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架,打輸住院,打贏坐牢」,近日,部分地方警方推出的「打架鬥毆成本套餐」火了。
這一套餐,內容豐富、層次分明,打架鬥毆者們看了可以根據打架的猛暴層度,分別「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歸屬」。
▲資料圖。圖/新京報網。
比如,你如果只是小小地打了一架,對方擦皮流血,叫苦連連,最後被定輕微傷,那你可能中了一號套餐——輕微傷的打架成本,「5日至15日拘留+200元至1000元罰款+醫藥費、誤工費等賠償+因拘留少掙的工資」。
如果對方傷筋動骨,頭破血流,被鑑定為輕傷,那你有可能被「升級」,會「領受」二號套餐服務——輕傷打架成本,「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賠償金+醫藥費、誤工費等賠償+因判刑少掙的工資」。
而如果你們雙方互毆,雙方既沒傷筋動骨,也沒破皮見血,但若被記錄在案,那你也可能「中了」基本套餐的某些項——「當兵政審不通過+重要崗位政審影響三代+企業招工不通過+民事責任費用(訴訟、律師、醫藥、誤工費)」。
總之,警察依法、依規,根據傷害等級不同,專門為打架者們「定製」了四份基本套餐,從造成輕微傷到輕傷、重傷乃至傷殘、致死不等,成本代價如何,一目了然。
這樣一種內容硬核、嚴謹,表述又詼諧、幽默的花式普法形式,值得肯定。
普法本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讓公眾普遍提高法律意識,是好事。對這樣一「大事因緣」,為達目的,手段也盡可以多樣。
過去的一些普法方式,大多沉悶而單調,冷峻而不親民,實際收到的宣傳效果並不好。因此,盡可以多開腦洞、多出花樣,利用新平臺、新媒介進行多元化普法。
實際上,在花式普法方面,各地交警們曾經「獨領風騷」。
當年,《歡樂頌》熱播,湖南的交警便靠蹭熱點漂亮地普了一次法。當時,《歡樂頌》中有這麼一幕:曲筱綃一時賭氣,將車停在了道路中間,這就極易造成道路擁堵、引發交通事故,比追尾甚至更嚴重。
看到這一幕,湖南公安立刻在微博上科普起了什麼是正確的停車方式,以及錯誤停車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等等,由此一炮而紅。此後,各地交警利用熱播影視劇和各路當紅影視明星進行的「花式普法」,也同樣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花式普法還可以「趕風口」,利用新媒體、新平臺,以最新潮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四平公安便趕上了短視頻的「風口」,他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帳號「四平警事」,以短劇的形式,來演繹各類「警察故事」「警匪故事」,風格獨特,如今該帳號已經吸粉超1600萬,引發超1.3億網友點讚,堪稱警察普法類帳號中的「獨角獸」。
而實際上,「四平警事」並非孤例,此類以警察為主體的普法短劇、訪談、紀錄片在各種媒體平臺上都不鮮見,比如跟拍上海警察的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就曾在各平臺爆火,評價非常之高。花式普法,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普適性的普法宣傳方式。
只是,花式普法,根本還在「普法」二字,矯「正」也不可過「枉」,過去的嚴肅、正經的普法宣傳,並非完全不可取,在適時適地該嚴肅時則需嚴肅,嚴肅普法和花式普法可以並行不悖。在花式普法的道路上,也當注意別玩得太過,專走低俗、惡搞的野路子,這就失去了普法向善的本意。
為民普法,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一環。因為面向最廣大的公眾,所以接地氣、生動、幽默的表現形式也更容易為人接受。就此看,花式普法多多益善。
□和生(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