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都是老物件的私人博物館——太行民俗博物館

2020-12-15 宣小胖胖

太行民俗博物館是在萬仙山郭亮村裡面,博物館的主人是一個70多歲的爺爺,一人守候著這些曾經的物件,記錄時間的流逝。

進屋子的一面牆上的架子上擺滿了瓶子,造型各異,有種混搭風。

院子一瞥,石頭建造的房子,有故事的老物件,使這個院子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生產隊時期用過的物品。

小型的石磨,看著像是還在使用中。

曾經開鑿郭亮洞時候使用的工具。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郭亮村最早的一臺電視機。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清代打絲機,還有布娃娃,放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太行民俗博物館展覽室之一。

老人居住在這座房子裡。

放在桌子上的小物件。

院子中另一扇門,這邊的磚頭是我們熟悉的。

牆上掛著的小物件。

這件不是展覽室,是老人自己居住的屋子。

門口堆放著的罈子。 第一次參觀這樣的博物館,雖然都是老物件,但每一個物件都像是在訴說自己的故事,展示給我們每一個物品後面的意義,這應該也是這個博物館存在的價值吧。

相關焦點

  • 湘潭有個老物件民俗博物館,那些老東西,你認得多少?
    著名詩人劉安定先生參觀湘潭市老物件民俗博物館後詩意大發,寫下:文物衣冠記昔時,宏開公館列珍奇世間風雅留何處,驚豔潭州有拾遺。位於湘潭市福星中路的湘潭民俗老物件博物館是一個私人民間博物館,收藏兩萬多件本土民俗老物件,免費為市民開放。
  • 痴迷老物件 他建起了貴溪村級民俗博物館
    他拿著話筒,熟練地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向大家講解博物館裡每個物件的來龍去脈和背後的歷史記憶。 在貴溪市貴神公路沿線,距市區18公裡的地方,有一個民俗博物館——貴溪市泗瀝鎮王灣村泗瀝民俗博物館。12月6日,2019全國主流融媒體總編輯看江西採訪團來到這裡,探訪這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
  • 一座私人博物館承載北方民俗史
    在巴彥鎮紅星村永發屯、綏巴公路距離縣城大約3公裡處,這裡的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是我省展示面積最大、藏品最多的私人民俗博物館。在院門口,青白的門牌石上鑲嵌著10個磨盤,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這十個粗黑體字在磨盤上顯得格外醒目。私人博物館如何切入宏大的主題?它怎樣展現北方民族的風土人情、民俗風情?它又如何生存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走進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
  • 銅川耀州一村民自建民俗博物館展示老物件
    這些是以前人們熨衣服用的熨鬥,你看這三種不小不同的熨鬥材質不同,工藝也大相逕庭,但這個最小巧的工藝最好,一看都是當時大戶人家使用過的。""你看,這裡都是農耕用的老物件,犁、耙、耱、碾、鍁、鋤等等應有盡有。"......3月24日,記者來到楊維耀自建的耀州區民俗博物館,看著一件件藏品,聽著他的介紹,記者眼前不由浮現出一一幅幅祖輩們生活的畫面。
  • 痴迷老物件 自辦博物館!葉世海收藏2000餘件民俗物品記錄城鄉變遷
