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子越來越好,從沒出門旅過遊的不多了;同樣,出門旅遊從沒掉過坑裡的恐怕也不多了。趕上誰手氣好,一趟旅遊能掉進N個坑,剛從一個坑裡爬出來還沒好好喘口氣,一個不留神,pia唧,又掉進一個。處處都上當,噹噹不一樣,防不勝防。
不勝防也得防,總不能不抵抗就投降。不會防,咱就學。
哪些地方可能有坑?都誰挖的?為啥要挖坑還挖這麼多?本本分分做點兒正經生意不行麼?
唉,一言難盡 ~
哪些地方可能有坑?答案是:全要素全時空,可能處處都有坑。旅遊六要素,食住行遊娛購,想挖坑哪個地兒都能很方便地挖一個。
比如食。凡吃過飯的都知道,吃跟吃可以差很多。告訴你幾菜幾湯幾葷幾素你以為是承諾,其實這本身就是坑。姑且不說不同的餐館,咱就說同一家餐館,數量相同的幾菜幾湯幾葷幾素質量能差多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能大概有點數。簡單點說,任何不能按當地正常餐館的正常菜單點菜、只能關上門圍上桌吃包餐的,可能都有坑。超級土豪包飯店包餐館吃飯的那種不算。
比如住。相信五線以上的城市都有三家以上賓館飯店招待所,稍微了解一下他們的價格差別,就能輕易知道住跟住很不一樣。只告訴你幾星酒店可能就是坑,因為同樣幾顆星,不同位置不同房況不同經營策略的酒店真的會差很多。以北京為例,都不用說二環內的四星跟南四環的四星,就都說三環,東三環的四星跟南三環的四星酒店差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數。更不用說旅行社還告訴你「xx酒店或同級」。倒黴就倒黴在這「同級」倆字上了。按什麼標準判定同級不同級?誰來判定?這簡直都是插了警示旗兒的明坑了,如果你還是看不到,那就真的不能怪誰了。
比如行。都不用提不同級別的航空公司不同時刻不同航路等稍專業點的區別,就說同一架飛機同為經濟艙,你猜有沒有地方藏坑?親眼見過某赴美旅行團20餘人在飛機上沒有一個人靠窗靠過道的極致操作,連一對60多的老夫妻都被拆開分插到不同排的中間座位。你要問為嘛,除了票價不同,再沒別的理由了。還有,幾乎已成為中國旅遊團標誌的大巴車,你猜是不是坑?我猜是。車越大路途越長坑越大。歐洲一輛大巴幹到底、美國東西海岸一輛大巴幹到底的不在少數,甚至東海岸連加拿大的多倫多渥太華都一路幹完,很方便的坑。咱都不提車輛手續保險等是否完全合規,也不提司機頭戴耳麥司兼導的可能隱患,就說那麼長的路那麼大的車,你覺得坑不?作為乘客,一天到晚坐車都累個半死,開車的呢?開車還兼導遊講解的呢?每次旅遊團惡性事故,幾乎都跟大巴和長途有關,小車短途聽得就比較少。一個客觀事實是,車越大越不容易操控,長途駕駛+大車,就約等於容易出事。另一個事實是,無論是美澳還是歐洲,長途+大巴是在校學生和年輕背包客的最愛,因為,人窮,大巴便宜。
比如遊(覽)。在國外,大街小巷廣場商店開放公園到處走走沒問題,收門票特別是門票還不便宜的那些地方你去了多少?到北京旅遊,你會認為看看天安門廣場、逛逛王府井、大柵欄、南鑼鼓巷、奧體公園、三裡屯、秀水街、在玉雕珍珠絲綢景泰藍等若干處停車上洗手間後、限定時間簡單看看居庸關,然後,再在隨便某個餐館吃飯時上只烤鴨,就算遊了北京了?如果你回答嗯,那我就OK,因為,你也確實來過北京了哈哈哈。你不認為是坑,我就堅決舉雙手雙腳同意你,因為,你是上帝,你說了算 [允悲] [哈哈]
比如娛(樂)。你的行程裡,已經包含了那些有特色有品位非常值得一去的娛樂項目了?還是導遊要現場另行收費的必選項目?你去的是某個后街深巷裡刺激的脫衣舞店、還是去的百年老店紅磨坊?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啊。坑就在相如。
比如購(物)。在國外,有沒有過導遊司機不惜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免費帶你去一般人都不知道的特別優惠特別好的購物點購物?特別是那種面積雖然不算大但中國遊客想買的東西基本都全折扣還特別大的那種點?導遊特熱情特耐心地陪著你,購物點還有中文導購,自信砍價都特方便,甚至老闆還跟你是老鄉... 你看這購物點夠仗義不?本地的外國消費者都不帶伺候,就只專門等著中國團為國人提供專享服務,這情懷,你感動不?[壞笑] 嗯,老鄉見老鄉,背後開一槍 [允悲] [壞笑]
這麼多坑,誰挖的?當然是旅行社挖的,旅遊者誰也不會自己挖坑坑自己啊。
旅行會為啥要挖坑?本本分分做點兒實在生意不行麼?
有些坑,是旅行社按自己的判斷自作主張偷偷挖的,挖坑之前,根本沒有聽取遊客意見。目的?無利不起早,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多坑倆錢兒。這部分坑挖得最可恨,因為,挖坑者的邏輯基礎是:「所有消費者都不識貨」、「所有消費者都只喜歡便宜貨」、「只要價格便宜就有很多人買」。所以,旅行社就挖了好多坑,然後再仔細地把每個坑掩蓋好,上面再撒上香噴噴的餌料(低價格),然後,遊客上當了,掉坑裡了,氣憤地大罵旅行社:你妹啊,狗眼看人低,你哪只狗眼看出老子差錢兒了?你要是早明明白白告訴老子價高是因為貨好,老子才不買這種爛貨呢 ...
還有些坑,是旅行社聽了遊客意見後,為了能抓住遊客偷偷挖的。旅行社報名點常見一個情景:遊客選定了某條線路,但嫌價高,非逼著旅行社降價,旅行社提供一個廉價選項,遊客又嫌廉價選項不夠好,非要好的還非要便宜,不便宜就走;還有的遊客,選定了某條線路後,滿世界尋找相似產品,然後,拿著相似產品中最便宜的價格回來砍價,追求不變:貨要好,同時,價要便宜。這種情況下,如果旅行社能足夠有定力足夠有個性,不能降價就堅決不降也沒啥事。可是但是可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個客戶比找個女朋友都難,又有幾家旅行社真能那麼有定力那麼有節操寧可打光棍也堅決不服軟?多數最後只能一跺腳一閉眼:好吧,遊客是上帝,你說多少錢就多少錢。遊客心滿意足地走了,得意於自己砍價成功,以為花了個奔奔的錢買到了奔馳,自己給自己回家點讚去了。這時候旅行社咋辦? 收的錢也不夠成本啊。賠錢的買賣不能做,羊毛出不在牛身上,實在沒辦法,就只能偷點兒工減點兒料挖點坑造點假了,心裡還給自己找平衡:我原本想正八經做點兒實在生意呢,現在挖坑造假,都是你們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