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洛陽眾多的戶外愛好者都關注了我的號。隨我們一起看遍千山萬水
洛陽城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周圍設置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關,合稱&34;。
洛陽八關
函谷關
第一【函谷關】
函谷關周初為內之地,遺址在今靈寶縣坡頭北,南峙巍巍秦嶺,北淌滾滾黃河。戰國時,秦始置關,稱秦關。漢樓船將軍楊僕&34;,南史稱漢函谷關。函谷關
為洛陽通向西方的「第一門戶」,東指洛都,西望長安,南臨澗河,北依邙山。有&34;之險,為洛陽八關之首。
第二【伊闕關】
伊闕關位於今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是古時洛陽的南大門,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於東漢時正式成為洛陽八關之一。
據《舊唐書》記載: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親率重兵北據邙山,派將軍史萬寶率兵「自宜陽南據龍門」,遂攻取洛陽。
今日伊闕關處,建有石拱橋1座,是龍門石窟重要的參觀通道。
第三【廣成關】
廣成關位於今汝州市臨汝鎮一帶,因上古仙人廣成子而得名。
此處自古是宛(南陽)襄(襄陽)、荊楚地區進入洛京的重要通道。
第四【大谷關】
大谷關,又名太谷關。該關遺址位於伊濱區寇店鎮水泉村,與北魏時期開鑿的水泉石窟相近,風景旖旎。大谷關所在地寇店,因宋代宰相寇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長期以來,大谷關都是古代洛陽通往南陽、汝州、許昌等地的重要關口。作為漢魏洛陽故城的南大門,大谷關也留下了漢人南遷的足跡。如今,雖然大谷關遺址和軍事工事已難覓蹤影,但大谷關故道幾經修築,仍是偃師通往伊川的交通要道。

第五【轅轅關】
轅關設於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位於今偃師市府店鎮境內公式轅山,扼守洛陽東南門戶。
雖歷經千年戰火和歲月侵蝕,如今關門遺址上古穆遒勁的「古公式轅關」四個大字仍清晰可見,讓人頓生思古幽情。

第六【旋門關】
旋門關地處古成皋城(今滎陽市汜水鎮一帶)。有人認為,旋門關就是虎牢關在東漢時期的別名。
東漢才女班昭所作《東徵賦》中「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道出了旋門關關址的蛛絲馬跡。
該地自古因虎牢關名揚天下,有學者認為,旋門關就是虎牢關在東漢時期的別名。

第七【孟津關】
孟津關因扼守古黃河孟津渡口而得名。
孟津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託,關隘便于堅守,形成了以關制河、以河衛關的局勢。
距古孟津渡口不遠的會盟鎮扣馬村,有一處會盟臺遺址,相傳為周武王伐紂時與八百諸侯會盟之地。
第八【小平津關】
小平津關,與孟津關共守黃河,扼守洛陽北部門戶。
小平津關以黃河河道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關隘依古渡口而設,隨著河道的變遷,如今遺址已難以確定,多數人認為小平津關位於今孟津縣會盟鎮花園村(孟津關所在扣馬村西) ,也有人說位於偃師市邙嶺鄉周山村(扣馬村東)附近。
如果你也在洛陽,你也熱愛戶外。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隨我們一起去戶外!每周末都有出行線路!
【露營·9月19-20日】星空、晚霞、熱氣球,許你一個夢幻的聖王坪
【走遍嵩山·9月20日(周日)】嵩山紫霄峰
【經典徒步·多期】豫見南太行|5日徒步穿越,盡覽太行精華
【十一·徒步騰格里】遠徵騰格里|52.1KM 為愛行走——七湖連穿
【十一·珠峰東坡】超級最美的雪山盛宴:珠峰東坡、嘎瑪溝輕裝徒步穿越
【十一·行攝胡楊林】一眼千年,遇見中國最美秋景額濟納
【十一·梅裡北坡】輕裝徒步|梅裡北坡,深入梅裡雪山,探訪冰川秘境
【成驢之路·10月2-3日】南太行TOP1:雙嶺穿越,盡覽巍峨太行
【十一·西太行】10月5-7日西太行經典:鵝屋、天生橋、瑛姑峽、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