊追劇,一邊了解先秦文化吧。  有人說,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和《羋月傳》,是來普及生僻字的。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
  • 羋姓源於楚國 網友呼籲米姓家族重修家譜
    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昨日,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解讀《百家姓》的著名學者錢文忠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他說,「羋」字先秦時期常見,當下卻成為生僻字,原因沒有文獻記載。能確認的是,《百家姓》中沒有「羋」。
  • 「羋」字跟羊有關 發音、意思最初均為咩
    「羋」字跟羊有關 發音、意思最初均為咩 2015-12-02 15:42:03這個漢字和姓氏歷經千年風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羋」字音米,它有何秘密呢?     第一個秘密,羋字跟羊有關。仔細看字形,就會發現羋和羊十分相像,事實也的確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歸入了羊字部。還有個例證,羋原來發音、意思都是咩,古書上說羋為羊鳴,牟為牛鳴,羊氣上出為羋,牛氣口出為牟。羋作為姓氏,才變音為米,大概是古人覺得姓「咩」不夠理直氣壯,索性就變了音。     第二個秘密,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有多古老呢?
  • 羋姓到哪裡去了?《百家姓》中沒有 已成生僻字
    先秦故事在影視作品中體現得較少,華商娛樂開闢「跟著羋月看先秦」欄目,讓我們一邊追劇,一邊了解先秦文化吧。  有人說,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和《羋月傳》,是來普及生僻字的。可是不管戰國時期姓「羋」(讀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羋月當上了太后,可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卻沒有羋姓的人了,羋姓到哪裡去了?
  • 羋姓是絕對的貴族後裔!《羋月傳》9、10集:羋月為什麼捨棄黃歇嫁給...
    最近,電視劇《羋月傳》在熱播,我們就不去湊熱鬧研究羋月了,我們來說說這個「羋」姓。   也許您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羋」的讀音了,沒錯,我們在此有必要再重複一下它的正確讀音:mǐ。和「米」一個讀音,這下記住了吧?
  • 羋月原名真的叫羋八子嗎?羋月傳和甄嬛傳的差別在哪裡
    歷史上這個人叫羋八子,還有一個讀音說它應該念咩,羊叫的意思。這個姓是楚國的姓。和這羋月是本家,是有一個人名氣比羋月大得多,就是屈原。那屈原怎麼是羋姓人呢?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姓氏是什麼概念?就姓氏這一大家子,氏是這家裡的一個分支。屈原他就應該是按現在說法姓羋,他本名應該叫羋原。但是歷史最後給定三閭大夫屈原,所以這屈原應該是羋家名氣最大的一個。
  • 《羋月傳》"羋"姓人很少見?高陵曾是人家的封地!
    通常來說,」羋「字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擬聲詞,形容羊叫,讀音同咩;另一種就是指羋姓,讀音同米,是春秋是楚國祖先的族姓。著名學者錢文忠在接受採訪時說,「羋」字先秦時期常見,當下卻成為生僻字,原因並沒有文獻記載。《史記》中提到,羋姓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是屬於以圖騰崇拜為姓的姓氏。楚國王族屈原在《楚辭》中談起自己出身時曾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羋月傳》羋(mǐ)原為楚國大姓 秦宣太后姓羋
    有趣的是,《甄嬛傳》中略顯生僻的「嬛」字,曾被《咬文嚼字》編輯部指出應讀「xuān」而不讀「huán」;如今,9月才開拍的《羋月傳》再次讓大眾驚呼:生僻字又來了!劇組好像也怕大家不認識,特地在電視劇海報上為「羋」字註上了拼音。而在《羋月傳》尚未計劃搬上熒幕時,其原著小說作者蔣勝男已經無數次被粉絲詢問「羋」字的讀音。
  • 中國漢字形狀有道理,讀音有內涵&我們為什麼要識字?
    我們通過對識字法的分類,現在可以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識字的目的有兩個:一個目的就是純粹識字。所謂識字,就是這個字,我認識它就行了,念什麼,常用意義是什麼。關於它為什麼那樣寫,我不去管。人們除了認識這個字,還要費很大的勁,知道它是為什麼。這就不僅僅是識字,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真正教你懂事的,是教你明理兒的,是傳承漢字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在兩種目的下,我們再來認識這個「人」字。在第一種目的下,這個「人」字一撇一捺就念「rén」,這不用多說,這就是直接認字的。
  • 羋、莒、郢讀什麼?《羋月傳》教你正確讀音
    原標題:羋、莒、郢讀什麼?《羋月傳》教你正確讀音   《羋月傳》熱播,但裡面不少生僻字卻讓觀眾懵了。「羋」念「半」還是啥?「莒」是讀「呂」嗎?不要再抱著字典看電視啦!為了跟上電視節奏,戳圖學習↓↓追劇不忘漲知識!   羋,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 為什么姓羋但只能叫屈原?
    羋月其人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就是戰國時的秦國宣太后羋氏,秦惠王的妻子,秦昭王的母親。但對於她的出身,史書並未明言,只有「羋」這個姓反映她出身楚國。從其嫁給秦惠王后地位不高來看,不太可能是楚國的公主,應當只是一般的宗女;而其作為屈原的學生,也是小說家杜撰的情節。不過我們知道,屈原也是楚國王族。那麼,為什麼屈原叫「屈原」不叫「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