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
□非花非霧
從小王少年意氣盛,到老王豪情轉頭空。西風烈,風塵僕,跋涉的腳步駐留在貴陽。思想裡,一縷微笑,從此,淡然人生。
初識貴州到熟悉貴州,逐漸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逢與當地朋友老家的山村竹寨,婚喪嫁娶,大家都會不遠幾百裡聚集在一起。
朋友圈子裡,基本上都是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習慣老王、老王的叫;有詼諧開玩笑的,見面就是:隔壁老王。老王也是樂呵呵默認,順口答應。老王是真的膽子小,懼內又吝嗇錢財,隔壁沒敢有故事……
一位年輕朋友,金秋十月的月底結婚。頭一天的下午,兩點以後,你會看見朋友家周圍的親戚朋友,從山坳裡,山坡上,向主人家逶迤而來。院子裡擺滿了幾十張桌子,碩大的米籠,在沸水的大鐵鍋裡蒸熟後,兩個男人一根木棒穿進米籠兩邊的耳洞裡,一聲吆喝,米籠從沸水裡抬出來,架到兩條凳子上,客人們開始打飯。主人家會拎著一隻煮水用的大壺,盛滿自己釀製的陳年包穀酒,一張桌子,一張桌子的給客人敬酒後,大家就開始隨意吃喝。酒好飯好,朋友家、鄰家,所有的房屋都支有一張麻將桌子,開始譁啦啦爆響,看客們,瓜果梨棗磕起,煙霧繚繞抽起,喧譁聲此起彼伏。
老王在娛樂上是個笨人,偶爾抽一根煙也是擺擺樣子,沒有享受的過程。老王一個人悄悄地離開喧囂的眾人,走進壩下黑夜的帷幕裡,夜徑幽幽,漸漸聽不見麻將的聲響。天穹深邃,靜謐,叫不出名字的秋蟲唧唧啾啾,不停地悲鳴。他們從春天的色彩裡,漸漸走進沁涼的深秋,翻覆於太陽的微暖和月夜的寒冷裡,終會在立冬以後越來越冷的季節裡,於枯草一起歸寂身下的泥土。
老王在一塊石崖上坐下,心生悲涼,掩不住靈魂裡纖細,思想裡卑微;草蟲一秋,生命如過眼雲煙。不遠處有小溪淙淙,尋跡遙遠家鄉的畫面,看見家鄉的河流,澆灌禾苗的流水淙淙,閃現自己的童年,在黑夜裡與父親趕路,因為害怕,緊緊拉住父親的衣袖。
遠山高處,三兩處閃著燈光的人家,偶爾有犬聲,一縷柔情,似乎有飯香飄來。想起家鄉的屋子裡,柴火燒鍋,粗茶淡飯也香;煤油燈下,母親的縫補,那是人生童謠裡溫馨的家,有媽才有家。
夜深,遠山高處已經沒有了燈光和犬聲,突然有風瑟瑟,身邊的林木微拂,瞬間,由遠方鋪來,樹葉飄零的聲音;一兩片樹葉,從肩上滑落,夜幕更加詭異,一堆堆黑雲疊起,連綿起伏帶著煞氣,秋蟲兒也突然停止了悲鳴。
細雨開始淋灑在身邊的樹葉上,嗦嗦作響。朋友打電話過來說,他們這一桌子麻將散場,上房屋子裡,已備好一桌子酒菜,夜餐開始。老王站起身,甩了甩頭髮上的雨,踏上石徑。細雨落在高處的細流裡聚集,一起匯入不遠處的小溪,譁譁聲響……
老王重新在酒桌子上,加入喧囂的酒圈裡。
來源 衛輝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