    粵海民俗博物館展出的部分農耕用具。(林德培 攝)  都說睹物思人,其實睹物也能憶史。生活老物件在一些人看來是「破爛兒」,卻是梅縣區白渡鎮悅來村村民葉世海眼中的「寶貝」,它們可以見證歷史、勾起回憶。他長期收藏這些「寶貝」,並辦起了粵海民俗博物館。  館內展出藏品逾500件  粵海民俗博物館位於白渡鎮芷灣路一棟並不起眼的民房二樓。金秋時節,記者來到這裡參觀,一股滄桑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老錢幣、馬燈、糧票、秤砣、紡織車、老眠床、鐘錶、租地契、風車、礱、碓、石磨、米篩、簸箕……一個個烙下時代印記的老物件在館內有序擺放,讓人目不暇接。
  • 痴迷老物件 自辦博物館!葉世海收藏2000餘件民俗物品記錄城鄉變遷
    (林德培 攝)  都說睹物思人,其實睹物也能憶史。生活老物件在一些人看來是「破爛兒」,卻是梅縣區白渡鎮悅來村村民葉世海眼中的「寶貝」,它們可以見證歷史、勾起回憶。他長期收藏這些「寶貝」,並辦起了粵海民俗博物館。  館內展出藏品逾500件  粵海民俗博物館位於白渡鎮芷灣路一棟並不起眼的民房二樓。金秋時節,記者來到這裡參觀,一股滄桑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 天水這家農耕民俗博物館 十萬老物件見證生產生活新變化
    王世祥和他的農耕民俗博物館。近日,位於天水市麥積區二十里舖的一家正在布展的農耕民俗博物館,未展先火。時光如果倒流至幾十年前,眼前這數萬件的老物件件件都是過去那個時代家家戶戶司空見慣的生活器物,然而幾十年後,再普通的東西如果分門別類收藏在一起,也就變得不普通起來。那些老器物身上,講述著一個個家的故事,承載著一代人的鄉愁。10月22日,記者在收藏達人王世祥的農耕民俗博物館看到,被歸整到不同展區的老物件從外到裡,依著窯洞狀四通八達的展廳向左右前後延伸。
  • 汽院退休教師向市博物館捐贈126件民俗老物件
    許菱和捐贈的民俗老物件。■文、圖/記者 葉楚榕通訊員 胡春雨 丁振東 本報訊近日,記者從市博物館了解到,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退休教師許菱和經友人李經茹女士介紹、推薦,向市博物館捐贈了126件民俗老物件。這些老物件為研究民國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江淮民俗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不同的是,這個博物館建在農家院內。
    茶几、糧票、五鬥櫥、水車、石磨、紡棉車……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鄉新河村,有個江淮民俗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不同的是,這個博物館建在農家院內。  走進肥西縣高店鄉江淮民俗博物館,農耕氣息撲面而來。近5000件各式各樣的農具,仿佛帶我們穿越到那個久遠的年代。
  • ...江淮民俗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不同的是,這個博物館建在農家院內。
    茶几、糧票、五鬥櫥、水車、石磨、紡棉車……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鄉新河村,有個江淮民俗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不同的是,這個博物館建在農家院內。  走進肥西縣高店鄉江淮民俗博物館,農耕氣息撲面而來。近5000件各式各樣的農具,仿佛帶我們穿越到那個久遠的年代。
  • 逛民俗老物件博物館 帶你穿越到明清時的「金湘潭」
    00:00紅網時刻記者 凌雨晴 謝文禮 湘潭報導幾近絕跡的油鞋木屐、大小不一的戽、圖案各異的清代陶瓷罐……走進湘潭民俗老物件博物館、湘潭千年油鼓(舞)展覽館,就像瞬間穿越了一般,每一件藏品仿佛都在無聲地述說著當年「金湘潭」「小南京」的輝煌故事。
  • 蘇州這個博物館 所有古物件展品都可以觸摸 很多老物件從沒見過
    蘇州這個博物館太神奇了, 所有的古物件展品都可以觸摸。這裡就是蘇州六悅博物館。「六悅」大致意思就是讓你用你的感官去感受。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雙手去觸摸。六悅博物館屬於大型的民間民俗博物館。幾年前去過蘇州黎裡古鎮,博物館還在建設。這次去,發現博物館已經蓋好了。
