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塑料做的臺灣,防疫工作何以陷入腹背受敵之困。
蘇貞昌、蔡英文和陳時中 資料圖
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來了。
一位女子引發臺灣防疫之困
先說臺灣島內的困局。這個困局是由一位女子引發的。在此之前,島內媒體不斷示警,說臺灣防疫很有可能出現破洞。但是,千防萬防,誰也沒有想到一位女子,競成了臺灣防疫的一大隱患,並有可能成為臺灣第一個超級傳播者。
這位30多歲的確診女子一開始說自己只是家庭主婦,生活軌跡單純。經耐心勸說、曉以利害後,該女子承認自己住在桃園,在臺北市上班,是酒店的「女公關」。
這個消息一出,整個臺灣島炸了。
調查結果,與該女子密切接觸者的數量不斷攀升,從30人到50人再到60人。這樣高度的不確定性,給臺灣社會注入不少的恐慌氣氛。然後,臺灣當局有關部門展開了大規模的取締和掃蕩。往日車水馬龍、笙歌不斷的街道頓時冷冷清清。有臺灣網友調侃說,她完成了臺灣歷任警政署長沒有完成的工作。
在對外方面,臺灣與世衛組織及其總幹事譚德塞的爭執,似乎是剎不住車了。雙方都沒有後退的意思。尤其是臺灣方面,特別是偏綠媒體,調門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憤。
4月10日,臺灣一位有點名氣的女主播花了9分鐘時間,用英文痛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臺灣偏綠媒體大感過癮,為這段9分鐘的節目取了一個勁爆的標題「超狂9分鐘英文嗆爆譚德塞」。
在節目中,這位女主播說了這麼一句話:臺灣不是塑料做的(Taiwan is not made of plastic)。
那麼請問,不是塑料做的臺灣,防疫工作何以陷入腹背受敵之困。
民進黨當局催生出新興「支柱產業」
對於長期關注島內時事的朋友來說,民進黨操作網軍的這些「髒套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這些年,中國大陸忙著搞經濟建設,推動產業升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海峽對岸卻在民進黨不斷「窮折騰」下,逐漸被「折騰窮」。從前,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是臺灣的支柱產業,如今,詐騙犯、網絡暴力和假消息卻成為行銷國際的「臺灣之光」。民進黨當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通過「修法打擊假消息」等手段,獲得假消息的定義權,「攻擊我就是假消息」,要重判;「攻擊我的政敵就不是假消息」,不僅無罪,還要重賞。
事實上,民進黨已經在島內大大小小各種選舉當中,對這支網絡霸凌力量進行了細緻全面的「戰術養成」和「作戰訓練」。2020選舉中,與蔡英文競爭的同黨籍參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籍參選人韓國瑜都曾成為其攻擊的重點對象。
謝長廷(左)和民進黨網軍頭目楊蕙如
憑藉這支在網絡世界散播「仇恨病毒」和假消息的網軍,民進黨當局不斷炒作島內民粹情緒,煽動族群對立、省籍對立、顏色對立、兩岸對立,試圖將原本崇尚溫良恭儉讓的臺灣民眾,培養成為不明是非、見誰咬誰的瘋狗和鬥雞;以此獲得選舉的勝利,並在執政後轉移臺灣經濟現狀沉悶、經濟前景暗淡的核心問題。
靠造謠、抹黑、潑髒水和網絡暴力是無法振興臺灣的。民進黨當局不僅在丟臺灣人的臉,更在侵蝕和傷害2300萬臺灣民眾的核心利益。
經濟觀察報、海峽之聲部分圖片來自網絡