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十餘年,從農村到縣城,一直擔任初三的物理教學。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悟出了物理的一些複習方法,複習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機械的記憶而是要讓學生從整個知識結構入手,抓住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在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活化知識,做到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 物理複習體現在三個字,即「牢」、「精」、「活」,並且要關注實驗和熱點等問題。
一、基礎複習要體現一個「牢」字
第一輪是基礎複習,要緊扣教材。教材是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考命題的依據, 中相當一部分是教材中例題、習題的拓展和衍變。因此在第一輪複習時要以教材為主,對知識點進行拉網式排查並進行歸納、牢固掌握,對教材的例題和習題逐一過濾,對某些題目要進行「變式」思考,鍛鍊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所以我主張按章節進行全面複習,通過教材梳理知識,使平日學到的知識化「零」為「整」,達到牢固掌握課本知識、鞏固雙基的目的。因此,複習時要緊緊圍繞「記牢」這一重心,做到「三抓」:一抓知識的梳理和回顧,即對課本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整理,將平日學習的知識點組合成知識鏈、公式鏈、運算鏈,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整體結構認識;二抓知識理解的掌握,複習時不能滿足於對概念、公式、定律會背,關鍵是理解、體會,掌握它們的實質,揭示其內在聯繫,通過比較理清易混、易錯知識,搞清定律、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注意多做各種類型的習題,以增強理解性記憶;三抓習題的練習和鞏固,對典型例題、習題要認真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查漏補缺。
二、專題複習要突出一個「精」字
第二輪按 知識體系進行專題複習,即把初中物理的全部內容歸納成力、熱、光、聲、電、磁六大板塊系統複習。如果說第一輪複習重點是記得「牢」固,那麼第二輪複習關鍵是要記得「精」,即從縱、橫兩方面串聯知識,編成網絡,進一步提煉知識精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握考點、熱點,提高複習效率,使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同步進行。
三、題型複習要注重一個「活」字
第三輪應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題型訓練。 此時要注重在靈「活」運用上下功夫,通過重點練習一些 題型,如開放題、探究題、閱讀信息題、實驗設計題及與生產、生活、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題等,進行題型分析,總結出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掌握「通法」,妙用「巧法」,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從中領悟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轉換法、實驗推理法、控制變量法等),並能用它指導解題,以不變應萬變,「活」學「活」用。
四、加強實驗研究能力的訓練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施新課改後, 試題中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在實驗中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因此對物理實驗的複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