  • 這位梅州農民自辦博物館:別人當成「破爛兒」,他卻收藏這些「老物件」
    粵海民俗博物館位於白渡鎮芷灣路一棟並不起眼的民房二樓內。金秋時節,記者走進粵海民俗博物館參觀,一股滄桑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錢幣、馬燈、糧票、秤砣、紡織車、老眠床、鐘錶、毛主席像章、租地契、黑白電視機、風車、礱、碓、石磨,米篩、木兜欄、簸箕等一個個記錄時代印記的老物件有序擺放,讓人目不暇接。
  • 河南省南樂縣最大的私人博物館裡都有啥
    這個村子很大,也很平凡,但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在這裡竟然遇見了一個私人博物館:嶽紅昌民俗博物館。看了看介紹,感覺這個人很有實力,竟把自己的愛好與收藏弄成了一個省市AAA級旅遊景點,正如簡介中所說:關注古老村落狀態,講述中國鄉土故事,重溫世代相傳祖訓,尋找傳統文化基因。
  • 甘肅平涼農民藏「老物件」30年 建民間博物館享民俗文化
    甘肅平涼農民藏「老物件」30年 建民間博物館享民俗文化 2019-今年5月18日,王積稼在自家庭院建辦民間博物館開館,博物館分為名人傳記、中國教育考試制度、《讀者》、名人信札、莊浪地方文獻、收租院、莊浪民俗文物、美術畫報、「我與博物館」等板塊,收藏圖書1.5萬冊、檔案資料3000件、民俗文物4000件。2017年,王積稼著手修建博物館,今年5月18日,王積稼在自家庭院建辦民間博物館開館。
  • 鄄城一個村裡藏著一家民俗文化博物館
    在鄄城縣彭樓鎮秦莊村的舜王民俗文化博物館內,收藏著老式織布機和陪伴了中國人幾千年的碾、磨、碓、轆轤,從紅色收藏到民俗收藏,從古玩玉石到字畫、木雕、書籍等6000餘件年代久遠的展品琳琅滿目,散發著歷史的光澤。參觀其間,猶如穿越時空隧道,深切地感受到了農耕文化的魅力。
  • 大開眼界,走進孝感首家私人博物館
    館長唐建平先生第一次聽說這家私人博物館是在網上,今年年初的時候。沒想到,那天通知我去拜訪的,正是博物館的主人,直到現場我才知道,非常意外,也非常開心。我是第一個到的,館長唐建平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坐在他滿是古色古香家具文玩的會客廳裡,唐先生和我聊起了他的收藏故事。儘管在網上已經了解了唐先生的一些故事,看到了他的一些收藏品,但現實中親眼所見的,卻是大出我意料,沒想到這個小鎮上的私人博物館竟然有如此規模。
  • 蘭州有間「博物館餐廳」:2000件老物件伴食客享「文化餐」
    圖為「博物館餐廳」中由老箱子製成的沙發。 艾慶龍 攝中新網蘭州8月5日電 (艾慶龍 高瑩)在甘肅蘭州新區珠江大道上,有一棟灰色的三層樓房,木質兩扇大門敞開,中間掛著4盞燈籠。這棟並不起眼的建築是一家「博物館餐廳」,記錄了一個多世紀生活變遷。
  • 「鄉村博物館」裡的老物件,你見過幾個?
    新華社長春9月5日電(記者趙丹丹)悠車子、煤油燈、靰鞡鞋……在吉林省四平市蔡家鎮,由村民自發捐建的關東農耕博物館十分熱鬧,那裡記錄了農村的變化,也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蔡家鎮副鎮長趙淑穎介紹,這座博物館由生產、生活、民俗和精品四個主題展廳組成,展出近萬個老物件。
  •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日 博物館的盛宴等你來!
    我們都說生活需要有質量,可是在時間都碎片凌亂之後,你多久沒有抽出一個晚上,來看看星光,或者仔細的觸摸一件藝術品?如果你和我一樣遺憾,那麼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6月9號周六的晚上,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和「博物致知museum」聯手,打造了一場在絕美夜景的頂級盛宴,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