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夾雜著沙漠氣候,讓10月中旬的洛杉磯天氣出乎意料地炎熱。用了整整一個白天,移步位於洛杉磯西部莫尼卡山脈881英尺高山崖上的全美國、也可稱是世界最大私人藝術博覽館的蓋蒂中心。
獲知萬裡之外有客專程來打探這座令美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中心,洛杉磯會議及旅遊局副總裁麥可·麥克道爾、蓋蒂博物館團體旅遊事務協調負責人戴維·辛格曼全程陪同,釋疑解惑,臉上寫滿認真與熱情。
這也許是打破我們對於博物館通常概念的一個建築群。
蓋蒂中心的前身,是石油大亨蓋蒂先生於1968年在馬裡布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岸公路邊的山上創建的私人博物館,專門用於陳列他的眾多藝術藏品。蓋蒂去世後,1982年成立蓋蒂藝術研究中心,翌年蓋蒂遺存股票被德士谷(Texco)公司收購,基金會資產瞬間激增至17億美元,為藝術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厚實的經濟基礎。基金會隨即在西洛杉磯買下110英畝山坡地,設計建造了山坡上的蓋蒂中心建築群,普通遊客必須乘坐山腳下的小火車才能到達蓋蒂中心。所以,它不是一幢孤零零的建築,而是充分考慮了傳統積澱、自然景觀的巨大城市地標。
對於蓋蒂的家當,戴維·辛格曼如數家珍。他說,長達13年的蓋蒂中心的設計和施工,總耗資10億美元,在1997年落成,它包括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美術博物館(由東、南、西、北四館組成)、一座藝術研究所、一個保護研究基金(所)建築和就餐建築四個建築群。藍天之下俯瞰,令人讚嘆的,不僅僅是蓋蒂中心大氣而線條簡潔剛勁的白色建築群,和其包括世界上最貴油畫之一、梵谷《鳶尾花》以及拜佔庭書卷手稿、路易十四以來古董家具、足以媲美大都會博物館的希臘與羅馬石材、金器在內的5萬件藏品,也不僅僅是可以站在蓋蒂中心最高層露臺俯瞰洛杉磯全貌和太平洋的視野,以及連接不同展館建築群的中西風格庭院和精緻的水道(我們去時,洛杉磯一年無雨,水道瀑布因缺水而基本無水)。如果僅僅就規模和硬體設施標準來看,戴維的一句話就足以概括,他說,蓋蒂中心不僅僅是非常有錢的博物館,而且恐怕是世界上最有錢的私人藝術中心。
「豪」言「金多」之外,這座博物館會不會花錢?真正吸引我們視線,並不由被震開了心門的,其實是這樣一些場景:
就在陳列梵谷、莫奈、馬奈等藝術家價值連城作品的展室旁,一間採光極好的素描室免費向公眾開放,幾位遊客正在畫架上興致勃勃地運筆,他們的描摹對象則是驚世雕塑珍品的複製件—蓋蒂中心特意提供這樣的空間和紙筆,僱專家複製展品,還配上輔導員,鼓勵哪怕沒有任何素描基礎者拿起畫筆;
在法國古董家具展館旁,一間燈光昏黃、氣氛神秘的研究室吸引我們步入,幾件十六十七世紀的沙發椅、瓷瓶真品是中心展臺上的主角,但他們不是讓你遠觀的,你可以坐在某件家具前刷電腦屏,它可以為你層層「剖解」古董的歷史、物理解構、發掘經過,甚至是每一條修補紋和修補工藝的過程都有詳細資料和圖片,而你面前的展品在關鍵裂紋處被特意打上燈光和箭頭標記,曾被封鎖的歷史就這樣活生生被觸摸; 在瓷瓶保護玻璃罩中嵌入了一枚放大鏡,讓參觀者可以把瓷片上的色彩、材質和任何一絲瑕疵都盡收眼底……我們到時,好幾位客人端坐細摩,儼然成了兼職的「研究者」。戴維補充說,每過一段時間,他們都會調換一批古董,供參觀者「細究慢品」;
在博物館對面還有一幢供教育普及和親子用的建築,那裡面的一幕更令人吃驚—孩子們竟然在古董床上跳躍,簡直無法無天。戴維俏皮地笑了。別擔心,從古董家具到手工製品,那些是1:1的複製品,就讓孩子們在玩當中接觸古董吧。古典文化和文物精品在這樣的互動中,變成了可以進入生活、讓人們可玩可感的東西,這樣的藝術教育,比正襟危坐地往小腦袋裡填充概念,或隔著玻璃罩「冷對」,生動鮮活多少倍,高明多少倍?看累了?餐飲大樓,從低到高各檔次飲食應有盡有,當然,這可不再是博物館請客,客人在免費「吃」飽藝術之後,豐儉隨意,自掏碎銀。
在蓋蒂中心,你可細細欣賞難得一見的藝術真品,也可以徜徉在花園裡,或者坐在位於不同展館之間的咖啡吧裡回味生活的滋味;還可以居高臨下遠眺洛杉磯和太平洋,一伸手就仿佛可以觸到那湛藍的天;若時間充足,你還可以觀看電影、聆聽教育講座; 我們在不同的展館內都見到很多美國小學生都在那裡上形式各異的藝術課。據說,每個周末,中心還會請來藝術家現場作畫、做雕塑,讓周末角熱鬧異常,這些都由藝術中心規劃和掏錢。總之,你可以在蓋蒂中心「生活」,過掉一個下午或白天……
也許只是換了一種眼光和心態,以藝術品收藏保護為本的傳統辦館理念,就過渡到了以藝術品適當地參與與影響現代人生活為基調,從而真正激發當代人熱愛與走進藝術之情。也許,這才貼近「以人為本」的真諦。
一個如此龐大的藝術中心,竟然完全免票開放!東道主介紹說,蓋蒂中心每天接待差不多5000人次、每年近180萬遊客的參觀,龐大體量的運作完全不靠從展覽中賺錢,維護資金全部仰賴蓋蒂基金的信託式運作。蓋蒂的錢除了用在公眾藝術普及之外,在藝術品收購和收藏方面,則由各藝術部類負責人提出預案,由蓋蒂藝術專業委員會裡的全體專家決定是否批准採購、修繕等工程。他們對於包括中國敦煌洞窟藝術品在內的世界瀕危藝術品都曾派出力量或遷移過來進行修護工作,條件只有一個—修復送回藏品擁有的國度前,第一個展出地,一定要在蓋蒂中心。其主要目的也是讓花在刀刃上的錢所產生出的成果,首先被當地公眾享受到。
蓋蒂中心的私人發起、公益性質、信託基金運作模式,尤其是它普及藝術的理念和手段,對於國內公立、私立博物館、藝術中心乃至藝術基金的運作,無疑具有「他山之石」的參考價值。在蓋蒂,藝術的濃香和親民的氛圍,讓我們「醉」了。
=============================
藝術中國(http://art.china.cn)是由中國網際網路中心領導的、由國務院新聞辦管理的國家級對外傳播網站中國網旗下的專業藝術媒體。
歡迎關注藝術中國微信
聯繫我們
電話:86-10-88828126
郵箱:lanhc@chin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6層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