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我國歷史上最繁華的草原都城

2020-12-25 蒙媒

熟悉中國歷史的話,都知道元朝是我國由少數民族創立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疆域超級大的王朝。

關於元朝的都城,可能很多人知道的是元大都,例如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裡就有元大都的出現;其實,元朝的都城不是唯一的,它是元上都和元大都組成的。元大都大家都知道,就是現在的北京;至於元上都的話,是現在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當時的元上都,被稱為元朝的夏都;它的建設,是按照都城規模標準進行的,分為外城、皇城和宮城三重城垣。現如今,依然有元上都遺址存在,該遺址是中國現存保存最完整和規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遺址。

很多人可能質疑元上都的都城史,畢竟現在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沒有做都城的資格;實際上,在元朝時期,元上都是非常繁華的,就連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也記述了元上都的繁華奢侈程度,被歐洲人稱為東方神話,由此也能想像到當初元上都的繁華景象。

馬可波羅面見忽必烈

當時的元上都,是元朝皇帝從初夏到深秋常駐的地方,他們在此狩獵,辦理政務,接見朝拜的各國使節,這裡幾乎就是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之一。

現如今的元上都遺址,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它是最真實最完整的元代實物遺存,同時也是元朝輝煌歷史的實物見證。時至今日,雖然過去了600多年時光,但它依然屹立在草原之上。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大家去看一看,轉一轉!

