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因華人眾多而被稱作「小香港」。近日,當地市民抱怨該市「中文招牌廣告過多」,並發起了要求市政府出臺限制令的聯名請願活動,引起激烈爭議。
加拿大觀察員胡聲橋:
列治文市位於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人口20萬,其中亞裔人口超過60%,華裔人口佔了將近一半,是加拿大華人居民比例最高的城市,市中心有各色風味的中國飯店,到處都是掛著中文招牌的商店超市和藥店,仿佛讓人感覺置身於中國的某個城市。
最近,列治文市有一些市民對華人商家只使用中文招牌表示不滿,當地幾位居民用了8個月的時間徵集了一千個籤名,他們將請願書遞交給政府希望市政府推出立法,要求市內商家至少使用雙語招牌,要求政府正視這個問題。但列治文市的華裔商戶大多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如果客戶使用中文,而且客人又多,那招牌使用中文又有什麼關係?如果自己的客人說中文或說英文對半開,那肯定會掛上雙語的招牌。
列治文市部分市民的這一要求,最終遭到了當地市議會的否決。列治文市議會駁回了他們要求商戶在中文之外,至少同時使用英文或法文的請求。在市議會就是否應該強制商戶不得使用單一非英、法語招牌投票時,除了華裔議員歐澤光以外,其他市議員都投了反對派。
列治文市的一些議員表示,他們經過調查發現,只使用中文的商戶仍然佔少數。因此,不同意設立城市法規對商戶的招牌進行限制。比如市長馬保定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觀點是對招牌文字的使用是商戶的自由,如果商家對此覺得不便或是對生意造成了負面影響自然會做出改變,因此不需要用一項法律去強制執行。
也有人認為,加拿大對英法語官方語言的要求一般表現在政府機構和教育系統,對於私營部門和私人財產似乎沒有強制要求的需要,而這也是加拿大憲法賦予的權利的一部分。
據了解,在列治文一些大型綜合商貿中心大都會要求商戶使用雙語,他們對商戶的基本要求是招牌設計的2/3的位置一定要有英文,另外1/3的位置可以用其他語言。當然對於常年生活在列治文市使用英語、法語或其他語言的市民來說,他們對市議會的這一決定很不滿,他們表示生活在滿是中文招牌的地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們認為不會選擇那些只有中文招牌的商戶,因為無法知道那上面寫了什麼,是什麼性質的生意,而且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
市議會的這一決定也讓在列治文居住了20多年的一位市民感到洩氣,這位提交請願書的市民表示,他們提供了該市過去20年來變化的資料,希望政府了解他們熱愛多元文化,這意味著每一個在當地生活或到來的人都能融入其中,但現在他們有一種被排擠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