相關焦點

  • 世界遺產元上都:金蓮川草原上「一日千年」的世外桃源
    中新網錫林郭勒9月11日電 題:元上都:金蓮川草原上「一日千年」的世外桃源  作者張瑋烏瑤  「元上都的英文名字是xanadu,意為世外桃源。在2012年申遺成功時,會場上的人們不由自主共唱英文《xanadu之歌》,唱歌的大部分都是歐洲人。在歐美人心中,元上都就是世外桃源。」
  • 【原創】元上都:草原帝國的背影
    昔日金碧輝煌的大安閣,如今只能藉助史料還原其歷史面貌。
  • 草原文化與元上都考古
    因此,對這樣一座在世界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草原帝國都城展開考古,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和周密的安排。回顧元上都考古工作,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資料準備階段(1992—1994)  在資料準備階段,我們主要做了元上都遺址的調查、測繪以及城區周圍祭祀遺址和墓葬的調查、清理工作。
  • 【內蒙古之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原天文臺
    忽必烈是元代研究天文的創始人,在他的指令下,至元八年(1271年)在元上都創建了「元上都天文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草原都城建立的天文臺。元上都天文臺發明了13種儀器,推動了中國天文科學發展。 在元代,朝廷在天文曆法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建天文臺、組織天文觀測和頒布實施《授時曆》等3個內容。元代天文臺,最著名的有上都回回天文臺和大都的天文臺。上都天文臺是元朝設置的最早一座回回天文臺,該天文臺對阿拉伯天文學在我國的傳播起了一定作用。
  • 盤點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都城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眾多朝代更迭過程中,中國很多城市被指認為朝代都城,今天一起來盤點一下這些著名的都城都有哪些北京,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曾被稱為薊,在遼代稱南京城,金代稱中都,元代稱大都,也做過明清兩朝的都城。現為中華人民共共和國首都,一線城市。
  • 波哥帶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國際多元文化兼容的草原...
    第四十一站,是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元上都遺址元上都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裡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元上都遺址始建於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初名「開平府」,中統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灤京」,是帝後避暑的地方。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名「開平府」,不久廢府改衛,宣德五年(1430年)廢棄不用。
  •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都城,如今的古都,都有哪裡?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疆域廣闊,土地富庶,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曾金戈鐵馬,朝代更迭,而每個朝代都會大興土木的修建政治經濟中心城市――都城,都城地位特殊,在建築規模、模式或風格,都有其獨到之處,往往代表了同時代的最高建築水平,而如今這些曾輝煌一時,意義非凡的都城被稱為「古都」,最著名的是八大古都,
  • 超級帝國「元」的都城,如今只剩殘垣斷壁,免費也很少人參觀
    我國擁有著最為燦爛的歷史文化,歷史上出現了多個不同的古代首都。每一個古都全都留下了燦爛的文明,它們組成了優秀的古都文化。現如今,曾經發揮著政治職能的歷史古都已經轉變為著名的旅遊城市。然而,元朝的古都,現在是內蒙古的元上都,卻淪為了發展最差的地方,這座城市為何淪落如此?相關部門為何沒有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產業?
  • 哪個最可惜?我國三個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留下值得回憶的歷史
    中國不僅是一個面積遼闊的國家,還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形成了很多知名的城市。相信很多朋友,無論是讀史書,還是讀小說,都可以聽到許多不同的名字。我國中部有三個曾經很繁華的都市,如今漸漸讓人忘記,成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城市,大家覺得哪個最可惜呢?
  • 中國元上都遺址申遺「法寶」:突出普遍價值
    主持元上都遺址考古發掘的內蒙古博物院院長塔拉告訴記者,我國目前已發現的草原都城遺址還有位於和林格爾縣的盛樂古城和位於巴林左旗的遼上京遺址,但它們的規模及保存完整程度都不及元上都。在中國古代都城中,如唐朝的洛陽城、宋朝的汴梁城、元朝的大都城等,由於歷史變遷,其遺址的主要部分或者沒有保留下來,或是後人在遺址上又建起新城。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現在一提起開封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它只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每當聽到這種回答,筆者都會心中不忿。因為開封雖然現在已經沒入平庸,但在北宋時期,它卻曾號稱「世界第一大城市」。北宋是我國古代歷史中,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封建中央集權朝代。
  • (絕對純玩)錫林郭勒大草原、汗八裡原生態風景區、正藍旗元上都遺址、草原天路、大境門高鐵純玩五日遊 -
    含:晚餐,宿:張家口第二天     ★張北【草原天路】—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博物館】—【金蓮川草原】(車程約150分鐘)●早餐後遊覽【草原天路景區】(遊覽時間60分鐘): 「中國66號公路」之稱的草原,天路全長132.7公裡,2011年底由張家口市張北縣投資3.2億元,於2012年9月底建成通車。
  • 歷史上的楚國,究竟有多少個都城?
    壽縣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說:我們壽縣,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 這一點,我不懷疑,因為最近幾十年,在壽縣周邊,陸續發現了許許多多楚國的古蹟。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形成了以宮殿遺址為中心,分層、放射狀分布,即有土木為主 的宮殿、廟宇建築群,又有遊牧民族傳統的蒙古包式建築的總體規劃形式,體現出一個高度繁榮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氣派,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融合的產物,是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融合的傑出典範。
  • 元上都:金色的荒城
    「金蓮川」這名字很美,直到現在它的美也名副其實——忽必烈,乃至後來的蒙古皇帝們都灰飛煙滅時,上都(或稱開平府)已經慢慢淡出了北方居民甚至遊牧人的視線,而金黃色的金蓮花卻依然盛開在每年七八月的漠南草原上。
  • 元中都:被考古找回的元代都城
    元中都遺址700多年前,在距離北京200多公裡處的河北壩上草原地區,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武宗海山在這裡建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都城——元中都。如今,這座被考古找回的都城正在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吸引更多的人去接近它,傾聽它,試圖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依仗強悍的蒙古鐵騎,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元朝先後建立過四座都城:成吉思汗時代的哈剌和林(今烏蘭巴託附近),忽必烈建立的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和元大都(今北京),以及武宗建立的元中都。
  • 它在建國後有望成為首都,歷史上曾是多朝都城,如今淪為四線小城
    它在建國後有望成為首都,歷史上曾是多朝都城,如今淪為四線小城 城市的發展好壞跟很多原因有關,相關政策以及機遇都會影響城市的發展,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一個城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我國最悲慘的城市,它曾經本來差點有可能成為國家的首都。
  • 曾經最繁華的城市:從都城變為省會,現在卻僅為普通地級市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遠超南方,故有南蠻之地的說法。自從隋唐之後,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漸發展起來,但大多數的朝代還是會定都於北方。隨著朝代的更迭,都城也曾多次變遷,不少城市都曾是無比繁華的都城,發達程度也是同時代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擬的。
  • 帶你去探索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從湖裡出來,朝元上方向走。這是達達線上達裡諾爾湖的一段。從達達線到正藍旗路的景色。到達正藍旗,一座人煙稀少的小城市。忽必烈廣場上空無一人,都沒法打聽個路。找食物的時候走錯了一點路,一定要快點走,否則,飯後只會餓肚子。午休時間,距元上都遺址30公裡。元上都遺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的首都,始建於1256年。
  • 它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座山城式都城,也是保存最完善的滿族山城
    說到我國歷史上最後的山城式都城,也許你無法想像它到底在哪裡,但說到現在保存最完好的滿洲山城,我想大多數人會說它是北京的故宮,是的,清朝的皇宮在北京,但這個城市不是北京,那是哪裡呢?今天給大家展示這座古老的山城,古建築中總是蘊藏著古人的生活氣息,你似乎可以通過這些建築看到幾千年前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習俗,用「口袋、火炕、煙筒露在地板上」的諺語來形容滿族建築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但這句話與赫茲阿拉城十分吻合,所以這些民居是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